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功一道是炼神为上,当从心上求法

 九天凌霄阁 2019-07-08

武功一道,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留下了多少美丽的传说,因为传承不同,而有了不同的风姿、神采。以武当功夫而论,则是文武双持,丹武双修;文以载道,武以演道,“实大千之经纬,万缘之机畅也”--《翰墨缘》。

我的老师李兆生先生当年书写《统元楼藏真丛典》,是以《翰墨缘》为第一本。此书是以书法、笔墨为主来叙说传统宗风法乳的脉传。按先生之语,是以翰墨为缘,演示传统文化,用传统法乳来哺育童心的。

童心者,天真之心也。明·李贽《童心说》:“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能持此心,则元气自足,修持文武诸艺是水到渠成,不废功夫矣。

记得当年初读《翰墨缘》,是颇为头痛的,感觉看不懂,似乎跟功夫没多大关系。如今重新回头翻阅,则是读一遍有一番新的体会,是真本矣。

先生于“书法在实用中如何提高书写效率”一文中引《书概》所言:“学书通于学仙,炼神为上,炼气次之,炼形又次之”,此亦与武功之理相通。武功的修习是以动作和姿势来引导体内气血运行,是通过炼形而导气也。

然神为气之帅, 神行则气行,神住则气住。如何处理好神、气,形的关系呢?有的功法是通过边动作,边用意念来引导气机运行,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或者说用于武功上是错误的。对手与你生死相搏时,你能分心用意念去导引内力吗?

真正的武功是意动则气到,气动则形随。当然这是功夫高深之后的作为,初始之时则是以形导气,通过动作、姿势来引导体内气血运行,进而使气与力合。

那么炼神为上又是何意呢?《黄帝内经》上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这是指当一个人的心性很平和,很虚灵,没有杂念的时候,真气就会自动地运转起来。

这个真气的运转路线是怎么样的呢?看你的动作和姿势。如果你弯腰驼背的坐着,气就堵在腰背那了。所以这也是传统宗风所说的“以形鉴真”的真义,功夫的层次,高低,练功的效率在这个上面就产生了区别。武功并不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不同的功夫有着差距,有的功夫练一年比练十年其他的效果还好。

比如说循经二十四式太极拳和社会上的简化太极拳,大的架子是相似的,但是因为一些细节上的不同,就使循经太极拳有了灵性的生命。简单举个例子,他的抱球专修就能使练习的人元气得以聚拢,得以聚气化力,从而使气血的循行更加有力。

而且抱球一法并不是简单的随便找个地方双手相对就行,不同的式子对于抱球有不同的要求,比如“揽雀尾”是左右虎坐抱球,“白鹤亮翅”是中宫抱球,“玉女穿梭”则是间于两者之间的抱球,这些都必须合于气脉循经的标准。

当然抱球一法仅是其中之一,还有其他很多细节上的调整。动作不对,你的气机循行到一半就卡住了,那就没有了内炼,只是简单的活动筋骨,就不是功夫了。

再比如武当“玉环桩”,他的气脉循行就很明白,很清晰,气机是阴升阳降,顺着手推导引的方向循行周身,所以练这个长功夫很快。

但是如果一个人练功,心性不定,杂念很多的话,那么练功是没有效果的。因为你心一乱,或妄念一生,神为气之帅,神乱则气乱。按现代医学的研究,大脑不是运动的具体控制、指挥者,不对运动的程序、指令进行分析,而是交给纹状体、小脑完成,大脑的作用是使我们能够集中精力进行各种思维活动。

这样一来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你的动作是指引气血向上行的,可是你的大脑,你的心神在想其他事情,结果气机就不动或向其他方向运转了,这就会导致没有了内炼的功效。

这也是为什么书法与武功都讲究“炼神为上,炼气次之,炼形又次之”的道理,那么如何炼神呢?一个是在练功时慢慢地断除杂念,这是一个不断打磨心性的过程。另一个则是读书、写字、画画,这些传统文化的法乳都能很好的培育人的天真之心,从而使人的心神安定下来。

如喜欢此文,敬请关注,收藏,点赞,评论!

武当太乙铁松派代第14代传人

武当先天太极拳第19代传人 凌霄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