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准康复)距下关节生物力学

 林涔涔 2019-07-17


距下关节为人体足部结构复杂关节,其在站立或行走时,均会体现出重要作用。


1

距下关节解剖

在距骨与跟骨之间的“距跟关节”存在前、后2个不同的滑膜腔,其间由跟距骨间韧带隔开。前部分包括跟骨前、中关节面并与距舟关节共1个滑膜关节腔,故又称为“跟距舟关节”。后部分由较大且凸面的跟骨后关节面与后下方凹面的距骨关节面组成,即所谓“距下关节”



2

距下关节的三轴运动

距下关节运动通常发生在和其运动轴呈垂直的平面中,由于该运动轴为三维斜向轴线,因此可以在人体三个基本平面中进行考虑。

距下关节冠状面运动围绕自身纵向运动轴,我们将这种运动称之为外翻和内翻。


所谓内翻主要指的是内侧缘的抬高和外侧缘的降低,外翻反之。矢状面运动将横向轴线为轴心,背屈为足背朝向胫骨靠近,跖屈为足背远离胫骨。


横断面运动以垂直向轴线为轴心,称为内收、外展。


3

足的旋前和旋后

后足的距下关节可以说是下肢最重要的关节,它的活动在足部的三个平面同时发生,我们称之为三平面关节运动(简单来说就是三个轴向运动同时发生的时候就是旋前和旋后),它允许足部在整个步态周期中根据需要进行足的旋前和旋后。

足的运动,协调三个平面的运动我们称之为旋前旋后

4

旋前和旋后对足弓的影响

旋前时:距骨头部内翻和跖屈——降低了拱面——使得足部变宽变长——扁平足;

旋后时:距骨头部外翻和背屈——提高了拱面——使得足部变窄变短——高足弓。

5

足的旋前旋后和胫骨的旋转关系

足旋前的1度=胫骨内旋1度,胫骨内旋导致胫骨和腓骨内部旋转,这反过来又会导致膝关节对应的变化。

6

距下关节和四周关节的关联

小腿、足关节以及距下关节运动存在相关性。当处于步态1/3周期时,小腿发生内旋,在剩余周期内,小腿外旋,平均旋转度数为19°。踝关节倾角能够传递该旋转所引致的背屈以及外展等动作,但值得说明的是,踝关节仅能够承担11°的胫骨旋转,其余部分由距下关节完全承担,因此有学者指出,距下关节为腿部和足部的“斜行铰链”。当处于行走状态时,在地面反作用力下,经距下关节旋前和旋后作用,转变为膝关节屈伸,力被吸收。距下关节和膝关节此时协同,在人体行走以及奔跑时有着重要意义。如果这种协同性受到影响,会引致足部甚至整个下肢受损。


好啦,今天关于距下关节的生物力学就先分享到这里,后面有时间再分享。


相关链接:足跟痛的一些思路启发


敲重点来啦

--------------------

前段时间小编给大家提的众筹工作坊主题现已确定了——根据各位同道的综合建议和需求,本次众筹工作坊主题为膝关节运动损伤精准评估与无痛康复现在小编已免费找好本次工作坊的会议场地了。现在各位同道有想法参加本次工作坊的、想进行讨论的、有膝关节问题的等均可以加入微信群,本次微信群大家有任何专业问题也可以在里面进行讨论提问。微信群届时会有从事康复专业一线诊疗、教学以及科研20多年的康复博士、有从事骨科专业物理治疗十余年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资深物理治疗师,擅长利用生物力学分析评估治疗足踝运动损伤,肩痛等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有从事多年的骨科物理治疗的硕士高材生、还有多位从事临床一线骨科康复与运动损伤的资深物理治疗师,不但临床治疗厉害,健身方面知识也是杠杠的


本次工作坊授课和交流的内容主要是:膝关节生物力学与肌动学剖析、膝关节常见功能障碍分析、肌骨超声指导下精准康复理念以及常见膝关节常见术后的精准评估与康复。除了上述内容,还会详细讲解膝周肌肉、侧副韧带、前后交叉韧带、半月板前角、后角、髌骨、髌腱、滑囊等运动损伤后无痛精准康复方法


加群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