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四节气养生——小暑

 与春天同行 2019-07-07

小暑 来自百姓良方 29:00

 2019年7月7日17:20:25小暑节气交变  

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这时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小暑后南方应注意抗旱,北方须注意防涝。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小暑的标志;出梅、入伏。

小暑节气正赶上三伏,2019三伏初伏、中伏、闰中伏、末伏,共40天。具体时间表如下:

2019年初伏时间:2019年7月12日-7月21日 

2019年中伏时间:2019年7月22日-7月31日 

2019年闰中伏时间:2019年8月1日-8月10日

2019年末伏时间:2019年8月11日-8月20日

中国古代小暑有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蜂居壁,三候鹰始挚。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幼鹰由老鹰带领,从鹰巢中飞出来,开始学习飞行博杀猎食的技术,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民间有云:“小暑大暑,上蒸下煮”。随着湿热之气的蒸腾,我们的身体气血也由原来的胸椎第5节神道穴向上运行至胸椎第4节。对于胃、肠、食道、乳房、肋膜炎、骨关节炎、胸痛、气喘、打嗝等问题有辅助调理功效。有上述症状的人群不妨借助小暑时机,进行身体调理,可以事半功倍。

小暑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在日常工作、劳动、活动中,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身体的阳气。小暑虽然还没有到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接下来的大暑节气就到了一年中的最热时节。炎热的气候,由于出汗多,身体能量消耗大,再加之劳累,天气湿热,细菌和病毒易滋生,人们更不能忽略对身体的养护。

小暑饮食 

夏季,尤其是进入小暑后,饮食应以适量为宜。无论是过饱还是过饥都会引起身体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如过饥,形体倦怠消瘦,正气虚弱,抵抗力降低,继发其他病症;过饱,会超过脾胃的消化、吸收和运化功能,导致饮食阻滞,出现脘腹胀满、嗳腐泛酸、厌食、吐泻等食伤脾胃的疾病。“人在大饥大渴时,最容易急食暴饮。其实在饥渴难耐之时,亦应缓缓进食。另外在没有食欲的情况下,不能勉强进食,过分强食。”

暑天,人体汗液增多,钾元素流失较大,易引起疲劳、困倦。在日常膳食中,宜多吃些含钾丰富的食物,如土豆、红豆、鲜豌豆、毛豆、油菜、芹菜、菠菜、海带、紫菜等,牛奶、鹅肉、鲤鱼、鳝鱼等中也有一定的含量。还可常吃丝瓜、苦瓜、黄瓜、冬瓜以及淡水鱼、海带等,对身体都有益处。此时节还应多吃点醋,因为醋具有促进体内乳酸安全氧化和调节体液酸碱度恢复到中性的作用,有助缓解疲劳,振奋精神,恢复体力和精力。

入伏之时,刚好是我国小麦生产区麦收不足一个月的时候,家家麦满仓,而到了伏天人们精神委顿,食欲不佳,饺子却是传统食品中开胃解馋的佳品,所以人们用新磨的面粉包饺子,或者吃顿新白面做的面条,就有了“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小暑进入三伏天,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种吃法也可以使身体多出汗,排出体内的各种毒素。

天气热的时候要喝粥,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猪苓、泽泻、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民间度过伏天的办法,就是吃清凉消暑的食品。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银耳羹、水果煲······均为解渴消暑之佳品,可以经常饮用,但不宜冰镇进食。按整体观念和五行学说的内容祖国医学的脏与脏之间的关系讲“肾无心之火则水寒,心无肾之水则火炽。心必得肾水以滋润,肾必得心火以温暖”。

民间有小暑吃藕的习惯,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及膳食纤维,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适合夏天食用。鲜藕以小火煨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可随意食用,还可以安神助睡眠,防治血虚失眠。

由于在这一节气人体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之劳累,因此千万不能忽略对身体的养护。除了多吃解暑清淡的食物之外,阳气较为虚弱的群体,同样应适当进补一些温热的食材。夏日炎炎,很重要的禁忌是饭后不可以立即吃冷饮,餐后吃冷饮会使胃酸分泌减少,消化系统免疫功能下降,引起肠炎等肠道疾病。大量冷饮进入体内,还会引起胃粘膜血管收缩,减少胃液分泌,导致食欲下降和影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饭后人体血液大多集中于胃等消化器官,胃肠活动相对活跃,如果此时吃冷饮,胃壁粘膜血管相应收缩,消化腺分泌减少,胃的活动减弱,难以对食物进行消化,形成饱胀状态,产生不适。炎热的暑季,如果可以一口气灌下一大杯冷饮,或者含着根棒冰感觉重视很舒服,非常享受的。可是,对身体的危害,却无法用这一次的清爽弥补,尤其是这样的做法对心脏会有巨大的威胁。

 

推荐食谱

1.薏米绿豆粥

操作:薏米30g,粳米10g,绿豆30g,冰糖适量,煮至约30分钟成粥即可,此方共用,有助于各种单品的功效最大限度的发挥。

功效:健脾化湿,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夏季适时服用会有很好的保健功效。《神农本草经》将薏米列为上品,说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绿豆具有消暑益气、清热解毒、润喉止渴的功效,加入冰糖可以和中益肺、舒缓肝气、滋阴止咳,此粥是夏季很好的一款健脾和胃之粥。 

2.玫瑰蜂蜜茶

  操作:玫瑰花3g,蜂蜜两勺,开水冲泡,待茶温约60℃左右,加入蜂蜜即可饮用。

功效:集玫瑰花护肤养颜和调理脾胃优势于一体。服用玫瑰花茶可美白护肤、修复晒伤、缓和情绪、平衡内分泌。特别是夏季多食生冷食物,饮用玫瑰花茶可对肝及胃有很好的调理作用,若配上蜂蜜不但可以调理脾胃,而且可以清除体内垃圾,防止夏天“上火”。

3.西瓜番茄汁

操作:西瓜半个,番茄3个。西瓜去皮、去子,番茄沸水冲烫,剥皮去子。二者同时绞汁,两液合并,随量饮用。

功效:清热、生津、止渴。对于夏季感冒,口渴、烦躁,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小便赤热者尤为适宜。

 

4.冬瓜竹笋汤

操作:冬瓜150克洗净,去皮切块。竹笋100g竹笋去壳洗净,切块。茯神30g,柏子仁10g,洗净,加水煎汤,去药渣备用。高汤250g,药汁、适量清水、冬瓜、竹笋一同放入锅中,上火煮开,再转小火煮至原料熟烂,加精盐调味即可。
功效:冬瓜利尿消肿,清热解毒,可清心火,止渴消烦。竹笋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肠胃蠕动,防止便秘。茯神性味甘、淡平。有渗湿、健脾、宁心等功能。柏子仁具有养心安神,润肠通便,止汗的功效。几种食材相配伍发挥清热除烦、安神宁心、清燥敛阴的功用。

 

小暑起居 

小暑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也是人体能量消耗很大的时节,要注意调节好房间中的湿度,多开窗通风。还要注意休息以养心神。睡觉宜随天象晚睡早起,并适当地进行午睡,保持精力充沛。保证足够的睡眠,才能维持身体各项机能正常运转,建议成年人每天保证7小时的高质的睡眠。

“春夏养阳”。所以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暑热交蒸,避免在烈日下暴晒,防暑降温。“热在三伏”,此时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们应当少外出也可以避免暑气侵袭。

有的人从室外大汗淋漓的走入室内,伸手就把空调或风扇打开,坐在空调下凉爽惬意,殊不知汗后贪冷,寒气侵袭人体,极容易感冒或引起头痛、肩背疼痛、腰腹疼痛、关节疼痛等。汗出后避免即吹冷风,以免得不偿失。调节好体温和室温间的差别,且房间内外温差不能太大。室温保持在27度℃,不宜太低,在一个凉爽、干燥、舒适的环境中生活,切忌因贪凉而引发各种疾病。

民间还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小暑过后,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所以,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

此外,中医养生与治病方面,一直有“冬病夏治”之说,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风湿痹症等,这时是最佳的治疗时机。传统养生的三伏天天灸,和目前各地中医医院都在开展贴药发泡的“天灸”治疗。这种治法年年坚持则效果更明显。

 

小暑运动 

“按照中医理论,小暑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阳气在中医里又叫“卫阳”或“卫气”。这里的“卫”是卫兵、保卫的意思,也就是说,阳气好比人体的卫兵一样,负责抵御一切外邪,保卫人体的安全。任何一个人,只要阳气旺盛,就会百病不侵。因此小暑运动要特别注意自我养护和锻炼,确保心脏阳气旺盛,以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炎热的季节,最好“少动多静”。一些人喜欢到大自然中去步山径、抚松竹,但一定要注意不要劳累。建议大家天热时可以在环境清幽的室内,读书习字、品茶吟诗、观景纳凉。

“动升阳,但运动最好选在早上和晚上,晨练不宜过早,以免影响睡眠,要随太阳而生。”进入高温天气,心脏排血量明显下降,各个脏腑器官的供氧能力明显减弱。所以心脏有问题的人活动后容易出现气短、心慌等现象,因此,这类人群要注意行动不要猛烈。小暑期间运动可以选择低强度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散步、游泳等,都是适宜的运动方法。游泳要注意不要空腹游泳或者饭后立即游泳,而且游泳时间不要过长,以半小时为宜,下水前要做些适当的运动热身。所有运动都要避免运动后大汗淋漓。并且一定要多饮水,及时补充水分,排除毒素,减轻心脏负担。

小暑情志 

夏日天气炎热,情绪容易波动激动,导致血压上升,加重心脏负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疾病容易发作。此外,中风在夏天的发病率也相当高,需引起重视。值得一提的是,情绪波动过大还会导致肠胃功能的紊乱,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等也与情绪有很大的关联。所以要有意识地调节情绪。原本就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的患者在夏天一定要注意控制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情,以降低疾病发作的风险。

时当小暑之季,气候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应遵循五脏主时,夏季为心所主而顾护心阳,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养阳”之原则。《灵枢·百病始生》曰“喜怒不节则伤脏”,这是说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密切关系,有其一定的规律。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中医养生主张一个“平”字,即在任何情况之下不可有过激之处,

如喜过则伤心,心伤则心跳神荡,精神涣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则精神失常等。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五脏功能的集中表现,而这一切又以心为主宰,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心神受损又必涉及其他脏腑。故小暑情志养生重点突出“心静”二字,以保持身体内外的平和。

手推推

祖国医学认为,温补莫过于灸法,能壮人阳气,益人真阴。艾灸的功效为: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古人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灸法,虚寒者能补,郁结者能散,有病者能治,无病者可以健身延年。

暑热来袭,保护好我们的卫阳之气,并借此进行三伏灸,以驱寒健脾防湿(湿气蒸腾的季节或环境不适合治疗湿证,也不适合进行艾灸)。我们可以在家自行艾灸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是元气出入的关卡;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是阴中之阳、元气之海;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能养脾胃;命门(位于第二腰椎下两肾俞之间)人体的生命之门,具有温煦、推动五脏六腑之阳气的作用。以上四穴可强壮元阳、理脾和胃,增强抗病能力。

还可以自行选取胃经的合穴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来调理脾胃,治疗脏腑疾患,促进生命绵延;丰隆穴(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和胃气,化痰湿,清神志;承山穴(微微施力垫起脚尖,小腿后侧肌肉浮起的尾端)运化水湿,固化脾土;太冲穴(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燥湿生风、疏肝理气。来祛除体内邪气,补充身体阳气的不足,提高机体的防护能力。

得益于祖国医学思想

通过饮食  运动  起居  情志四法合用

做一个有爱有方法的人

为提高生命质量而努力

 声 明 

本文由【百姓良方】微信平台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