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现代雕塑 北方的秋风很无情,它不管满树的绿叶对寄生的母体有多依恋,只要季节的旗帜一变就会毫不留情地将其吹落在地,使一派金黄的秋天,瞬时变得一片肃杀。其实南方的秋风也同样很无情,它虽则不像北方秋风这样有摧枯拉朽之力,弄得落叶缤纷,满目狼藉,但它却有肆虐狂风吹破茅尾之害,搅得众多贫民屋漏难居不安生,不到冬天心着寒。唐朝诗人杜甫,当是感受南方秋风破茅屋最先发出感慨的人。或许是他弃官到秦州经同谷历经磨难来到四川成都,选择西郊外浣花溪畔盖一茅屋十分不容易的缘故,他非常珍爱眼前建起不到两年的茅屋。 北方的秋天 虽然有些破落,但能让他的妻儿老小,在战乱中能有温暖之家、安身之处。可恨的是,这里的秋风太无情。八月秋高之时,它竟然就起风怒号,肆虐F儿近贫困滚倒的杜甫家茅星之上,卷走三层苦房的茅草,使其这个还算温暖的家,立刻陷于风雨飘摇之中。杜甫看到茅草被刮得淀花溪边到处都是,有的高排于树梢之上,有的沉落于水塘之中。他便急忙赶上去,想捡回来以便再重新苦上。偏偏碰上南村那些不懂事的孩子,看到年老体弱的杜甫,觉得好欺负,竟然忍心当面为“盗贼”,公开地把风吹于地的茅草抱入竹林中。 杜甫现代草堂 杜甫迫捧不上,只能呼喊他们放下,喊得唇焦口燥也喝止不住,累得自己回来倚杖在那里独自叹息。他既气恨这些孩童的顽劣,也慨叹自己的年老气弱。当然,他也会为战乱给社会造成的贫穷所馈慨,如果不是贫困,这些孩童也不会视茅草为好东西,他自己这个位至左拾遗的官,也不至于落魄到与孩童抢茅草这种地步。狂风过后便是乌云密布,不一会儿工夫,天色变得昏暗,夜幕提早降临。被狂风吹漏的茅屋未来得及修复,天即黑下来了,而且还下起了小雨。 乌云密布的天空 屋漏偏遭连夜雨,且.不说汗浸多年不曾洗的被子如何冰凉难以忍受,淘气的孩子睡觉不老实,将被子蹬得破乱不堪,如何难以遮挡夜里冷风的侵袭,单就这连绵不断、淅淅沥沥的小雨,浇得满屋无一干爽之处,足以让杜甫感到痛苦难堪了。自从安史之乱以来,杜甫心忧家国,漂泊不定,就没有睡上几个踏实安稳的觉,看来这个夜晚杜甫注定又是无法入眠了。带着失眠的疲惫,挨过这湿漉漉的长夜到天亮,真是苦煞了杜甫老先生了。让人钦佩的是,处在屋漏雨湿、贫困交加之中的杜甫,这一刻没有把美好的期待仅仅放在自己身上。 夜晚淅淅沥沥的雨 他设想如果有千万间的广厦楼宇多好啊,让天下所有的贫寒之人都高兴地住进去,不管风雨有多大,他们都能坦然地面对,稳如泰山般地生活。想到这,他不由得长叹一声,他似在问自己,也似在问别人:何时能够在眼前出现想象的这样能够让人安如山的房屋呢?倘若有,让天下所有的寒士都住上,唯独他自己的茅屋如旧、破败不堪,甚至冻死在里面也知足啊!在自己生活如此窘迫的情况下,他能有如此胸怀、如此境界,不能不让人对他的情操表示敬仰了。 愿天下贫寒之人都有安身之所的杜甫 当茅屋为秋风所破时,许多人或许是愤怒、抱怨,或许是悲哀、叹息,可是杜甫却能化愁为歌,以歌记景,用景说难,凭难抒愿,表愿展怀。他能借己不幸,感知天下人的苦难,从而抒发出甘愿自我牺牲,使天下穷苦人生活安稳欢乐的崇高理想和博大胸襟。我们吟诵他茅屋为秋风所破之歌,不仅要记住杜甫茅屋简陋不堪风雨相摧所透露出的贫困,也要记住秋风无情卷走三重茅让星破不堪雨淋的悲惨,更要记住诗人在茅屋所破时展现出的心忧天下、普济苍生的高尚情怀。 杜甫现代草堂 这种情怀,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魂魄所在,是施仁爱之心、行大义之道所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撑。这种情怀,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愿景,让我们今天住进广厦千万间的人们深刻领悟,一个“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时代已经到来。我们应该用“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和谐生活,告慰杜甫老先生了,如果当年故去时因此而没有瞑目的话,那么现在可以幸福地闭上那双曾经洞穿世事的眼睛了。 |
|
来自: 昵称3290180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