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是一种非常好的全身运动,也是一种目前最热门、门槛最低的全民运动。但观察身边会得到一个很有趣的象,就是即使是肌力很差的人,仍然可以跑完半马甚至全马。难道他们是有什么秘籍???有些人可能连标准的弓箭步或者深蹲都做不好,也常常有人连标准的平板支撑做不了20 秒钟,但是却能够硬生生跑完全马!那么问题来了,所以「肌力」到底在跑步运动中扮演什么角色呢? 难道马拉松真的靠意志力就可以了吗?其实肌力训练对于耐力型运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忽略肌力训练、又很积极挑战自我极限的跑者,通常在跑完几场马拉松赛事之后,就会受伤。 这类跑者是用一种耗损身体的方式在跑步,跑步时迈出的每一步,踏到地面后都会产生地面反作用力,而地面反作用力原本应当由肌肉肌腱和关节一起吸收分散掉,但是当肌力不够好的时候,这些冲击力量大部分就变成由关节、韧带或者肌腱来吸收,长期累积下来就会造成运动伤害。这样的伤害大多是慢慢发生的长期累积伤害,重点是,跑者往往不会第一时间就警觉到,常常觉得只是些微的紧绷、不舒服,只要还能跑就会忍着继续跑,通常都是要等到马拉松的季节(每周都有马拉松的赛事),或者是跑了几场马拉松之后,先前所忽略的运动伤害的问题就整个爆发出来,非得要痛到不行了,跑者才会放弃。一个问题是,训练核心肌群可以跑得更快吗?答案是可以的。 一般相信核心肌群的训练可以增进运动表现,但是到底是怎么变强的,其实目前的研究还没有结论。研究报告「Does Core Strength Training Influence Running Kinetics, Lower-Extremity Stability, and 5000-m Performance in Runners?」中,分析核心肌群与跑步的关系。受试跑者一组接受六周的核心肌群训练,另一组则没有接受核心肌群训练,六周之后,测验5公里跑步发现「有接受核心训练组」的跑步速度有显著变快。可见得六周的核心强化训练,已经能使跑步速度显著加快。此外,核心肌群的重要性在于稳定躯干,跑步的时候如果躯干不稳定,身体就会左右晃动,除了会耗损能量之外,也会减慢速度,更会容易导致下肢关节的负荷增加,造成许多下肢的运动伤害。由以上看来, 拥有好的肌力确实可以提高跑步速度与跑步效能,简单来说就是能够跑得更快、更轻松。但是,即使没有好的肌力,很多跑者还是能跑完马拉松,也一样能跑很多场马拉松。 重点就在于,「能跑完」跟「轻松跑完」是不一样的,跑得完赛事,不代表肌力很好,而跑步也不等于练肌力。 此外,肌力训练需要被重视的最重要原因,是因为肌力不足也很容易产生运动伤害,很多跑者就这样跑着、忍着,累积了很久,才爆发出关节韧带或者肌腱发炎的问题,这些问题一但爆发,往往都要花费很久的时间治疗、复健,这才是跑者忽略肌力训练最恐怖的后果。增加肌力训练强度的方法很多种,像是拿哑铃、杠铃找教练进行重量训练;或是增加难度、用不同动作重复训练相同肌群。即使你没有重训器材也没关系。这份「上肢进阶训练」,总共5个动作,包括上肢最重要的推、拉及核心训练 ,即使在家也能执行。弹力带划船➠登山者式➠三头肌撑体➠伏地挺身➠死虫这些动作的顺序可是有巧思的喔! 建议依照顺序执行,因为这样才能让胸肌(推)、背肌(拉)等作用相反的拮抗肌群交替训练,避免一直练同一块肌肉,反而容易造成短期过劳而无法继续。 每个动作请尽全力做,每组至少做8~12下,或是在30~40秒间做越多下越好,动作间休息30秒,连续做3轮。举例:刚开始肌力不足,只能做10下标准伏地挺身,即可算是做完一组;但如果体能变好,可以连续做超过12下,那就尽力在40秒内做最多下即可。 一、 弹力带划船肩胛骨稳定下压后才开始动作;训练时可将弹力带对折提供更强的拉力。
二、 登山者式
三、三头肌撑体
四、 伏地挺身
五、死虫腹部出力稳定身体,背部紧贴地面,手脚摆动的速度可尽量加快。 下肢是全身大肌群的集中地,这些动作能把大腿前后侧、臀部大肌群通通练到;跳跃的动作更可以训练到爆发力、小腿肌群、心肺能力;而侧棒式抬腿,则可以把核心、臀中肌的锻炼加深加广。深蹲跳跃➠侧棒式抬腿➠保加利亚分腿蹲➠单脚硬举➠侧弓箭步。每个动作在40秒内做越多下越好,直到做不下去为止(至少完成左右两边各8~12下以上),动作间休息1分钟,连续做3轮,可当成一日份的肌力训练。一、 深蹲跳跃用手带动身体,记得要蹲得够低、跳得够高,在时间内尽全力跳跃。 
二、侧棒式抬腿身体下方的肩、髋、膝要呈一直线,肩膀记得往下压,施力时不要耸肩。
三、 保加利亚分腿蹲如果后脚大腿前侧太紧绷,可改用较低的椅子或登阶箱。
四、单脚硬举
五、侧弓箭步蹲下时膝盖要朝脚尖的方向,左右弓箭步交替,连续做越多下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