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笔法都丢了 还谈什么国画?

 摄影姥 2019-08-16

连笔法都丢了 还谈什么国画?

如果我们说传统国画已经到了危机时刻的话,绝对会有人站出来说不!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点。传统国画之所以既有自己的面貌又有不同的形态,就是因为它具有包容性。可是包容性纵然再宽泛也不能以消失泯灭自己为代价啊!

中国的传统国画从形成了固定的形态以来,历经上千年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它的变和不变脉络。从美学意义上来看,构成它的美的因素始终没有变,而变化的均是那些不破坏这些因素的内容。所以才形成了传统国画美大同小异的形态。请注意,世界任何民族艺术的美都是如此的。这就是油画就是油画面貌的美,再变化也能看得出它是油画,水彩再发展也能看得出水彩特征的原因。而我们的国画呢?它的变化可以说从本质上受到了颠覆,到如今已经变得失去了固有之美,变成了只要用毛笔、墨在宣纸上画就是国画了,传统国画之美变得千疮百孔面目皆非了。

连笔法都丢了 还谈什么国画?

从上世纪初的用西洋科学改造国画和站在传统吸纳西洋画开始,传统国画原来的主体地位是逐渐被边缘化的。实际上无论改造也好吸纳也好,实质上都是对传统国画在进行一种弱化处理。如果说站在传统上吸纳西法是传统国画争取生存的一种开拓,不如说是一种无奈权宜之举。因为没有西画艺术的东渐,难道国画就停止发展了吗?而传统国画如此作,是因为从表象来说与西画相比,传统国画是处于弱势的。就是说传统国画在市场上很难被人们真正的认同。

到了民国初年,随着西洋艺术大规模的涌入和赴西洋学西洋艺术学子归来,国家教育部门在官办美术专科学校推行西洋美术教育,在美术界推行西洋美术教育成为了主流;而此时传统国画教育尚停留在师徒相授阶段,从规模上处于了绝对劣势。这一阶段在写实的西洋艺术和写实理念得到推广的时候,传统国画正是退守消匿阶段。这股西进中退的现象直至今天尚难反转过来。

连笔法都丢了 还谈什么国画?

如今国画界的普遍从业者基本是从以上所云的学校培养出的人才。这些从业者大都以素描为基础,能对传统书法有所造诣,和对传统国画笔墨皴法熟练者寥寥。这些占据主流的从业者,从造型准确角度来说不成问题,但对传统国画笔墨应用,却成为了他们难以逾越的锁钥。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在大谈传统的当今会出现两种风格的作品,一种是依然运用素描的手段处理笔墨关系,一种是模仿传统笔墨。这就是当今国画界所秉承的传统国画的真实面貌。

国画中的笔墨虽然是个技术问题,但却代表了传统国画的外在面貌特征。是国画不是国画全凭它来表示。皴擦点染勾勒见笔的意趣,而且是变化了的书法用笔,这看来简单的用笔实际正是国画表现外在美的手法,这手法也正是判断是否是国画的分水岭。比如吴冠中先生的水墨画即使画得再美,但绝不能说是国画。因为它不具备国画笔墨的特质,虽然它一样有价值。我们翻开传统那些画卷,便可看到传统绘画用笔的丰富多彩面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传统笔墨无论什么形态,绝对没有描画出的,都富有书法意味。而这就是当今国画中所缺乏的。

当今一些国画作者,虽已意识到了需要运用书法笔意,他们也知道书法笔意的外在形态,但是由于没有书法功底,只能按照书法用笔的样子来画出。画与书写是两个概念,书写是书法特有的用笔手法,与西画的用笔不同。书写的笔要见出功力下特有的书法意趣。所以没有书法功夫者即使花多大力气也是达不到的。

传统国画不像古典西洋画那样写实,在构图上也有自己的特点。这些对以西画打下基础的画家来说是很难运用的。国画创作的现实就明明白白的摆在那里:或以素描代替笔墨固有表现手法,或按传统形态描画,而真正的传统笔墨和创作理念却被搁置和边缘化。那么,如何能恢复国画传统?只有社会审美端正了才是唯一出路。

连笔法都丢了 还谈什么国画?

连笔法都丢了 还谈什么国画?

连笔法都丢了 还谈什么国画?

连笔法都丢了 还谈什么国画?

连笔法都丢了 还谈什么国画?

连笔法都丢了 还谈什么国画?

连笔法都丢了 还谈什么国画?

连笔法都丢了 还谈什么国画?

连笔法都丢了 还谈什么国画?

连笔法都丢了 还谈什么国画?

连笔法都丢了 还谈什么国画?

连笔法都丢了 还谈什么国画?

连笔法都丢了 还谈什么国画?

连笔法都丢了 还谈什么国画?

连笔法都丢了 还谈什么国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