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兰亭序》逐字精讲系列文章的第31篇,今天来讲王羲之《兰亭序》第7行中的最后4个字——畅叙幽情。 一、“畅”字精讲“畅”字由“申”字和“易”字组成。 “畅”字 1.“申”字。 “申”字的笔画集中到中部的“田”(为了便于讲解,姑且这么说吧),“田”上、下出头的部分,长度基本相等。 2.“易”字。 “易”字上下两部分的空间分布,在高度上是基本相等的,但是,宽度不同,上窄下宽,于是,形成了一种重心在下,上舒朗、下密集的视觉效果。 “易”字的下半部分,笔画比较多,容易偏离整个“畅”字的中心,造成笔画松散的毛病。 于是,王羲之对“易”字中的三撇进行了“散射、回环”的处理,即,三撇都从撇与横折钩的交叉处起笔,然后向左下方不同方向发散出去,最后收笔时又通过连带的方式,向起笔处回环呼应,从而使整个字结构紧凑,一点儿都不显得松散。 但是,这样做容易造成“勿”字右半部分留白过大,笔画间的留白突兀、不协调的问题。于是,王羲之采取留白逐渐加大的方式,妥善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畅”字注意事项1 3.“申”与“易”的调和。 为了调和左边的“申”字笔画集中到中部,右边的“易”字笔画集中到下部的矛盾,王羲之将左边“申”字中间的“田”进行了变形,笔画向右上方集中,从而与右边“易”字的上半部分融合,很好地弥补了“易”字上半部分过于舒朗的不足。 “畅”字注意事项2 二、“叙”字精讲“叙”字由“余”字与“又”字组成,字形比较简单,重点注意以下3个方面就可以了。 1.“余”字中“人”字撇、点的交叉点,下垂线与竖钩重合。 2.“余”字中撇与第一横的交叉点,位于撇画总长的大约1/2处。 3.“余”字与“又”字的穿插、迎让。 “又”字中的横,穿插到“余”字上点之下的空白处,并对应“余”字两横的中间。 “余”字的下端与“又”字撇、捺的尾梢,是一线相连的关系。 “叙”字注意事项 三、“幽”字精讲王羲之这个“幽”字写得很漂亮,注意以下3个方面即可。 1.笔顺。 先写中间的长竖,再从左到右,依次写两个“丝”字旁,最后写左竖、横、右竖。 2.两笔变三笔。 王羲之将“幽”字最后两笔拆成三笔来写。 3.最后两个短竖。 这两个短竖都是下部略粗,并向中间弯曲、靠拢。其中,左竖略短,起笔处对应左边“丝”字旁上下笔画交接处的左侧;右竖略长,起笔处对应右边“丝”字旁上下笔画交接处的右侧;把这两个短竖起笔处相连得到的直线,与“幽”字中的横画平行。 “幽”字注意事项 四、“情”字精讲1.“竖心旁”。 “竖心旁”中横、竖的交叉点,位于竖画的上端1/3处。 2.“青”字。 整个“青”字呈现出笔画向左侵占、字意向右背离的态势。仿佛“竖心旁”和“青”字是两个人,“青”字在极力向右摆脱“竖心旁”的拉拽。 “青”字上下两部分在高度上是相等的。 “青”字上半部分,三个横画与竖画的交叉点,基本都位于横画的大约右端1/3处。 “月”字居于“青”字的右下方,左边的竖画,对应“青”字第二横的左端;右边的竖钩,对应“青”字第三横的右端。 “情”字注意事项 五、章法精讲“畅叙幽情”四个字是轴线平行的关系,“畅”字与它上面的“以”字是轴线相交的关系。 以畅叙幽情的章法关系 |
|
来自: qhldfcy > 《生活—书法摄影养鱼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