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前卫书法的道路(二) 经过战后的十年,用“日展”,“每日展”、“团体展”,使书法界组织化了。脱离了“官办”的形式后,“日展”重新改组。但是,此时日本艺术院的高等学校的学府派的权力地位加强了,他们在“日展”、“每日展”里压制“新书艺派”。这样,就导致了一部分人从“日展”和“每日展”中分化出来,独立门户,创立了“每日前卫书展”。从这时起,开始有了“前卫书”、“墨象”等等的名称。 为了探求明天的书法形式,前卫书派对古典书法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他们正视这样一些问题,即回归到殷周时代的甲骨文字、钟鼎文字的原始的造形美,然而,怎样把这类原始的文字(甚至连那些文字学家也辨认不出是什么字的图形符号),作为书法的素材来使用呢?它们果真能作为书法而成立吗?(有一种观点认为,所谓书法就是书写文字,不书写文字就不是书法。)在汉朝有朱书和白书,那么,色调与书法的关系如何呢?还有石刻、金刻、阳刻、阴刻、拓本,怎样认识版画、雕刻同书法之间的关系呢?文字是以整体表现为主的,但是能否单独表现呢?对于上叙问题,因为古典书法是从古典的角度承认过去的美,所以持否定的态度;而前卫书派通过对书法的古典的再研究,认为:应该把那些被古典书法认为不是古典的美,象路旁的花一样被抛弃的东西,放到古典的地位上,以此确立新的古典观。 前卫书派还主张把书法从壁龛里解放出来。“日展”、“每日展”对于书法从挂轴式过渡到镜框式的影响是很大的。战前大约只有四个有组织的书法团体,到昭和三十年(1955年)左右,出现了有十六个团体和二十多个小团体借都一级的美术馆举行“公募展”的盛况,形成了公认的“书法界”。为了踏进书法界,展览会得奖是进身之道。自然而然,会场艺术的形式就逐步地从壁龛艺术之中脱离出来了。这样,作品就必须向大型化发展,同时开始对墨、纸、笔等等的书法用具作进一步必要的研制。前卫书派积极推广了釉彩、喷漆、新颜料等等的涂料新品种,漆、胶、粘料之类的胶合剂,以及除日本纸、宜纸之外的西洋纸、帆布等等,来进行新的书法创作。 昭和四十年(1965年)以后,前卫书派结束了向未开垦的处女地的挖掘,进入寻找水源,各方面深耕开拓的阶段。二、三十年的时光使先驱者们衰老了,他们进入了对自己的艺术进行收集和整理的时期,中间一代和新手们正在根据自己的特点从过去所走过的道路中摸索。 冲破陈规,破坏旧习,寻求新的天地,这才叫“前卫(先锋)”。可是,因为是处于现代社会的条件下,所以很难做到这一点。无视时代,前卫运动就不能成立。作为现代艺术的动向之一,前卫运动现在正默默无声。 书法的前卫运动也出现了因循守旧,因此,“前卫书”的名称已不相适应,是叫它“墨象”呢?还是叫它“心象书”呢?应该有一个适当的称呼。与此同时,人们正期待着一个名符其实的“前卫”运动的兴起。 (宇野雪村) 〔注〕: 〔一〕“前卫派”:日本战后发展起来的一种书法流派。上田桑鸠是它的主要倡导者,宇飞雪村,比田井南谷等也是这一派书家。 〔二〕当用汉字:日本玫府根据“国语审议会”的建议,于1946年公布了《当用汉字表》,共收一千八百五十个汉字,作为日本的法令公文、报刊杂志、广播等一般社会生活方面使用的汉字。 〔三〕“日展”,“日本美术展览会”的简称,为日本最高一级的展览会,“每日展”:由《每日新闻》社举办的美术展览会,“圆体”展:由各书法团体联合举办的民间展览会。 〔四〕墨象:指毛笔含着墨水随着用笔的轻重,徐疾以及笔锋的落笔的位置等等,在纸上造成的各种各样形象。前卫派认为墨象是书法美的起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