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月明,木樨清,琴香萦,悦人心。 “木樨印香”属香道范畴,香道历史悠久,是一种纯粹的生活艺术,通过眼观、手触、鼻嗅等动作对各式香料进行从心到灵的鉴赏与感悟。一部《红楼梦》中就记载了20多种香,著名的《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中,黛玉和湘云便有“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的对句。另外,从中医药学的角度来说,焚香当属外治法中的“气味疗法”。这是因为制香所使用的原料,绝大部分是木本或草本类的芳香药物。通过燃烧所产生的气味,可起到免疫避邪、杀菌消毒、醒神益智、润肺宁心、养生保健的作用。 木樨,即桂花, 向余《异苑图》云:“岩桂一名七里香,生匡庐(江西庐山)诸山谷间,八九月开花如枣花,香满岩谷,采花阴干以合香,甚奇。其木坚韧,可作茶品。纹如犀角,故号木樨。” 印香又称篆香,香篆,现于宋朝,最初是作计时之用。熙宁六年大旱,泉水枯竭,百姓生活困难,所以侍次梅溪设计百刻印香,又增设五夜香刻,以此代替传统的漏壶计时。后来,印香渐渐也成为赏玩之香,出现大量有趣的香范。 木樨印香制作是根据古籍《墨娥小录》记载的原方:“木樨不拘多少,研一次晒干为末,每用五两。檀香二两,赤苍脑末四钱,金颜香三钱,麝香一钱半。右为末和匀作印香烧。”因此材料共有五味,桂花、檀香、安息香、龙脑香、麝香。最后这味麝香,一是因为价格太贵,二是因为名声不好,故而省去。 第一步:桂花碾末。桂花彻底干燥后,再次挑出杂质与过长的花梗,放入石臼开始碾磨。全程手动,拒绝电动,50克桂花我用了一个多小时磨成图四状态,此状态即为古方所云之“粗末”。粗末是这款香的最佳状态,过细则不好,太均匀反而缺少变化。只是大家平日打篆都惯用机器打粉的沉檀,粗末对于打篆手法要求则更高了。碾磨结束,手臂酸麻,虽然很辛苦,但过程中花香四溢,且越碾越醇厚,可谓身疲心醉。 第二步:安息香碾细末。古方中的金颜香是否确为安息香尚存争议,但我认为安息香非常适合这个配方。图一是泰国安息香,图二是苏门答腊安息香,目前这两种安息香是合香的上乘之选,价格也十分不菲。前者温柔甜蜜,气味醇厚,后者则多了一丝丁香、肉桂之类的辛辣感。可凭喜好二选其一,我选的泰国安息。安息香的水很深,药店售卖的廉价安息均不可入香,具体我们节目里详细说。安息香碾粉时勿必轻柔,用力大则香粉会成为饴糖状态,树脂类材料皆需注意。磨细粉待用。 第三步:龙脑香碾末。龙脑的选择可以说是这款合香的最为重要的一步,尽管它的比例非常小。龙脑香主要分为三类,右旋龙脑、左旋龙脑和人工合成龙脑,而能够入香的只有右旋龙脑。右旋即为天然龙脑香,又称梅花冰片,取自樟树,但樟脑含量却极少,不会有刺鼻的樟脑味,而是清甜自然的香气。市场上绝大多数龙脑,都是左旋或合成之物,尤其是无法结晶的粉末状龙脑,樟脑气味扑鼻,入香则香毁,切记不可用!龙脑极易挥发,应最后混入香粉,不可过分碾磨。 第四步:檀香碾末。图一是我藏的一块印度老山檀,淳化时间在二十年以上;图二是一块产自东帝汶岛的檀香,也就是广义上所说的新山檀。从颜色上可以明显区分,老山檀的油脂含量更高所以呈褐色。气味上两者相差甚远,但由于这款印香古方对檀香没有特别要求,大家可量力而行。图三是我此次合香要用的老山檀黑肉碎料,上次制作手串剩下的料子,大家要知道能做手串的料子一定是很好的品质。新山檀需要炮制,龙井茶浸泡三日再焙干磨粉,去除燥气方可入香至此,材料完备,将各色香粉均匀混合,置于干燥处开始窖藏,静候木樨香成。 历时半月,木犀香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