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外固定架的力学特点
手术适应证
体位与术前准备
切口体表投影
骨折的复位与固定
切开皮下组织和深筋膜,牵开股外侧皮神经,避免损伤;钝性分离,触摸定位格前下棘、髋臼顶部 可在骼嵴附近分别沿骼骨内侧壁、外侧壁置入两枚克氏针,用来标记、指示进钉的方向。 示意图 进针位置至少高于髋臼顶部1cm,方向在在矢状面上偏向头侧30°,指向两枚克氏针所标记的方向。 示意图 年轻病人可用钻头在骨皮质上开孔,再拧入螺钉,老年病人骨质疏松可直接拧入自攻自钻的直径5-6mm螺钉,进钉时应使用套筒保护周围软组织,进钉深度约为4~5cm。 置入一枚螺钉后,安装连接模块,通过连接模块,在第一枚螺钉近端再拧人另一枚螺钉,对侧同样方法置人两枚螺钉。 示意图 髋臼上方骨质较厚实,可以此为手柄,复位骨盆骨折的上下旋转移位。 示意图 安装连接杆,向内侧推挤髂骨翼加压,拧紧各个螺栓完成固定。 示意图
切开皮肤、皮下至髂骨嵴,在髂骨内壁、外壁置入两枚克氏针指示进针方向。 示意图 第一枚螺钉位置在髂前上棘后方2cm,由于髂嵴边缘突出,进钉点应位于髂嵴边缘的内侧半。 进钉方向约与矢状面呈45°,向中间汇聚,约进钉5cm。 置入一枚螺钉后,安装连接模块,通过连接模块,在第一枚螺钉后方再拧入一枚螺钉,对侧同样方法置入两枚螺钉。 示意图 安装连接杆,该入路骨的强度不如髋臼上方向入钉法,不要用过大的力量挤压螺钉,而是双手向内侧推挤髂骨翼加压,拧紧各个螺栓完成固定。 示意图 术后处理
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