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陕西汉代画像石珍品(下)

 xiake172 2019-08-24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陕西汉代画像石珍品(下)

此石外围刻蔓草纹,主体为游猎图。狩猎作为陕北汉画像石中最普遍和最具地方特色的题材和内容,是其他地区的汉画像石无可比拟的,这类图像主要分布在墓门或墓室横额等部位。本图由狩猎者、马车和各种飞禽走兽组成,造型准确生动,仿佛使人感受到当时紧张喧闹的气氛。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陕西汉代画像石珍品(下)

画像石以横栏分为上下两部分,上栏为装饰性卷云纹,和神兽拉车造型,下栏刻划围猎图案。画像石中表现围猎场面与形象,都以浅浮雕表现出情态的轮廓,删略了形体内在的一切细节,重在动态的表现,刻画出生动的富有动感的艺术造型。并且搭配神兽与卷草云纹等边饰造型,从视觉上消弱了人们由于剪影式厚重感而产生的审美疲劳,达到了厚重而不笨重,单纯而不简单的视觉效果。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陕西汉代画像石珍品(下)

此石画面正中是一只凌空翱翔的飞豹,在它的卷尾上立着一只鹏鸟,鸟尾又蹲坐一牛;画石左边坐一体态臃肿的人形怪兽鼓腹垂头,他的右手攀朵浮云,浮云之上一只大鸟张口去啄向怪兽袭来的恶龙;画面左下角,一执彗门吏做弯腰状,右侧云朵飘动,画石上方祥龙飞舞,画面中还不时有鸟兽点缀其中,与左边位的骑马狩猎者,构成了画面中的狩猎场景。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陕西汉代画像石珍品(下)

与其他地区出土的汉画像石相比,放牧活动的造型是陕北地区所独有的,是最具陕北地域特色的造型题材。这块画像石的图案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左边为狩猎场景;右边为放牧场景,图中对牛、马等牲畜造型的把握非常到位,显得体态肥硕雄壮,整幅画面呈出水草丰茂,六畜兴旺的塞北风貌。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陕西汉代画像石珍品(下)

这块画像石自上到下从左至右,分别刻画了狩猎、车马出行、七盘舞、阙楼的造型,所处不同空间的各造型组织在同一幅画面里,既可独立成章,又能连为一体,给人以整体协调的观感。这种空间平面化的造型手段,尽管不符合自然科学规律,却适合表现恢弘、雄大的场面,同时透着特有的现代感。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陕西汉代画像石珍品(下)

这块画像石上的图案分为上下两列,上面是车马出行图,左右两侧刻有太阳和月亮。下面是狩猎图。狩猎在陕北成为显著题材有多方面的原因,普遍而言,古时狩猎活动贯穿四季,内容因时令而异,其不仅作为生产方式,还被赋予特定的社会功用。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陕西汉代画像石珍品(下)

这块画像石上的图案分为上下两列,上为蔓草云纹,左右两侧刻有太阳和月亮。下为车马出行图。其为墓主人身份、地位、财富的象征,是汉代社会丧葬风俗典型的代表之一,同时,在汉代人的观念中,车马又是遨游三界的交通工具,不仅象征亡者升仙,而且还象征着接送亡者从另一个世界来到人间,接受后人的祭拜和供奉,给在世的亲人带来恩泽。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陕西汉代画像石珍品(下)

此石图案分为五层:第一层和第三层为轺车;第二层为辎车;第四层为两名骑士,一执戟,一持刀;第五层为一大树,树下有二人躬身而立。轺车在《说文解字·车部》和《汉书·食货志》颜注中都说“轺,小车也”。辎车在《说文解字·车部》中为“辎、(车并),衣车也”,是轺车周围围起布幔,也称为轿车。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陕西汉代画像石珍品(下)

此石分为左右两列,左列分为五层,上面三层为歌舞形象,第四层为博山炉,第五层为一走兽;右列是蔓草云纹。这块画像石打破空间观念,将不同的歌舞造型,采用分段分格的布局来表现,成为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画面,产生了层次分明内容丰富的艺术效果。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陕西汉代画像石珍品(下)

这块画像石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分为左右两列,表现的都是舞蹈造型;舞人着长至委地的束腰舞衣,以腰部和手、袖的动作为主,舞姿委婉飘逸,娴静婀娜。下层一棵大树下放置一马槽,槽边一匹骏马,膘肥体壮,张嘴嘶鸣;大树枝条随风摆动,颇显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田园诗歌的境界。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陕西汉代画像石珍品(下)

这块画像石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分为左右两列,里面不仅有舞蹈人物,而且有瑞兽;下层则为博山炉。在这幅画像石中,嘉禾是祥瑞的象征之一,它作为一个醒目的元素出现,不仅舞人的身边有,而且还出现在了博山炉的左右,即使一只坐在地上的家犬面前,都有一株高大的禾苗迎风招摇。这是陕北汉画像石中独特的造型题材之一。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陕西汉代画像石珍品(下)

这幅画像石中的云气图,是汉代人注重望气的反映。在云气图中云纹仙草稠密的分布在整个图案中,其主要包括蔓草云纹、卷云纹和灵芝仙草。这类祥瑞弥漫在画像石的四周,烘托出长生成仙的氛围,既有审美的装饰效果,又有祥瑞征兆的功用。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陕西汉代画像石珍品(下)

永元十五年郭稚文墓文字刻石,为墓门左右立柱。左立柱纵145厘米,横37厘米;右立柱纵150厘米,横37厘米。图像雕刻技法为剔地平面阳刻。图像分两层。上层分两格,内格刻卷云纹。外格为题记,左柱题:“圜阳西乡榆里郭稚文万岁室宅”,右柱题:“永元十五年三月十九日造作居”。下层是左右对称的一树一马。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陕西汉代画像石珍品(下)

画像石中主要是一根粗大的柱子,柱上为层层斗拱,逼真的再现了东汉时期的建筑特色。羊本是普通的动物,古为“六畜”之一,到汉代,羊成为人们信仰中的吉祥物。画像石下部,二牛抬杠,农夫腰板挺直,一手扶犁耕田,一手扬鞭策牛,跨步向前,神态潇洒,其后跟随一个小孩手提小袋下籽点种。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陕西汉代画像石珍品(下)

此石画面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分左右两列,左列为蔓草云纹,间有仙禽;右列分三格,上面两格嘉禾旁均立一人,第三个为执彗人;下层是拾粪图。农人跟在马后铲粪的“拾粪图”表明当时的人们已经重视施肥养地,所谓“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陕西汉代画像石珍品(下)

此石绘执戟门吏,平面阴线刻的作品,在陕北地区发现极少,以这件门柱石为代表之一,执戟门吏刻划的线条粗狂,但物象呆板,应是较早期的作品,且并未发展成本区域的主要技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