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是中医四大经典之首,被称为“医之始祖”。现如今,这本著作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虽然它非常古老,但是在中医的发展过程中仍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比如: 中医进修理论时必须熟读《黄帝内经》,中医教材编写时也以《黄帝内经》作为参考,无论是读书还是治病,《黄帝内经》都可以作为首要范本,甚至可以说,中医的绵延传承,与《黄帝内经》的存在有着莫大的关系。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可以多读这本著作,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我们不能丢! 《黄内内经》:诊病,先问贵贱 为什么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呢? 《黄帝内经》有: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五气留恋,病有所并。 意思就是,给一个人看病之前,一定要问这个人的近况,如果一个人曾经地位高贵,后来却变得地位卑贱,即使没有外邪入侵,此人也会因为羞耻感和情志抑郁,从内部生出疾病来,这叫做脱营。 如果一个人曾经很富有,后来却变得很贫穷,往往人会因为生活条件和情绪的多变而生病,这叫做失精。人的五脏之气郁结,就会生出各种各样的病来。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情绪对人体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我们整日闷闷不乐、情志郁结,就会五脏不调,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这也提醒我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要因外界的变化影响了自己的情绪,要懂得张弛有度。 (图片源于网络) 《黄帝内经》:人卧,血归于肝 为什么医生总告诉我们,要睡眠充足,早睡早起呢? 《黄帝内经》有: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意思就是,人在睡觉的时候,部分血液会归于肝脏。当人体需要时,血液就会自动运行到所需部位,眼睛得到血的滋养,就能看清东西,脚得到了血的滋养,就能够健步自如;手掌得到了血的滋养,就能够握住东西,指头得到了血的滋养,就能灵活运用。 这句话告诉我们,睡觉不足的话,肝脏血液回流就会变少,会引起全身系统的紊乱,五官脏器等都会受到影响,晚上11点到凌晨1点,是肝脏运作的时间,这段时间的睡眠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很多脱发、心脑血管疾病,跟这个都有很大关系。 上面两句话是不是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呢?《黄帝内经》由先人们在生活和临床上不断总结而来,可以说是我们日常养生参照的法宝。 令人惊讶的是,《黄帝内经》中还把癌称为“积聚”或者“症瘕”,《仁斋直指附遗方论》有: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毒根深藏”。这些描述是不是与我们现在的癌症十分相像呢? 黄帝内经不仅教会我们日常的养生保健,而且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总结出了现在科学都难以治愈的癌症!足以证明老祖宗的智慧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读皇帝内经,帮助我们了解日常保健,身体的阴阳平衡,更好的去预防疾病! 内容来自腾讯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