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 2019年7月23日(农历己亥六月廿一) 10点50分,太阳到达黄经120°, 我们居住的北半球进入 二十四节气的大暑。 大暑,天道循环的湿热阶段 “溽暑至,湿热相搏。” 大暑进入四之气。 主气太阴湿土,客气少阴君火。 火生土,土旺起来了。 今年最缺的“化气”这段时间最旺, 脾胃不舒服的人, 这段时间能明显感觉到好转很多。 四季变换前18天土气主政。 所以,要健脾的宝宝, 这段时间要抓紧利用好时光哦。 有“化气”的助力, 一些前段时间缠绵不愈的疾病也会容易好转。 在这种土旺的大能量场下, 《黄帝内经》给的吃法就是: “吃得少补气,吃得多伤气, 味淡补气,味厚伤气。” “暑天无病三分虚”, 大暑时节多出现闷热桑拿天, 此时人体脾胃功能较弱, 饮食应以清淡、有营养为原则。 明代医家李时珍提出 “粥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 意思是说,喝粥能健脾益气、 生发胃津以补虚损。 大暑适宜喝荷叶绿豆粥、薏米百合粥、 菊花粥,不仅益气生津,还可清热消暑。 老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的人, 熬粥时还可以放些淮山药、茯苓等, 健脾胃的效果会更好。 此时应避免进食生冷之物, 日常饮食可吃些具有清淡滋阴功效的食物, 如莲藕、山药、蜂蜜、 大枣、鸡蛋、木耳、豆浆等。 “大暑至,万物荣华” 大暑虽热, 却是万物生长最繁盛的时节。 相当于一天中的下午两点钟。 虚一点的人, 正是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 萤火虫飞出芳草,开始报秋信了。 进山去觅流尘吧,空山飞流萤, 绕竹光复流,多美。 此时土壤中湿气潮润, 天气也湿热难耐, 这种郁蒸的热天是最难过的。 近日常有雷雨突然出现, 大雨使暑热减弱, 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 ![]() 大暑养生 ![]() 大暑时节防中暑 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这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下工作或运动, 体内的水平衡容易被打破, 如果本应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的热在体内积累, 会导致发汗机制和循环系统异常而引起中暑, 给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大暑时节,应注意防暑降温。 1、绿豆汤:清热解毒、止渴消暑 夏季当推绿豆汤。绿豆汤可清热解毒、止渴消暑,是中国传统的夏季解暑饮品。胆体质的小伙伴不建议大量服用呦。 ![]() 化湿除烦 俗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酷热难耐。 大暑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气候炎热, 酷暑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 2、薏米小豆粥 原料:炒过的薏米20克,赤小豆30克,大米100克,水适量。 制法:将薏米、赤小豆用冷水浸泡2小时,大米洗净,加入适量的水,同煮成粥。 功效与主治:具有健脾渗湿、清热消暑的功效,适用于长夏体倦困重、食欲不振者食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