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认为糖应该被列为成瘾物质,甚至应该和可卡因并列,这引起了很多专家了激烈反对,他们认为这种观点非常荒唐。 在发表在《英国运动医学期刊》上的一篇综述中,作者写道,糖可以作为通往酒精和其他成瘾物质的途径,它像可卡因和鸦片一样:是从植物中提取出——纯白色晶体。他们认为这个过程会显著增加物质的成瘾特性。 该文章的作者是心血管专家James J DiNicolantonio和心脏病学家James H O’Keefe,他们都来自美国中部心脏研究所,还有一位作者是William Wilson,他来自美国的一个名为“Lahey Health”的非盈利组织。 文章写道:“摄入糖会产生类似使用可卡因的效应,比如改变情绪,可能是通过其产生奖励和愉悦感觉的能力,导致人们喜欢吃糖。”他们引用了对啮齿动物的研究。研究表明相比于可卡因动物们更喜欢甜味,而且它们出现了糖戒断反应。 DiNicolantonio表示,糖摄入问题值得人们担忧。他说:“对于动物来说,糖比可卡因更容易上瘾,所以糖可能是全世界被摄入最多的成瘾物质,它正在破坏人类健康。” 这三位研究人员不是第一个探讨糖是否应该被列为成瘾物质的人,但是这篇文章却招致了各方的批评,其他研究人员认为,虽然糖会导致健康问题,但它不应该被认为是成瘾物质或者是滥用药物。 剑桥大学的精神病学家Hisham Ziauddeen说,这些作者们误解了啮齿动物研究,并补充说他去年参与撰写的一篇综述不支持糖会使人类成瘾这一观点。 Ziauddeen说:“啮齿动物研究表明,如果限制动物每天能够吃糖两个小时就会产生类似成瘾的行为。如果让它们每天在随意的时间都能吃糖(无论它们是否愿意),它们就不会产生类似成瘾的行为。这意味着是这种间歇性获取糖的方式导致了这种行为。如果在研究中使用糖精的话,也会得到相似的结果,这说明是甜味而不是糖本身产生了这种效应。” Ziauddeen补充说,对可卡因成瘾的小鼠更喜欢糖这并不令人惊讶,很多动物都更喜欢甜的东西,而不是可卡因。 Ziauddeen的合作作者之一Maggie Westwater说,小鼠在吃糖后表现的焦虑行为并不是成瘾的明确特征。她说:“因为这种‘戒断反应’通常发生在长期禁止服用的情况下,我们无法判断这种行为的起因是摄入的糖还是由于饥饿。”与可卡因不同,即使在出现不愉快事件(比如电击)的情况下,小鼠也不会去寻找糖。 最近这项研究的作者还指出,可卡因和糖都会作用于大脑的奖励系统。 但是Ziauddeen认为这并不意外。他说:“这个事实很简单,控制进食行为的大脑奖励系统和回路与对药物滥用产生反应的区域相同。”但是,与糖不同的是,药物滥用会“挟持”奖励系统,并关闭正常的控制功能。 伦敦国王学院的退休营养学教授Tom Sanders表示,认为糖是和毒品一样的成瘾物质是非常荒唐的。Sanders说:“虽然喜欢甜味可能会形成习惯,但它并不是让人成瘾的鸦片或可卡因。当人们停止进食糖的时候不会产生戒断反应。” 然而,DiNicolantonio说,虽然糖摄入不会引起人类的生理戒断反应,但是大脑中产生了生物化学的戒断反应。 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不同意他们的观点。 Robert Lustig是加州大学儿科学教授,他说他也有与DiNicolantonio相同的担忧。他说:“基于糖的代谢和享乐属性,我认为糖是成瘾物质。” Lustig在过去曾经说糖是儿童的酒精。然而,虽然他认为糖也属于一种药物滥用,但却是比较轻微的一种,相当于尼古丁,而不是海洛因那样的药物。 但是Ziauddeen说糖本身并不危险。他说:“因为糖的固有特征,从饮食、代谢、肥胖的角度来看,糖本身并不是个危险的恶魔。问题在于,大量的糖被加入到各种食物中,而这显著增加了食物所含有的热量。” Sanders同意这一观点,他指出,人类对糖的味觉是与生俱来的,甜味可以帮人们识别出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他说:“糖造成的主要健康风险是蛀牙,只有过度摄入含糖饮食才会直接导致肥胖。” 中国生物技术网诚邀生物领域科学家在我们的平台上,发表和介绍国内外原创的科研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