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如何做大事难事(一)

 章江之邻 2019-07-14

原文: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译文:

做没有人愿意做的事,出任没有人愿意出任的职务,品味没有人愿意品味经历。不管事大事小事多事少、也不管多大职务的人还是小民百姓、也不管人多还是人少,都以德去回应他们的抱怨。

图谋一件很难的事情就应该从简单的方面着手,做一件大事就应该从细微的地方着手。天下的难事都可以从一件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做成的,天下的大事情都可以从一件一件小事情做成。因为这样所以圣人始终都没有做过大事,所以才能成就他的大事。

一个人轻易许下诺言就必定没有多少信用,把事情看的有多容易最后做起来就有多难。就是因为这样的道理所以圣人在谋画事情的时候总是会把它估计的比较难,所以最终做的时候就不会很难了。

什么叫做“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一个人如果愿意做别人都不愿意做的事出任别人都不愿意出任的职务品位别人都不愿意品味的经历(“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那么这个人在做事时肯定会做一些普通人不认识不理解不愿接受的事情而招致人们的抱怨。人们的抱怨就会有大有小有多有少,抱怨的人也会有大有小有多有少,抱怨的事也会有大有小有多有少。大包括抱怨的事大、抱怨的人职务大和抱怨的情绪特别大;小包括抱怨的事小、抱怨的人职务小和抱怨的情绪比较轻;多包括抱怨的事多和抱怨的人多;少包括抱怨的事少和抱怨的人少。这就是大小多少。不管有什么样的抱怨,在面对这些抱怨时愿意去做这些事的人对付所有这些抱怨的方法就是以德来应对,这就是报怨以德。以德来应对所有的抱怨是如何来应对呢?德是对道的认识理解和践行。当人们对道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的时候就可以基于这些认识和理解产生按照这类事物的道来处理这一事物时的应对方法并按这个方法践行,这就是上德;如果个人对道还没有产生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个人本人就不知道具体应该按什么方法去践行,这时候正确的做法就是听从大多数人对这一事物的道的认识和理解并基于这样的认识和理解所产生的方法去践行,这就是下德。所以“报怨以德”是什么?抱怨以德就是不管对这件事情及其处理方法不认识不理解的人对这件事情及其处理方法有什么抱怨有什么不满,如果自己对这件事情的道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那么就按自己对这一事情的认识和理解去执行,而不受对方抱怨的影响,事情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如果自己确实不是很了解事情本身的道,不清楚事情要怎样做最好,即使听完所有的意见之后还是没有很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那么就应该按大多数人的意见去做而不应受个别人的抱怨和不满的影响,大家认为事情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听从大多数人的意见。前面一种情况是抱怨以上德,后面说的情况是抱怨以下德,这就是“抱怨以德”。

《道德经》中的德与儒家典籍中的德是有差别的。德者得也,所得者对道的认识理解和践行;《道德经》中的德是对万事万物万象之道的得,其中包括人们为人处世之道的得和处事之道的得;儒家典籍中的德仅限于对人们为人处世之道的得而且是对儒家认可的为人处世之道的得。换句话说就是儒家典籍中只认同对儒家之道的得为德,这种德只是《道德经》中德的一部分,是人的德行中的一种,是一个人对儒家之道认同的体现。《道德经》中的德包含对万物之道的得和对为人之道的得,且以对万物之道的得为优先,视为上德;儒家典籍中的德只有对认同儒家的为人之道的得,也就是《道德经》中下德中的一部分。所以《道德经》中的“报怨以德”和《论语》中孔子说的“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不是一个层面。在《论语》中的德只指人们对儒家之道(儒家学说宣扬的为人处世的道理)的认识和理解并基于对儒家之道的认识和理解所产生的为人处世的方法,是儒家认可的一个人应该如何为人处世的道的认识理解和践行。所以《论语》中所说的德不包括除儒家认可的人们为人处世以外的其它事物的发展变化之道的认识理解和践行。对于其他事物发展变化之道的认识和理解并基于这种认识和理解所产生的践行尤其是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之道的认识理解和践行,《论语》用了另外一个字“直”来表示,所谓直就是客观的事情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不拐弯抹角。所以《论语》中的“以直报怨”和《道德经》的“报怨以德”中把德了解为上德时的意思是相同的。

在第三十七章中“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于无名之朴”说,如果希望影响一件事情的发展变化时在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有许多非常复杂的事需要去做,那么就可以把这些多而复杂的事情分解成一些非常简单而容易实施的步骤,按步骤去实施就可以使整件事情变得简单。就像现代的流水线一样,把复杂的工作分解成一个个不同的简单而易行的工序,把每一个简单而易行的工序都做好,最终这件复杂而宏大的工作就可以用一个个很简单的方法完成了。这就是“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的一个方面的意思。所有的大事和难事在其成长之初相对来说都是比较容易比较细弱的,在这些事情还没有发展为大事和难事的初生阶段就事先把这些事做好引导,这样这些难事和大事就可以在还是小事和易事的时候就处理好了,这是“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的另一方面的意思。“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也是相同的道理,都可以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什么叫“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大事都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可以完成的,所以圣人不会期望自己一个人做完所有的事。所有大事都是一群人一起完成的,每个人只能做其中的一些小事,把所有的小事有机的结合起来就可以成为大事,圣人也是如此。所以圣人不做大事,只做自己当做之事,把自己当做之事做好了就能成就自己所要做的大事。如果圣人一味的寻求一个人完成一件大事,那么他将什么大事也做不成。

“圣人犹难之”。犹通猷,是图谋的意思。圣人犹难之就是说圣人在图谋一件事情的时候会非常的重视它会把它想象的比较困难。对困难做足了准备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如果遇到这些困难就不会觉得这些困难是困难了。所以说“故终无难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