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部精典的阴阳经--《太极拳论》

 太极老叶KBA9 2019-07-13

泉州  庄锡成

2016年3月18日

    说起《太极拳论》,拳者无不知晓。然诸多拳师以文解文,以拳析文,有违拳论隐意,有损拳道传承。

    笔者感悟,拳论精妙在于体悟拳道“阴阳”。《拳论》开篇曰:“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一语道破太极天机--阴阳。阴阳,在常人眼里,亦虚亦幻亦玄。然阴阳实为太极拳道之纲,非轻重、虚实、转换、折叠所能为。简而言之,阴阳就是宇宙自然规律,如白昼与黑夜,日出而作,为动为阳,日落而息,为静为阴,动静之机,周而复始,阴阳天成,生物生长,太极和合而一。

    《拳论》句斟字酌,引用“动之则分,静之则合……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等30句157字精言,析解太极阴阳之象。无论动静、开合、曲伸、刚柔、顺背、缓急、轻重、隐现、仰俯、进退等十大拳架动作表象,“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盖皆由此而及也”,即由阴阳衍变而生,如此方可“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矣。故而,太极拳术是阴阳变化之机,非攻防动作之义,更非套路技巧所能矣。

    《拳论》解象之段落亦云:“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此“力”非本力、非拙力,应为“心意之力”或“念力”。先贤亦指明拳道之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着熟”非“招熟”,若以拳架招式研读,则谬之千里也。笔者体悟“着熟”应为“阴阳之质元--细胞”,即练腰培本固元,恢复、巩固、增强“内气”,丰富阴阳之本。“懂劲”亦然,非“听劲”,“懂劲”应为启发先天气机,激活神经质元,增强神经本能反应,赋予阴阳之灵性。“神明”非大力所喻,应为色空境界,“念力”无边,方为“天人合一”之阴阳大道矣。

    《拳论》同时以“斯技旁门甚多……双重之病未悟耳!”等20句篇幅详解违背阴阳之象。类比壮欺弱、慢让快、有力打无力之“用力而为”与四两拨千斤、耄耋御众之“用意(阴阳)而为”之别,寓意“有形之快”难能“阴阳之意”,亦深刻指出“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致阴阳失衡,终“自为人制”,危于“双重之病”矣。故而,太极之功仅苦练勤练尚不足为道,非默识揣摩、静心思悟,难以从心所欲矣。

    《拳论》析解“双重之病”,开出“阴阳良方”。“欲避此病,须知阴阳。”无论“粘与走,走与粘”,皆不离阴阳。惟阴阳相济,善阴阳运化者,方为懂劲。告诫拳者保持清心和气,从心所欲,舍己从人,方谓无为健康之拳道矣!故而,“双重”之病在意不在形、在己不在彼、在内不在外。欲解“双重”之惑,惟内运求之、阴阳求之也。太极拳就是阴阳拳。阴阳运于内,形于外,运动有规可循,受动于人,而不受制于人,运于无形无相,发于不知不觉。是为拳道也。

    《拳论》精辟,寓意深邃,合易理、循医道、守佛礼、蹈武矩,富有儒释道之哲理。立论、辩论、证论,层层直率明了,惟拳者痴迷难返。是谓:阴阳本无相,变幻亦自然;拳道皆至简,庸人自扰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