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杂谈:四饮正名

 中医药方便 2019-08-04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并治第十二:“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

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

问曰:四饮何以为异?

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而不汗出,身体疼痛,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上方之悬饮,主证为咳逆引痛,痛位在胁下,相当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胸腔积液;

溢饮腹中与疼痛并见,多发于四肢,相当于静脉炎;

支饮咳喘,不得卧,形肿,相当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

唯有痰饮,找不到相应疾病,其所述“水走肠间,沥沥有声”多见于无病之人,属生理现象。

况且,其他三饮证均为水液代谢不利、水液在体内蓄留的疾病,痰饮的“素盛今瘦”更与水饮无关。

因此,四饮之说是不科学的。

《诸病源候论》有流饮之名,其证:“由饮水多,水流走于肠胃之间,漉漉有声。”

据此,《金匮》所说的痰饮即流饮。

今以痰饮为总纲。下分流饮、悬饮、溢饮、支饮四项,于理可通。

从临床来看,仍不知流饮为何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