作者:经彩一生 / 关注公众号:morninglife2015 发布:2018-03-09 阑尾炎在古代叫做「肠痈」 经方当中有很成熟的治疗肠痈的方案 已经被使用了两千年 我国50、60年代 医院治疗阑尾炎的标准手段恰恰就是中医汤药和针刺 阑尾炎在现代不是什么大病,正确诊断后做手术的话也是很普通的小手术。 在中医的观念里,中医是相信人体的修复能力的,而且帮助人体来排病,因此不需要去切这个、切那个。人体上任何一个零件都是有其存在价值的,切除这些人体零件后,就破坏了人体的完整性,造成了永久性的损害。 阑尾炎虽然是小病,但是突然发作的时候很容易误诊。一般先是表现为胃痛,之后逐渐往右下腹转移,刚开始容易误诊为胃痛、胃肠炎。等转移到右下腹,疼痛较为固定了,就会出现固定疼痛点。用手压着痛,突然抬起手来,更痛,这叫反跳痛。如果整个腹部的肌肉皮肤挛急紧张,全腹痛,还寒战高热,就有可能是穿孔。穿孔是很危险的,是要立即进行手术的。但是在发展到穿孔之前,如果尽早确诊,用中医治疗是最快的,立竿见影。 这个病分为两种情况: 化脓的,薏苡附子败酱散; 没化脓的,大黄牡丹汤。 薏苡附子败酱散 【组成】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 【用法】上三味,杵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小便当下。 【原文】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薏苡附子败酱散适用于没穿孔,已经化脓的阶段,温通血脉,排脓解毒。 大黄牡丹汤 【组成】大黄(四两) 牡丹皮(一两) 桃仁(五十个) 瓜子(半升) 芒硝(三合) 【用法】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纳芒硝,再煎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 【原文】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 大黄牡丹汤适用于没化脓的阶段,小肚子肿胀,疼痛,痛处痞硬,按着有反跳痛,但是小便顺利。 四年前,笔者的侄女,11岁,突发腹痛,去医院诊断为阑尾炎,第二天要做手术切除。小姑娘害怕手术,当时症状就是小肚子肿胀,疼痛,痛处痞硬,按着有反跳痛,发热汗出。因此开大黄牡丹汤三付。当晚服用一付,疼痛大减,再服两付,痊愈,至今未再发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