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土方?药罐?不科学?

 桂林吴氏老中医 2019-08-07

精者,医术精湛;

诚者,医德高尚。

所谓大医者,集精诚于一身。

淡然中医翁,端坐医堂中,四目微闭,望闻问切。平静、淡然,一切了然于胸,隐隐中有中华文化的神韵。医生带着悬壶济世之心,对病下药,赈济疾苦,拯危救难,妙手回春。抚平万千病患的伤痛,改变一个又一个人的命运,这个过程,充满了智慧、辩证和大悲。


00:00/00:00倍速
06中医既是形而上之道,无形无象,通天达地;又是形而下之器,有形有象,医病救人,同时也是一种渗透于东方世俗生活的文化、哲学、艺术、价值观,甚至就是一种美的生活方式。

中医与儒释道共同构成了中国的核心文化内涵,对道的追寻令它们异曲同工。无论皇家的正统学说还是民间的世俗文化,都与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之道密不可分,而中医兼俱道与术之特征,并彻底融入世俗生活,雅俗共赏。

中医教育是一种开放的体系,无任何门槛,谁都可以学,因为它下可用于修性养生,中可用于治病救人,上可用于悟道得道。但是究竟能否成为好医生、能否悟道,取决于医道和医德。

中国学医的旧制和习惯其实是一种比科举制度和现代考试制度更先进的人才选拔体制,让社会成为最大的考场,颇有道家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因此各类人才自然成长,大有可为。再加上各地气候不同、物产各异,更加造就了各类风格不同的中医方法。所以中医的天性就是充满个性的、多元化的,它与西医从一开始就走的不是一条路。人类返朴归真的趋势与中医的本质有种天然的契合,中医本身就可以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在很多人眼里,中医就是中药,其实它的内容之丰富超出我们的想象。仅从大的方面就可分为内治与外治,外治的内容更丰富多彩。从实质上看,中医不是治病,而是治人。其法在于调节阴阳平衡,故凡调节阴阳平衡之法皆为中医之法,其法并无高下之分,端看哪种法更合适。从广义上讲,中医之法亦是治国之法。“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做良相与良医之道相通。

中医与科学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医始终被掩盖于传统的土方、药罐和种种落后的迷信行列中,即使有疗效也被视为“仅仅是经验的产物”。有的人说,中医并不科学。实际上,中医超越科学并包容科学。

中医给中国人治了几千年的病,既有神奇的疗效,又有系统的理论,能说它不真吗?可是当今最先进的科学理论也无法解释中医的理论和疗效,这只能说明科学本身有局限性,以科学为标准衡量中医是不对的。其实科学的定义至今众说纷纭。早期人类对自然和自身的认识通称为哲学,到后来才分科别类,是谓科学,亦即分科别类之学问。它只是建立在古希伯莱文化和古希腊文化传统上的一种探索真理的方法,并非终极真理。中医、佛学、道学、神学不也是探索真理的方法吗?

如今在很多人眼里,科学已不再是一种方法,而是真理本身。认定中医不科学的人,认为只有通过西方线性式的逻辑实证才是真理。实际上宇宙间的绝大多数现象还无法用科学来实证,尤其是根本的问题如上帝、宇宙、生命、灵魂,以及中医的精、气、神等等。

几千年来所有中医的临床实践都是东方式的实证,既在医者自己身上,也在患者身上,总之都是通过活人来实证。人死则气散神走,只剩物体状的尸体,而死尸却是西医的研究对象。中医通过活人实证其医理,是因为精、气、神和经络只存在于活人之体。如此难度与境界,对灵性与智慧的要求,当然非形而下之科学可以度量和想象。我们不能宁可相信在死尸和白老鼠身上的试验,而不愿相信几千年来在无数活人身上实证的结果。

由五行到阴阳

中国古代人民最伟大的创造不是四大发明,而是“五行”。四大发明不过是一技一术,而“五行”却沉淀了中华民族卓越的智慧。

五行学说认识到,人的生命活动不是内在器官的孤立活动,不仅器官之间具有循环无端的相生相克的联系控制关系,它们与周围事物特别是自然界四时节气的变化也同样存在着资生、制约的联系控制关系。这种与西方的线形化思维截然不同的环状立体思维方式使《黄帝内经》体系的形成具备了理论基础,创立了“人天相应”的人体内外环境统一的整体观念。

由五行进一步抽象,便自然会得出一个更加根本性的中医基本概念――阴阳。阴阳并非中医的发明,却是中国传统文化最自然的生根落脚的土壤,阴阳的概念通过中医与百姓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医道中的阴阳和合思维是中国文化的本根、灵魂和基因,集中体现了东方辩证思维的独特价值,凝聚了中华文化的智慧。阴阳和合是对阴阳矛盾关系的一种高度抽象,只有具体分析阴阳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才能揭示宇宙万物一物两体、阴阳和合的普遍特性。

由阴阳和五行这两个医道中的基本概念来观察世界,会发现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阴阳和合体,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都是阴阳,无物不是阴阳,于是医道足以成为人类认识与活动的指南。

《黄帝内经》与医道

乐后圣《医道》一书中说:“医道,就是以五行为推论工具,用相生相克的规律,将宇宙万物统统纳入五行行列,并以五行之间的相互生化和制约,来阐述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医能进入道的境界,是中国人的杰作,也是中国人对人类的贡献。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中医不是停留在医术和器物的境界,它全面吸收了东方文化中诸子百家的精髓并予以融会贯通,形成了医道,并由此影响了其它思想和文化,而医道之集大成者正是《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托名黄帝与岐伯的对话,直接关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心灵的和谐,不仅关注果,而且更关注因;不仅关注人的身体和疾病,而且全方位关注天地人的和谐。它不仅在形而上的高度与《道德经》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从形而下的角度对病因、病理和养生、治病做了具体、通透的论证,因此它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内容最丰富、影响最深远的中医典籍,居中医经典之首。

《黄帝内经》是人类关爱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的东方智慧,也是人类疗治疾病与瘟疫的灵兰秘典。这部圣典集中阐述了人类社会天、地、人和谐中正平和的思想。而天地人的和谐发展正是目前整个人类面临的难题。

医道与国运

中华民族是一个“唯道是从”的民族、一个以道的存在为生存哲学与性命之理的民族。而中医的核心就是道,医与道从来就互为一体,互动互生,并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而不可分割。

我们不妨把中国的医道视为一种哲学――医道哲学。这既是一种宇宙观和人生观,也是一种与西方文化和哲学不同的道的形而上学。它是中国文化价值体系的核心,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和民族之魂,并且具有超越的性质。

在这个全新的信息化时代,全球化不仅仅是经济的全球化,与此相伴的是日益加速的文化全球化。有了这个哲学体系和文化精神,中国人看问题、想问题就不再局限于经验实在和生活的细小,而是知周乎万物,会通医道以应变无穷。

医万病的终极法门

“菩萨修因不修果,凡人修果不修因。”修去病因,自然不会得病果。所以从终极意义上讲,佛法是医万病的终极法门,因为万物由心生,这也是佛、道、医、儒皆认同的核心观点。

“小病从医,大病从死”,面对死亡,业力交煎,每个人都有无数的缘结牵缠,终究是要自己面对自己的境界。所以迷惑的生命值遇佛法,就显得那么神奇。因为有佛法,心才可以解脱、可以解放。我们才可以从或有或无、生灭无常的漂泊旅程进入到永恒的生命,从而超越三界而不受轮回,获得最终极圆满的生命尊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