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六经实质问题所想记录

 世纪风 2019-07-13

以前在学习伤寒论时,看各家注解,发现他们对伤寒六经的实质各持一词,刘渡舟老伤寒论讲稿里认为六经即指脏腑经络,若不谈脏腑经络则失去其物质基础。在刘力红的思考中医里,则认为六经为内经里的十二经,并引入门户理论,以门户开合气机的升降出入为侧重点来理解。胡希恕老则认为六经与脏腑经络无关,只是六种层次疾病的代名词,沿用古时惯用命名方法而已。当然还有古代各个医家如朱肱从经络、李时珍从脏腑、张志聪从气化、周学海从分区等方面理解,甚至日本学者认为是寒热虚实,更有从周易、从圆运动、从辅行诀去解释的。由于我个人阅读量有限,没能一一精读研究,上面所选三种观点也只是我接触过的,觉得相对比较有代表性的,且作者又都为近现代的医家,阅读较为方便,故以他们为代表。

就我目前所接触的观点来说,我觉得以胡希恕老和柯琴的理解为佳,当然我自己看他们的理解后自己又有一些自己的认识变化,和庄老师请教讨论后,把其他几家的理解也有一些结合,担心过后遗忘,所以就想记录下来。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想说说我对于中医不同辨证方法的理解。我看待不同的辨证方法的时候,就像看待西医不同的检查手段,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疾病,六经是从物质变化的角度,脏腑经络是从实质功能的角度,卫气营血是从层次的角度等等。这些辨证方法并没有绝对完美的辨证方法,也不存在优劣之分,只是从不同的角度看,适合不同的情况罢了,就像我们看一个人,有的从正面看,有的从侧面看,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人当然有差别,但同时也会有交叉的地方,合则用之,互为经纬,相互补充,我们才能看到一个更完整的人。举个简单的例子,西医的X片、CT、核磁,生化检查,没有说只用哪一个就能解决所有疾病的诊断,不同的疾病应当采取不同的检查方法,中医也是同理。

说完对辨证方法的认知,接着就是对六经的理解的问题了,其实上面写的已经暴露了,我目前还是比较倾向胡希恕老和柯琴的看法,六经讲的就是物质变化问题,或者说是气血精津液的升降出入问题,理解时与内经所说十二经脉区分开来比较合适,即不宜把伤寒六经与脏腑经络直接对应起来,(当然需要强调的是,六经所说的气血精津液的升降出入当然与脏腑功能和经络循行有关,只是六经不从这个角度去看问题,所以谈六经的时候就单纯谈论物质运动和人体的表现即可,不用因为命名导致的歧义把六经和脏腑经络等同起来,就像说血常规的指标的时候就不用非要讨论血管的状态是一个道理,并不是脱离物质基础在谈论变化,只是着重站在物质变化的角度去谈论疾病)。按胡希恕老的说法,譬如太阳病,如果说是病在(太阳)膀胱小肠,这很明显是有问题的,因为太阳病的主证是以表证和肺系的病症为主要表现,所以说单独把它理解成一个层次的疾病即可,名同而意不同,就如两个人都叫王刚,他们却是不同的两个人。太阳我们可以理解成,或者命名为表阳证(取自胡希恕老的定义),少阳即半表半里阳证,阳明即里阳证。少阴即表阴证,厥阴即半表半里阴证,太阴即里阴证。阳证和阴证以阳气充足与否来决定,所以反映的症状就有所不同,故健人犯病多以三阳证起,除非暴伤阳气,虚人犯病多以三阴证起。而三阳以太阳为表,外邪侵犯多从口鼻皮毛而入,故三阳证又以太阳证多见,但是疾病的传变之间没有绝对的必然性,并不是太阳接下来就一定传向少阳,再传向阳明。表里半表半里的定义目前以胡希恕老的分法来定,表即体表,皮肤肌肉筋骨,里即身体极里,即胃肠管道等组成的消化管道。半表半里即表内里外之间的胸腹二大腔间,为诸多脏器所在。如此说来,病情严重程度似乎又并非能以绝对的表里来定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