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取穴视频指导上篇 | 入伏啦,找准穴位,效果加倍,建议收藏!

 真水无香l04sfn 2019-08-15

三伏,是一年一次改变虚寒体质的机会。冬天留下的旧疾,比如手脚冰冷、风湿关节痛、支气管炎等,趁一年之中温最高、人体阳气最旺的三伏天来调理,是最有效的

三伏期间,在人体的相应穴位上进行敷贴,通过穴位刺激和皮肤组织吸收有效成分,在预防和改善许多慢性健康问题方面。

三伏贴,虽然是冬病夏治的良方,但也要找准穴位,对症敷贴,才能发挥它的最大功效。

穴位很重要,如果三伏贴的位置不对会影响疗效!因此我们专门拍摄了取穴视频指导,让大家可以精准找到穴位。


今天,我们给大家详细讲解:免疫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适应症的取穴视频指导(上篇)妇科疾病、肩颈疾病、腰椎疾病适应症的取穴视频指导(下篇)将在明天推送,如有需要,敬请关注!

Part1

免疫系统疾病

推荐穴位:肺俞,脾俞,肾俞

肺俞穴:养肺散热

肺俞穴,是人体肺的专属保健穴,具有理气、平喘、宣肺等功用,可广泛防治因肺功能失调而引起的各种疾病。临床上,它对肺部及呼吸道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可用于治疗肺炎、咳嗽、气喘、鼻塞、支气管炎、肺结核、潮热等症

脾俞穴:调胃除湿

脾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具有和胃健脾、升清利湿之功用,是脾脏最重要的保健穴之一。脾胃为后天治本,气血化生之源,脾统血,主四肢肌肉,故本穴位治疗脾胃病、妇科病、血病以及四肢无力等疾病要穴。

肾俞穴:补肾强穴

肾俞穴,在体内对应着肾脏,是肾气转输、输注到背部表面的穴位,也是治肾重要腧穴,所以称为肾俞。常用于治疗肾炎、肾绞痛、性功能障碍、月经不调、腰部软组织损伤等。

Part2

呼吸系统疾病

推荐穴位:天突、膻中、风门、足三里

膻中穴:调全身之气机

膻中穴,具有宽胸理气、活血通络、清肺止喘、舒畅心胸等功能。《黄帝内经》认为“气会膻中”,也就是说膻中可调节人体全身的气机。可治疗胸闷、胸痛、心悸、心烦、咳嗽、气喘等心肺部病证。

天突穴:宽胸利气,降痰宣肺

天突穴,别称玉户、天瞿,出《灵枢·本输》中,属任脉。穴在结喉下宛宛中,主治咽喉疾病,针此能通利肺气,使之爽利通畅。可治疗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咽喉炎等呼吸系统病证

足三里穴:常按此穴,胜吃老母鸡

足三里穴,是中医界公认的,治病、养生、保健的第一大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经常按摩这个穴位可以起到补脾健胃,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风门穴:预防流感、赶走头痛

风门穴,属足太阳膀胱经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与督脉交会穴。主治一切风证,用于防治感冒、鼻炎、肺炎、中风、面瘫等。常常敷贴这个穴,具有宜肺解表、疏散风邪、调节气机的功效。

Part3

消化系统疾病

推荐穴位:中脘、下脘、足三里,三阴交

下脘穴:调和脾胃、促进消化

下脘穴,也叫幽门穴和下管穴,其具有缓解腹胀、吐泻、消化不良等病症的作用。《灵枢·四时气》:“饮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在上脘则刺抑而下之,在下脘则散而去之。”

三阴交:调经止血,健脾补肾

三阴交穴,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三条阴经交会之处。此穴对于妇症甚有疗效,故称之“妇科三阴交”。此外,还有健脾益血、调肝补肾、安神助眠等非常广泛的功效。

中脘穴:健脾强胃,减肥要穴

中脘穴,属奇经八脉之任脉,是胃的募穴,脾胃为后天之本,中脘穴也被称为后天之本,五脏六腑,特别是胃的精气都取聚集于此,所以用好此穴可以健脾强胃,还能起到减肥的作用

温馨提示

1、儿童每次贴敷1-2小时

2、成人每次贴敷4-6小时

3、饮食上忌辛辣,饮酒、生冷

4、孕妇、中草药过敏、皮肤有破损者不宜贴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