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开店就花了3000万,欠了600万,一个餐饮创业典型失败案例|富日记

 富日记 2020-08-22

马云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王健林说要先有赚一个亿的小目标。

这些豪言壮语激励了无数创业者,也让一些创业者有了不切实际的梦想。

有一位杭州餐饮创业者,受此鼓励,想做全中国人的午餐生意。

他放出豪言:“我是向马云、王健林这个层次的企业家看齐的,所以我们的企业是要打造成中国第一餐饮的!为2022年的亚运会提供餐饮服务是我们定下的‘小目标’!

说是“小目标”,这位创业者的梦想真不小。

他想在全国49个城市布局120个中央厨房,最终实现覆盖全国,并挂牌上市。

而且他还不是光说不练,他说干就干,一上来先花了3000多万,建了2万6千平米的中央厨房。

大目标配上大手笔,好像“小目标”的实现真的指日可待。

一顿操作猛如虎,两年后一看,这位创业者一家店都没开,千万投资全打了水漂,还欠了一屁股债,总共欠了600多万,还惹上了30多起官司。

最后这位餐饮老板被司法拘留,资产已被强制执行。

为什么这位创业者花了这么多钱,落得如此下场呢,给其他创业者什么启示呢?

2017年5月,这位创业者在杭州成立了一家餐饮公司,立志要做全中国人的午餐生意,并挂牌上市。

有经验的人可能单从这个定位和目标就能看出一些问题。

做全国人的午餐生意,听起来很大,但中国这么多省份,有着不同的口味和饮食习惯。

比如四川人的午餐和广东人的午餐一定是相差很大的。

而同一个地方的人,每个人的口味又各不相同。

即使只做这两个地方的午餐,也要面临复杂的菜品设计和供应链。

更不要说做全国的午餐生意了。

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长远目标,但问题是为什么只做午餐?

早餐单价小不做可以理解,晚餐为什么不顺带一起做呢?

就好像一个餐馆只提供中午餐,不提供晚餐一样奇怪。

目标中的挂牌上市也很值得玩味,上市是为了融资,只是手段,而不能是目标。

最开始的定位和目标就错了,后面的一系列操作更是错误连篇。

他们觉得在杭州400万白领中,他们只要能占到12%的市场份额,就有48万的白领用户量,那么这个生意就是行得通的。

居然用这种方法来验证生意的可行性,这完全就是拍脑袋做决定

这种平均算法没有一点意义,就好像任何生意,都可以说从全中国每个人身上赚一块钱,就能赚十来亿。

假设全国只有12%的人愿意付一块钱,也能赚1亿多。

这没有任何统计调查或者实验带来的事实依据,完全是一厢情愿的妄想。

他们希望午餐365天不重样,星期一是日本料理,星期二是韩国料理,星期三是意大利料理等等。

还想为用户个性化定制菜品,将56个民族特色菜品和世界各国美食融为一体,为用户私人定制想要的口味。

这些一听就觉得不靠谱,用户想吃什么,是商家能计划的吗

他们计划每个城市建3个中央厨房,要在全国49个城市布局120个中央厨房。

计划开线下实体店1000-1500家,每个城市达到300以上台运输车。

每个写字楼布局一个配送点,每个城市 1000个以上配送点,最终实现覆盖全国,挂牌上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