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额外侧入路之我见

 王启弘 2019-07-04

​曲水流觞 更唱迭和——吴斌教授妙评赵英杰博士《额外侧入路之我见》

神外资讯.

06-02 09:20

中国知识分子,向来有“唱和”的传统,针对同一个话题,分别赋诗填词,隔空呼应,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认识,往往巧思频现,妙句迭出。在晋代著名的《兰亭集序》曾描述过“群贤毕至,一觞一咏,游目骋怀,畅叙幽情”的精妙场景,对其中的每一位参与者,都是一番酣畅淋漓的享受。


神外资讯是国内最大的神经外科互联网教育平台,也可称为“少长咸集,群贤毕至”,我们也很高兴看到赵英杰老师发表的神经外科手术入路微课堂系列,能够得到吴斌教授精彩的点评、唱和,这对青年神经外科医生对手术入路、策略与原则形成更加全面的认识,实在是不可多得的财富。


神外资讯期待更多同道对我们的内容进行点评、唱和,也期待更多闪耀着智慧之光的思想结晶。


课程回顾


吴斌教授精彩点评


@赵英杰(笔名,京西逍遥子)


英杰老弟,今天下了手术,看到了你的这个视频新作,很感兴趣,我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你将Yasargil的“翼点入路”到Samii“额外侧入路”与Juha的“眶上外侧入路”演进和理念讲解梳理的非常清楚透彻,再加上你的感悟,确实很精彩。


你的这个讲座勾起了我多年的一些思考,借此与你分享一下:


1. 翼点入路常给一些初学者的困惑:即蝶骨嵴到底咬不咬?咬除的程度?如何咬除?


我分析,第一个问题多是因名而生的。若将“翼点入路”改为“额颞开颅,经蝶骨嵴外侧入路”,其意会更直观明了,就不会有蝶骨嵴到底咬不咬的疑问了,名不正则言不顺嘛。第二个问题你在视频中已提及了,就是将蝶骨嵴(外侧)咬除至“抹平”前中颅凹即可。第三个问题视频中也已点到了。只是我在此再强调一下,若想彻底“抹平”蝶骨嵴外侧,应先充分咬除颞前骨质至中颅凹底,以使蝶骨嵴外侧更行凸显,从而更便于咬除之。


2. 额外侧入路:翼点入路的改良。


我也称之为“准翼点入路”。即额外侧骨窗的外侧缘到蝶骨嵴而不咬除蝶骨嵴。Juha的方法大同小异,是稍过蝶骨嵴,颞部显露极少,不刻意再去“专门”咬除蝶骨嵴外侧。以上改良将翼点入路的开颅大为简化了,我非常赞同视频中多次强调的,此种改良保留了翼点入路的主要精髓。只是视频中将分开侧裂以释放脑脊液当做“精髓”之一,此点我不敢苟同。因为仅为分离打开侧裂池释放脑脊液,不需复杂的“翼点入路”和改良的“额外侧入路”即可做到,如额下(底)入路时,先打开部分侧裂以释放脑脊液早已是通常的做法了。我认为,翼点入路或额外侧入路的精髓首先在于:此经蝶骨嵴外侧(翼点)或紧邻蝶骨嵴外侧(额外侧)的前外侧手术轴向(均需经侧裂),是利用颅内自然裂隙到达以鞍区为中心区域的最短路径。这是(最短路径)非常自然且容易理解的,因为人的头颅是前后径长而左右径短。由于发现了最短接近这一复杂幽讳区域的路径,再分析其中各个结构(间隙)之间的关系才会提炼出“精髓”的其他含义。任何入路都有局限性,比如,在提到与鞍区其他手术路径比较时,我觉得,很多医生显然(或不自觉)认为手术路径的重要性要大于手术轴向。何以见得?在明摆着(或真的未觉察到?)前外侧手术轴向(翼点或额外侧)存在不可克服的“翼点死角”时,仍固执的选择之。谓:这是最短的路径;谓:是他所熟悉的入路。(有意)回避了手术轴向的问题。


3. 鞍区诸手术入路的考察与比较。


我认为有两点最重要:手术路径的远近和手术轴向(视角)。完美的手术入路是短路径与佳视角的统一(此处暂排除经蝶内镜)。从大的视野来看,严格利用颅内自然裂隙(脑池)进入蝶鞍区域的手术入路,不外乎是:翼点入路(额颞开颅,经蝶骨嵴外侧入路);额外侧入路;额下入路;前纵裂入路;额底纵裂入路;额底纵裂经鸡冠入路等。比较这些入路,根本在于路径的远近与手术轴向的关系的讨论。关于第3点我曾用专文述之(吴斌教授:谈谈颅底手术入路的 “简”与“繁”)。此外,疾病性质当然亦是决定手术入路的关键因素!注意,同一个区域的肿瘤与血管病(动脉瘤),手术策略常常完全不同!


4. 有关病人的手术头位。


不管是额底入路、额外侧入路还是翼点入路,大多数人都强调病人的头位要处于下垂状态,这样,术中有利于额叶自然下垂,增大裂隙,减轻牵拉,易于显露。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是损失了宝贵的观察前颅凹底的手术视角。此时,视角的优势应大于额叶自然下垂所产生的优势。换句话说,我认为,使病人头部下垂会得不偿失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