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90后已经年近三十了,总觉得自己还小,一转眼就步入中年,真是悲伤的事儿。 然而还有更悲伤的现实,需要赚钱养家买房还贷的90后,面对的是一年又一年蹭蹭蹭无情上涨的物价! 在每次被南京房价涨幅震惊得合不拢嘴的时候,你可能还没意识到,连南京人的续命日常——小馄饨的价格都涨了十倍,鸭血粉丝汤也翻了两番! 2000年—2018年南京鸭血粉丝汤均价走势图 南京小吃的涨势,那是一往无前绝不低头! 见过馄饨担子、烤鸭推车摊子的老南京人最有资格发言,喜欢忆苦思甜的他们,总是能津津有味地回忆最初的小吃几毛一碗。 “少给了一块钱!”钱包基本没现金的90后,在扫码付款,然后又被老板叫回来的时候,发现原来又涨价了! 如果吃得好点,每个月早饭就要300块,再想想工资和各项花销,真是心痛难忍! 南京小吃到底为什么涨价N倍?!小资生活联系了几位店家,就涨价频率、涨幅、涨价原因等进行了详谈,走近涨价背后的故事。 叶新小吃是典型的“我家楼下”的鸭血粉丝汤,经常吃上几回才舒服,身处南京美食密集度极高的来凤小区,已经快20年了。 “我们卖2块的时候,X味已经卖到3.5元一碗了。”老板颇有感慨地回忆着。 最开始鸭血粉丝汤是2元一碗,五毛五毛地慢慢涨价,只有最近一两年涨价较多,也不过小碗8元大碗10元。叶新小吃家的全家福,是去年前才出现的,20元一碗到现在还没变。 “你别看我们店小,政府政策跟我们关系也不少,这两年搞环保,粉丝厂烘干粉丝本来烧柴,现在都改成用电了,价格蹭蹭涨,之前拿鸭肠20斤130块,现在都涨成200块钱了。”背后总有那么些现实因素,推着小店的价目表一次次更新。 “涨价之后,我们把塑料碗换成白瓷碗了,不仅环保,给客人的分量也多了!”这些很难让人注意到的细枝末节,是老板自己的良心和坚持。 ▲原金粟庵店 汪家馄饨的门头上,“源于1983年”写得明明白白,从老爷子的馄饨担子到固定摊位再到三家店铺,汪家馄饨最早的食客也从年少走到两鬓斑白。 “一碗馄饨1角3分钱,外加1两粮票。”雨花新村的老人们还能回想起,当年热腾腾的小馄饨价格几许。 1992年,汪家馄饨雨花新村店有了固定的门面,2018年,金粟庵店从来凤小区搬到了邻街,顺便也涨了一次价。现在的汪家馄饨小碗6元、大碗9元、特大碗12元,排队还是一如既往。 “最开始卖馄饨的时候,客人还能拿着粮票兑。” 97年开业的金陵杨家馄饨,也是南京的老牌馄饨店,老板和小馄饨打了半辈子交道。 杨家馄饨最早3毛一碗,现在小碗6元、中碗8元、大碗10元。 “涨价没有什么规律,都是跟着肉价、面粉价来的,成本涨了小馄饨就贵一点,也不是每年都涨价,三五年涨一次。” “太久了,最少最少都有20年了。”老板已经记不清汤包店开业的具体年份了。 开在食物链顶端的红庙,笑云开汤包是附近街坊最爱的小店之一,今年还在倪妮8月份的杂志硬照上露了脸。 最初汤包价格是2.5元一笼,现在10元一笼。 “一般两三年涨一次,每次涨个一块钱。没办法,房租什么都在涨,今年五月房租到期了,汤包就跟着涨价了,最开始房租涨得慢,我们也三四年都不涨价。”老板不自觉流露出些许无奈,我仿佛看到了今年租房时的自己。 “涨价也没有影响生意,大家经常来吃,心里都有数的。”然而话题的最后,基本上每家店的老板都会说上这么一句。 一荤两素的快餐,在南京已经吃不到15块钱以下的了——这一荤还是火腿肠、肉丁甚至肉沫的小小小小荤,而这些在南京生长了几十年的朴素美食,就连涨1块钱都权衡许久。 鸭血粉丝汤不到十块钱,就能填饱肚子,并且吃得满足舒坦,斩个鸭后脯,只要十几块钱,就能承包当天的午饭,饭量小的甚至能吃两顿。即便日常哭穷,还真没有喝不起小馄饨的时候! 快餐店越来越多,却再也没有新开的馄饨店、汤包店,每天忙到不歇气,挣着“辛苦钱”的店主,还是多年前的那些面孔。 对于那些遭遇过断供危机的小吃店,食客们简直是跪求涨价,比起涨价一块两块,我们更不愿看到常去的小吃店哪天忽然就不在了。 汤包小馄饨鸭血粉丝安好,才是南京人的晴天啊! “今天请你吃鸭血粉丝汤,全家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