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是,天地自然及宇宙万物的阴阳属性与存在形式。 经文曰:“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是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即,天为阳之积,地乃阴之聚;谓阴阳乃是天地之基本物质构成要素。或者说,清阳之气变为天,浊阴之气变为地。地气上升成为云,天气下降变成雨;雨源出于地气,云出自于天气。 继则“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此乃说明这种构成要素的属性与特点:阴之性质乃为静,阳之性质则为动!阳之机能主萌动,阴之机能主成长;阳性主宰杀伐,阴性主宰收藏。 而关于阴阳的存在形式,经文曰:“阳化气,阴成形。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说的是,阳主万事万物的气化功能,或者说阳以万事万物的气化形式存在;而阴主万事万物的聚集构造,或者说阴主万事万物的形体存在。还有自然之诸多构成要素中:水阴火阳,味阴气阳;味归属于物质形体,物质形体又归属于气化之主宰;气化功能又根源于人体的先后天之精,而先后天之精又归于阴阳之和合。人体之先后天之精最终来源于食物的气化,而人体机体之形又由食物之味所化生;此也就是气化生精、气聚成形的意思。所以也才有经文“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之说了。总结概括一番,这段还可以如下解释:阳是无形的气,而阴则是有形的味。饮食五味滋养了人之形体,而形体的生长发育又依赖于气化活动。脏腑的功能由精产生;而精则是依赖于阴阳二气而产生的;形体亦是依赖于五味而成的。生化的一切基于精,生精之气得之于形。味能伤害形体,气又能摧残于精;精转可以化为气,而气又可伤于味。 另外,关于天地自然四时中的寒热往来变化,经文对此解释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意思是说,因寒本属阴性,热本属阳性,故而寒气能产生浊阴,热气则能产生清阳。又因“物极必反”及阴阳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故而寒极会生热,热极亦必生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