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克罗恩病的优化治疗: 早期治疗, 挑战更高目标丨AOCC 2019

 生物_医药_科研 2019-07-11

从黏膜愈合到全壁愈合,我们正不断追求更深入、更持久、更精准的克罗恩病治疗目标。

近年来,生物制剂的研发使克罗恩病(CD)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飞跃,推进了靶向药物治疗时代的到来。

在6月14-16日隆重召开的第七届亚洲克罗恩病和结肠炎组织年会(AOCC 2019)上,现任ECCO主席,来自意大利米兰Humanitas Research Hospital的Silvio Danese教授带来了题为《Mucosal healing in the Era of anti-integrin Therapy》的精彩报告。

Silvio Danese教授介绍,随着对疾病逐渐深入的认识,治疗有效性评估的靶标和临床管理过程也在不断地更新进步(图1):

图1 CD治疗目标的演变

1. 最早在1999年发起的ACCENT[1]研究中以克罗恩病疾病活动指数(CDAI)<150 定义的临床缓解(clinical remission)作为主要观察指标,随后2008年发起的GEMINI2[2]和2010年发起的GEMINI3[3]研究均采用了以CDAI为量纲的临床缓解指标;

2. 考虑到激素在CD基础治疗方案中的主要地位和诸多的副作用,在2005年的SONIC[4]和GEMINI2 试验中开始采用无激素缓解(steroid-free remission)作为主要观察指标;

3. 2006年的EXTEND[5]、2007年的ASTIC[6]和正在进行的VERSIFY开始采用黏膜愈合(mucosal healing)作为重要的观察指标;

4. 近年来ADMIRE-CD[7]和VERSIFY-MRE等研究则着重于评估肠道的全壁愈合(transmural healing)。

为什么CD治疗一定要达到黏膜愈合?

炎症性肠病(IBD)是特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是结肠黏膜层和黏膜下层连续性炎症,通常先累及直肠,而CD可累及食管到直肠的全消化道,为非连续性全层炎症。

黏膜屏障的破坏是疾病发生过程中重要的病理生理机制,是肠道屏障功能是否恢复、肠道炎症活动程度的有效指标。

但是CD多表现为非连续性、全层、多灶累及,在临床管理中为何依旧追求黏膜愈合的评估呢?

因为黏膜病变是真正反映患者临床症状的有力指标,而黏膜层损伤往往才是形成瘘、脓肿、肠道菌群移位等一系列并发症的根源,甚至是远期恶性肿瘤事件的发生。此外,持续的炎症状态往往预示着疾病的复发可能。

如果CD患者达到黏膜愈合,就可以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再住院和手术风险,降低复发风险,甚至是远期恶性转化事件的发生。

一项荟萃分析表明[8],CD患者早期获得黏膜愈合,可提高长期临床缓解的可能性(OR=2.80,95%CI:1.91-4.10)(图2)。

图2 荟萃分析结果:早期获得黏膜愈合可提高患者长期临床缓解

在临床实践中,有多少医师在CD治疗过程中是以黏膜愈合为目标呢?

现场调研结果显示,医师以黏膜愈合为目标的频率为一直、大多数时候、有时候和很少的比例分别为27.9%、46.9%、20.4%、和4.8%(图3),说明大部分医师已经认可黏膜愈合作为CD疗效判断的临床价值。

图3 现场调研结果-将黏膜愈合作为治疗目标

早在1999年,Modigliani R教授[9]就已发表研究指出,CD患者基于临床特征的CDAI评分和内镜下严重程度CDEIS评分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表明仅仅依靠CDAI做为CD疗效评估指标的局限性。

但临床中应如何定义黏膜愈合呢?

现场调研结果表明,9%的医师以未见深溃疡作为标准,10.4%医师以未见1cm以上浅溃疡为标准,26.1%医师以未见0.5cm以上浅溃疡为标准,绝大部分医师(54.5%)以可见溃疡消失为标准(图4)。

其实,在大多数临床研究中,如ACCENT、SONIC、EXTEND、MUSIC、VERSIFY等,也都是以未见溃疡作为内镜下黏膜愈合的标准。

图4 现场调研结果-如何定义黏膜愈合

CD疾病早期治疗到底有多重要?

由于CD是一种进展性疾病,早期治疗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EXTEND研究事后分析(post-hoc analysis)表明[10],病史较长的患者接受抗-TNF药物治疗后,12周黏膜愈合率更低(图5)。

图5  EXTEND研究事后分析结果

北美VICTORY研究联盟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数据证实[11],在CD病程的早期(2年内)使用维多珠单抗(VDZ)后 6个月可以诱导更高的临床缓解、无激素缓解和黏膜愈合率(图6)。

多变量分析调整临床表型、CRP、白蛋白、疾病严重程度和既往生物制剂使用情况等因素后显示,CD疾病早期使用维多珠单抗的患者,达到临床缓解、无激素缓解和黏膜愈合率的可能性是疾病晚期使用的1.66倍、3.39倍和1.9倍。

图6  VICTORY研究结果:病史<2年VDZ疗效更好

CD疾病早期使用维多珠单抗,不仅仅在短期随访的疗效评估中获益更多,另一项真实世界研究(UC EXPLORYS数据库)长期随访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这种获益[12],早期使用维多珠单抗可显著降低CD复发的时间(79.5天 vs 129.5天,P=0.007)。这一系列数据充分表明早期使用维多珠单抗在CD的临床管理中的重要性。

此外,既往 GEMINI2/3 研究充分证实了维多珠单抗治疗C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对于黏膜愈合的作用尚未进行评估,近期发表的VERSIFY研究给出了答案。

VERSIFY(NCT02425111)是一项前瞻性、非盲性、3b期多中心研究(图7),旨在评估维多珠单抗治疗中重度CD达到内镜黏膜愈合的能力[13]

图7  VERSIFY 研究设计

该研究共纳入了101例CD患者,基线内镜疾病程度和临床症状均较严重(SES-CD平均评分16分,CDAI平均评分324分),有54.5%的患者既往接受生物制剂治疗失败。

主要研究终点为治疗26周时达内镜缓解(SES-CD≤4),次要研究终点为治疗26周时达完全黏膜愈合、内镜应答(SES-CD较基线水平下降50%)的比例,治疗10、26周时达临床缓解(CDAI≤150)的比例,还评估药物安全性及副作用。

从研究数据可以看到,如果以SES-CD≦4作为黏膜愈合标准,维多珠单抗治疗26周时12%患者达内镜缓解,其中未接受过抗-TNF治疗的患者20%达内镜愈合。

如果以内镜下溃疡消失作为黏膜愈合标准,维多珠单抗治疗26周时黏膜愈合率为15%,之前未使用过抗-TNF治疗的患者24%达内镜愈合(图8)。

进一步区分病变部位,结果显示维多珠单抗对升结肠(45%)和横结肠(51%)溃疡的完全愈合效果最好,其次是直肠(39%)、降乙结肠(32%)和回肠(21%)。

图8  VERSIFY研究结果-VDZ诱导黏膜愈合

对比既往发表的SONIC(英夫利西单抗单抗)、EXTEND(阿达木单抗)、ACCENT(英夫利西单抗)、VERSIFY(维多珠单抗)和UNITI(乌司奴单抗)研究,结果显示所有生物制剂治疗CD的黏膜愈合率,均介于20%-40%之间。

那么不同生物制剂诱导CD黏膜愈合的能力到底有没有区别?

虽然不同的研究结果无法进行“头对头”的比较,但仔细分析不同研究患者的基线肠道炎症程度和内镜评分,还是可以发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评估不同生物制剂治疗CD的黏膜愈合能力,首先一定要看不同研究中患者的基线内镜严重程度(SES-CD评分)。

结果显示维多珠单抗治疗的患者基线内镜下严重程度最高(平均SES-CD评分=16分),其次是乌司奴单抗和阿达木单抗(平均SES-CD分别为13.5分和12.6分)。而2项英夫利西单抗研究(ACCENT/SONIC)中患者的平均SES-CD评分,仅仅为8.8分和“能观察到溃疡”。

此外,维多珠单抗(VERSIFY研究)纳入的患者,基线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平均CDAI=324)和既往抗-TNF治疗失败的比例(54.5%),也是所有生物制剂中最高的。而2项英夫利西单抗的研究(ACCENT/SONIC),既往抗-TNF治疗失败的比例是0%。

上述数据明确提示:

1. 看上去不同生物制剂诱导CD黏膜愈合的能力相似,但实际上这些研究中的CD患者,治疗的难度是非常不一样的。

2. 维多珠单抗治疗疾病严重程度相对最高的CD患者,诱导黏膜愈合的比例,可以达到其他生物制剂治疗相对较轻患者的水平。

3. VERSIFY设定了更高的研究目标,即期望能使更多既往治疗失败、肠道病变程度重的患者,通过维多珠单抗治疗获得黏膜愈合。

除了黏膜愈合,VERSIFY研究还评估了维多珠单抗对CD患者的临床缓解情况。结果显示10周临床缓解率达36%,26周则可达到42%,尤其是对之前未接受抗-TNF药物的患者效果更好(图9)。

图9  VERSIFY研究临床缓解率数据结果

安全性评估中,维多珠单抗总体安全性和药物耐受性良好,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安慰剂相似。

因此,VERSIFY研究证实,无论之前是否使用过抗-TNF药物,维多珠单抗都可以诱导内镜缓解和完全黏膜愈合,尤其是对之前未接受抗-TNF药物的患者效果更好。

治疗时机影响治疗效果,早期治疗获益更多

为了更充分地证实CD早期抗-整合素治疗的重要性,一项非盲4期临床试验LOVE-CD拉开了帷幕(图10),该研究旨在评估早/晚期使用维多珠单抗对于中重度CD内镜和临床缓解的效果差异[14]

图10  LOVE-CD研究设计

LOVE-CD研究计划纳入260例患者,入组标准为中重度CD患者(CDAI 220-450分,伴内镜下可见的溃疡病变)。

  • CD疾病早期定义为:CD诊断时间<2年,且激素、硫唑嘌呤类失败或不耐受患者

  • CD疾病晚期定义为:入组接受抗-TNF药物(至少一种)+硫唑嘌呤失败或不耐受患者。

主要研究终点为治疗26周时达临床缓解(CDAI<150)和内镜缓解(SES-CD≦3)的比例,次要研究终点为治疗26、52周时达内镜应答(SES-CD较基线水平下降50%以上)比例。

目前该项研究尚在进行中,根据近期发布的中期报告来看,纳入的110例患者基线SES-CD平均评分为11分,平均病程为12年,88%患者既往接受生物制剂治疗失败。

结果显示,维多珠单抗治疗26周的内镜缓解和内镜应答的比例分别为30%和39%。

这一结果与多项真实世界回顾性研究结果较一致:维多珠单抗治疗抗-TNF药物难治性CD在第16周评估是内镜愈合率可到20%左右,内镜改善/应答可达30%-40%左右。

全壁愈合:新的目标,更高的愈合追求

CD的透壁性炎症特点,往往导致肠壁增厚、管腔狭窄,随着疾病进展还会导致深大溃疡、狭窄、瘘、脓肿和肠功能丧失等一系列并发症。因此理论上,在CD治疗中评估全壁愈合应具有更高临床价值,研究者们为证实这一点开展了一系列研究。

由于内镜检查仅能评估黏膜表面的病变,对于评估肠壁深层次和壁外病变存在局限性,因此MRE(Magnetic Resonance Enterography,磁共振肠道显影)成为了透壁性病变评估的有力手段。

Fernandes SR等人2016年发布的研究结果指出,CD治疗过程中达到全壁愈合(MRE且肠镜正常)的患者住院率、升阶梯治疗风险和手术风险明显低于仅达黏膜愈合(MRE活动,但肠镜正常)的患者[15]

难度升级,追求更高。在黏膜愈合的基础上,维多珠单抗是否可以进一步诱导中重度CD患者的全壁愈合呢?

在VERSIFY-MRE子研究中,对37例CD患者进行磁共振活动指数(MaRIA)评分发现,维多珠单抗治疗26周和52周,总体影像学全壁愈合率分别达22%和38%(图11),其中之前未接受抗-TNF药物的患者,全壁缓解率更高。

这表明维多珠单抗可以诱导中重度CD患者达到影像学缓解(全壁愈合),尤其是对于之前未接受抗-TNF药物治疗的患者。

图11  VERSIFY-MRE子研究结果-VDZ诱导全壁愈合

Silvio Danese教授最后为大家总结了5点重要信息:

要点总结

1. 在症状缓解基础上,黏膜愈合是CD非常重要的治疗目标;

2. 早期接受生物制剂治疗,患者能获得更好的预后;

3. 疾病早期获得黏膜愈合,可以提高CD患者长期临床缓解率;

4. 无论是生物制剂初治的患者,还是抗-TNF药物治疗失败的患者,维多珠单抗都可以诱导内镜缓解和完全黏膜愈合;

5. 维多珠单抗可以诱导中重度CD患者达到影像学缓解(全壁愈合)。

事实上,从最早满足于获得临床缓解,到优化治疗达到无激素缓解,再进阶到精准治疗的黏膜愈合,甚至追求个体化治疗的全壁愈合。

这一治疗目标的演进清晰地勾画出了几十年来生物制剂治疗CD的观念发展,和对愈合更深入、更持久和更精准的不断追求。

注: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维多珠单抗尚未在中国大陆获批上市。

参考文献:

[1] Hanauer SB, Feagan BG, Lichtenstein GR, et al. Maintenance infliximab for Crohn's disease: the ACCENT I randomised trial[J]. The Lancet. 2002;359:1541-1549.

[2] Sandborn WJ, Feagan BG, Rutgeerts P, et al. Vedolizumab as induction and maintenance therapy for Crohn's disease[J]. N Engl J Med. 2013;369:711-21.

[3] Sands BE, Feagan BG, Rutgeerts P, et al. Effects of Vedolizumab Induction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Crohn’s Disease in Whom Tumor Necrosis Factor Antagonist Treatment Failed[J]. Gastroenterology. 2014;147:618-627.e3.

[4] Infliximab, Azathioprine, or Combination Therapy for Crohn's Disease[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0;363:1086-1088.

[5] Rutgeerts P, Van Assche G, Sandborn WJ, et al. Adalimumab induces and maintains mucosal healing in patients with Crohn's disease: data from the EXTEND trial[J]. Gastroenterology. 2012;142:1102-1111 e2.

[6] Hawkey CJ, Allez M, Clark MM, et al. Autologous Hematopo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Refractory Crohn Disease[J]. Jama. 2015;314:2524.

[7] Panés J, García-Olmo D, Van Assche G, et al. Long-term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tem Cell Therapy (Cx601) for Complex Perianal Fistulas in Patients With Crohn’s Disease[J]. Gastroenterology. 2018;154:1334-1342.e4.

[8] Shah SC, Colombel JF, Sands BE, et al.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 mucosal healing i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long-term outcomes in Crohn's disease[J]. Alimentary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 2016;43:317-333.

[9] Modigliani R MJ, Simon JF, Cortot A, Soule JC, Gendre JP, Rene E. Clinical, biological, and endoscopic picture of attacks of Crohn's disease. Evolution on prednisolone[J]. Gastroenterology. 1990;98:811-8.

[10] Sandborn WJ, et al. Gastroenterology. 2010;138:S164.

[11] Engel T, Ungar B, Yung DE, et al. Vedolizumab in IBD–Lessons From Real-world Experienc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Pooled Analysis[J]. Journal of Crohn's and Colitis. 2018;12:245-257.

[12] Patel H, et al. AIBD 2017. Poster presentation P-029.

[13] Danese S, et al. Journal of Crohn's and Colitis. 2018;12:S016-7.

[14] Berends, et al. ECCO 2018. Abstract DOP046.

[15] Fernandes SR,  Rodrigues RV , Bernardo S , et al. transmural Healing I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Long-term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Crohn's Diseasel[J].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2017;23:1403-9.

 本文转载自: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