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有关问题解答:⑤宽容,自然。问:宽容,自然,老子是如何看的?答:对于中国人来说,最熟悉的词是爱,不是宽容。爱和宽容最大的区别在于爱是从自己出发的,宽容是从别人出发的。爱在某种意义上讲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可是宽容却是更多地让别人以他自己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是爱和宽容的不同。老子还说:圣人恒无心,以百姓心为心。我们经常把自己的心安在别人身上,当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把百姓的心变成自己的心,这是真正的宽容。“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信。"这是最高的宽容。我们经常按照自己的意志把世界撕成两半,你认为他不善,他不一定不善。而你任为善的。也未必就是真善。所以,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判断往往是不准确的。因此老子说真正的领袖应该有一种胸怀,一种能力,一种气魄。这就是宽容。宽容有时候就是不能制定太多规矩,(老子)说:“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这句话开始我不理解,明明法令是来约束盗贼的,却说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后来我理解了,这句话是说法令越多,百姓的活动违反这些限制的机会也就越多,百姓成为盜贼的机会也就越大。所以老子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白朴。“ 它的核心意思就是说,如果不折腾,百姓也许会形成一个自然的秩序,一个很好的秩序,这就是社会自然活力和组织力的一种释放。这就是老子的治国思路。 老子《道德经》有关问题解答:⑥老子《道德经》给后人畄下了什么?答:给我们畄下了三个法宝。第一,是慈。即宽容。我们知道,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一个人像秦始皇那样拥有如此集中的权力,但秦帝国二世而亡。仅仅存在了15年就土崩瓦解,谁之罪?陈胜吴广起义,天下响应,仅仅是导火索而已。两个农民之所以起义,就是秦帝国太不宽容了,从一个工地转到另一个工地,因下大雨误了工期,按照秦国的法律就是杀无赦。这种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值得以史为鉴!第二,是俭。这个俭字当收敛讲。《老子》里面有句话叫“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企)就是踮着脚,嫌自己不夠高,拼命想高点,这种人是站不稳的。“跨着不行‘‘嫌自己站得不夠宽,把腿分开,这样是不能走路的。所以做人要收敛。这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第三,是‘'不敢为天下先''。不敢为天下 先的核心就是不争,非常柔弱之德的一种智慧。老子立张(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这三大法宝的核心就是宽容,就是无,但结果却是有,是成就。老子的智慧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智 慧。这种智慧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