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词的技法运用

 清欢几许 2019-09-14

上周我们讲了词的入门基础,给大家介绍了词的发展情况以及词的派别与种类、词的常用术语。我觉得词的基本知识对于初学者,这些基本的常识,术语是应该必须知道的,如果我不讲在今后用到的时候很多人就看不懂,所以我单独讲解。对于如何写好一首词我没有讲到,那今晚我们一起来探讨下词的技法运用。对于如何填好一首词,我觉得说难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关键在于填词者自己。前几次在讲对联,古诗的时候都讲到技法运用,先说解释后举例,今晚我们换种方式。当然,万变不离其宗,讲课的脉络自然要分明。
本周的讲课既然定位词的技法运用,自然从技与法这两个大的方面去讲解。技自然是词修辞技巧的运用;法”包括写境手法与词的谋篇布局。
一,词中的常见修辞技巧
通过前几次的讲解,我想大家对修辞手法应该有一定的了解了,其实修辞的运用在诗词对联中很多都是通用的,大家应该清楚。词中的修辞技巧用的最多的就是用典、比喻,其次比较常用的就是,拟人,迭词,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修辞手法,但是一般很少用到,这里我就不多做讲解,具体在实际讲解中在做分析。

上周我们讲了词的派别,现在我们先来看看豪放派的词: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词/辛弃疾

(上片)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下片)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我相信大家都对这首词是很熟悉的。这首词出现在高中语文教材上,读过高中的或者正在读高中的应该对这首词有一定的了解。我高中时,对这首并不是很理解,因为老师没讲解古典诗词,而高考又要考查,所以只要我们背诵。说句羞颜的话,当时一心高考根本没心思去研究学术,当时我觉得这首词不咋的,因为我这词没看懂。现在来看,这首词其实是不错的。 
这首词是作者辛弃疾在建康(今天的江苏南京)通判任上所作,这首词最大的特点就是用典比较多。下片基本是由典故组成,对于不熟这些典故,不知道这些典故的人很难理解这首词。这首词的谋篇布局是一般写法,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上片开头以无际楚天与滚滚长江作背景,境界阔大,点名时间在秋天。岑就是山;玉簪就是碧玉簪;螺髻就是螺旋盘结的发髻。玉簪螺髻,皆形容远山秀美,“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这句就是写登临赏心亭所望远山的秀美之景。“落日楼头”以下,表现词人如离群孤雁、像弃置的宝刀(吴钩)难抑胸中郁闷。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据《三国志·魏书·陈登传》载,许汜(sì)曾向刘备抱怨陈登看不起他,“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刘备批评许汜在国家危难之际只知置地买房,“如小人(刘备自称)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求田问舍,置地买房。刘郎,刘备。                   忧愁风雨:化用苏轼《满庭芳》词义,原句为“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                    树犹如此:据《世说新说·言语》载,桓温北伐经金城,见从前所植柳树已长得十分粗大,慨然叹道:“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下阕用三个典故对于四位历史人物进行褒贬,从而表白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叹惜流年如水,壮志成灰。最后感慨伤怀,情不自禁地流下了英雄热泪。 
大家都知道辛弃疾是个爱国词人,他的词风格沉郁顿挫,悲壮激烈。然而,他词的这种风格的形成不仅他的人生遭遇有关,我认为与他词中的用典也有关系。我们在诗词中用典是为何什么?为何要用典? 
对于情感丰富,忧国忧民的词人,无非是为了更好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文学的艺术效果。我们在写作之时,有的时候,自己的情感已经无法在用笔来描述时,自然会换一种方式去表达,而用典就是古人常用的方式。用典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可以表现自己的学识渊博,二是更好表达自己的情感。 
那么我们在创作诗词之时如何用典来表达自己情感呢?我建议大家适时而用。所谓“适时”就是根据词中的需要来用典。
 

要用好典故,必须要先知道典故,首先理解典故,再用典故。典故切不可乱用混用,不然犹如邯郸学步,不能达到用典的效果还失了原有意境,不伦不类。 
 比如说上面的“树犹如此”,据《世说新说·言语》载,桓温北伐经金城,见从前所植柳树已长得十分粗大,慨然叹道:“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此典故通过树的变化作对比表达时光飞逝,壮志难酬,前途暗淡。如果不知道此典故,把他用在见物思人,怀念故友上则是不理解此典故而乱用典故。典故的运用不是说用就能用的,要看其适用情境就是这个道理。“
“君应有语,燕侣莺俦歌一曲。扇底涟漪,一丝一缕总叹息。欲诉衷情,山高水远杳无音。朱颜辞镜,一宫一徵泪双凝。——《诉衷情》”比如这首词,“君应有语,燕侣莺俦歌一曲”此处就用的不当,(燕侣莺俦——元·徐琰《青楼十咏·小酌》:“结凤世鸾交凤友,尽今生燕侣莺俦。”  比喻年轻的女伴。也比喻相爱的青年男女。”)燕侣莺俦就是比喻相爱的青年男女,前面还加个君应有语,这就不符合实际了。这就是不理解典故而乱用混用的例子。
 
好典故,必须多读多看古典文献,还要多思考怎样运用到诗词之中,因为典故就是一些故事,而在用时却是寥寥数字,有的典故前人已有总结比如:高山流水,妙笔生花,凤凰于飞,桐叶题诗等等这些后来有的成了成语,但是有些故事也是自己去提炼的。 
比如说“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世说新语》,这是世说新语中郗太傅到王丞相(王羲之的父亲)家选女婿,最后选中王羲之的一段话,从这一段话中我们看完之后就要思考我们如何用上这个典故?它的适用范围?如何提炼出几个精炼的字来概括这段话? 
这段话前人有提炼叫做“坦腹王郎”或者“王郎坦腹”,当然你也可以自己去提炼(但是必须要在大众都知道的情况下)为你自己所用,所以说我们不仅要多读,还要多思,这个“思”主要就是思考如何为我所用。 
(2)比喻在词中是比较常见,下面我们来看看婉约派的词: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千秋岁》秦观“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忆昔西池会。鹩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青玉案》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从这四首词中我把比喻的句子挑出,大家一起来看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比喻的事物应该跟比喻对象有某种相似或相同之处。但是,愁是一种情感活动,没有色香味形等外壳,什么样的事物跟它有相似或相同之处呢?古代诗人并没有被这个问题难住,他们利用愁绪没有形状没有质量的特点,别出心裁,使用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比喻,上面的几首词就是比较典型的。
现在我们来分析下,
李煜的词把愁,比作春水向东流(注意不是春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李煜作为一个亡国之君,其愁绪是源源不断的,抒写亡国之痛,此词中把源源不断的愁绪比做向东流去的源源不断的春水,正是抓住了“源源不断的”的共同点,使词意境深远,感情真挚,感染力极强,通过勾起了读者想象。
再看秦观的《千秋岁》,把这个“愁”比作海,他抓住了什么特点?且来分析下,春归去了,飘荡的数不尽的落花(万点,词中只做花落多,实际作者不可能数清飘飞的落花的),让作者见物生愁,此愁如同大海一样。大家都知道大海很宽广(宋人眼里海是无边际的,深不可测的。)飘落的飞花让作者万千愁绪,此愁绪无处可寻,如同大海的一般。
那春水指的是什么   
再看那贺铸的《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词中把愁比作草、飞絮、雨,是怎么样来抓住共同点的?作者心中的这个“愁”一日更胜一日,越积越多,连绵不断,而草是不断增长的,絮自然是多,五月黄梅天的雨连绵不断的,这正是找到了相同之处。
李清照的《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中把离愁比作有重量的东西,此处是暗喻。愁重,东西也重(船都载不动的东西),重正是相同的地方。
通过四个例子我们应该清楚一种事物(心情),其实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做比喻,抓住的角度不同那么所要选举的物象也不同。在词中“愁”是一种情感活动,有水平的词人一般不会直接写,自己多么多么的愁,这样读者是不会相信的,因为能说出的愁,那愁是不愁的,愁到极致是无言的,而因为愁无具体形象,所以词人写愁一般借助比喻来表现愁之深切。
其他的比喻如明玉,暗喻,借喻,我就不多谈了,前面已经讲了,诗词都是适用的。下面我们继续讲词中其他修辞手法。
 先来看例子:《汉宫春》“叶缀新枝,雁履春风临,初霁新台。无声却过,抚衣袂千褶开。亭檐萃露,似凝珠,有雨初来。轻握扇,淅淅沥沥,摇风静纱白。湖面青萍漂移,划涟漪点点,轻上眉梢。香兰怒绽不言,妄争妖娆。惟是却笑,墨竹青,团扇轻摇。松笑靥,娇躯似倾,呼呼风点芦高。”
《减字木兰花》“月寒霜冷,匿雾剪风黯雪痕。梦呓无棱,灯餐烛绿饷五更。游裳若坻,执指颓灯鸣早市。月打霜欺,苦夜斜空巷人罹。
 《蝶恋花》“闲云有心推暖树,娇笑吟吟,巧绣花鬓驻。玉度香残花敛户,舞花纵叶轻消暑。乱惹朝花嬉晚路,绸带摇摇,丝缕承风妒。彩蝶轻揽风回路,花拟风烟似却无。”
这几首词中都用到了拟人手法,第一首中“香兰怒绽不言,妄争妖娆。惟是却笑,墨竹青,团扇轻摇。松笑靥,娇躯似倾,呼呼风点芦高。”带有一种戏谑性,而作者把“兰竹松”比拟成带有感*彩的人却给读者一种别具一格,新颖的感觉,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第二首中的“月打霜欺,苦夜斜空巷人罹。”月打与霜欺正是拟人的运用,作者开篇“月寒霜冷”,结束通过换一种方式来写月与霜,由静态变化为动态,巧用拟人手法,词从一个台阶登上另一个台阶,这也是精心布局的效果。
第三首全词基本上都在用拟人手法,“闲云有心推暖树,娇笑吟吟;乱惹朝花嬉晚路,绸带摇摇,丝缕承风妒;彩蝶轻揽风回路。”此词拟人用的甚妙,而且还要到了炼字,让读者感觉到幽默风趣却不失一意境。从这个几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拟人手法在词中的效果。拟人主要是把物体人格化,使词活泼生动。
我们在词中要描写具体事物,当按照一般的方式来写有时候却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可以变换一种方式用一些特殊的修辞来表达,或许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相信大家都知道是李清照的。
李清照《声声慢》的首句连下14个叠字,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张端义谓:“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徐钒《词苑丛谈》谓其音响之美,“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
李清照善以寻常语度人音律,平淡人调殊难,奇妙而谐律,更是出神人化。以是万树《词律》云:“其用字奇横而不妨音律,故卓绝千古。”那么迭词的效果何在?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几句叠词,不仅富于音乐美和韵律美,而且借以表达词人对于晚年孀居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的淋漓尽致的挥洒,一生在寻寻觅觅,只落得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吟咏此句,不禁使人感同身受,体会到她所遭遇悲切孤苦的心境。一是富有音乐美韵律没,二是增强气氛,迭词的效果就如此。我们在用时,可以根据词的基调来决定是否用迭词。

 

二,词的写境手法
前次讲课我在《古诗技巧运用》提到写境。
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第二则中明确提到:“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此则提到境界分造境与写境,造境是理想一派,写境是写实一派。前次我讲了造境,今晚我给大家讲讲写境的运用。
 写境——通过对现实人生的忠实描写、再现和创造的意境。
王国维把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律。故理想家亦写实家也。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王国维说词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那么今晚我给大家讲讲在诗词创作中如何去写境。

前面说了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那我先来讲讲如何写有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冯延巳【鹊踏枝】:'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秦观【踏沙行】:'雾失楼台,月迷津度,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词中“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都是有我之境的句子,那我们来分析下:乱红飞过秋千去,作者就在一旁看着,因为前一句“泪眼问花”给了我们答案。作者愁伤热泪,心事重重,呆呆的看着落花飞过秋千的那边,正是那总“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触;
 第二首词“杜鹃声里斜阳暮”描绘的是一幅夜暮时分,夕阳西下,杜鹃在枝头啼叫的画面。而“孤馆”一词点明作者孤单一人在宿馆里面,这就说明是作者在馆内观望馆外之景。结合来看,飞花,啼叫的杜鹃,都是动之象,而观看者正是静之态,正是动之静时得之。
朱光潜认为:这是一个很精微的分别。王国维所谓的“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就是近代美学所谓“移情作用”『“移情作用”简单说就是把我的感觉和情感投射到物的身上,也称“拟人作用”;移情作用不光是由我及物,有时也由物及我;在移情作用中,物我必须同一。
比如我们看古松看到聚精会神时,我们一方面把自己心中清风亮节的气概移注到松,于是松俨然变成一个人;同时也把松的苍老劲拔的情趣吸收于我,于是人也俨然变成一颗古松。正因为移情,才有花流泪,花无语等等常识上讲不通的说法』。
再举例: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徘徊花上月,虚度可怜宵”;“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都是同物之境【物我两忘,物我不分】。而“鸢飞捩天,鱼跃于渊”;“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兴阑啼鸟散,坐久花落多”都是“超物之境【无移情作用,都是在冷静中回味出来的妙境】。
我相信大家应该有所明白了,有我之境,是我在观景物,我不再景物之中,要写有我之境,必须抓住我与物的关系。还要注意的就是写有我之境时,景物必须是所见之境,而且要画面;若是想象之景也要必须得符合实际,要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即人融于其境中,忘我忘物,怡然自得。
 陶潜【饮酒诗】第五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元好问【颖亭留别】:'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画。'
 
 陶渊明的诗淡薄渺远,恬静自然这首饮酒诗就是比较有名典型的一首。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与元好问的“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被王国维列为无我之境。 
王国维认为“超物之境”【就是王自己的无我之境,“悠然见南山”等】比“同物之境”【王自己的有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等】品格要高;但他没有说清楚。 
朱光潜认为:“超物之境”是隐而深,“同物之境”是显而浅。在“同物之境”中,物我两忘,我设身于物而分享其在生命,人情和物理相渗透而我不觉其渗透。在“超物之境”中,物我对峙,人情和物理卒然相遇,骨子里它们虽是欣合,而表面上却仍是两回事。在“同物之境”中作者说出物理中所寓的人情,在“超物之境”中作者不言情而情自见。 
这就告诉我们,写无我之境其实就是同物之境,物我两忘,物我不分。无我之境这是在作者的一种怡然自得心态下产生的,要写好无我之境必须要抓住“忘我忘物,融于其境”。
  三,词的谋篇布局 
古诗可以由“起承转合”简单的四个字来概括,但是词却不同,词的谋篇布局如同写文章一样,因为词本身就可以看作一篇比较小的短文,长词多的达数百字,像《莺啼序》(240字),《重楼叠月》(333字),和秋风的《空锁楼台》(415字)等等。 
所以我们在填词时必须得通篇考虑。写词一般包括三个过程:感知认识、构思布局、修饰成篇。这三个过程也是写文章的三个过程,通常是紧密联系,截然不分的。下面我讲讲这三个过程可以学习的一些方法,归结于四点:
 
1. 先审题立意,在审题立意之后按构思的内容形式写好提纲,包括诗体、诗题、结构、材料等。

 2. 动笔前,要自觉地强化表达基本技能训练,如语音驾驭、形象塑造、情节安排等,以便在起草时,做到行文如流水全神贯注一气呵成。

 
3. 起草时,要做到“意在笔先、心手相应”,表达服从于构思。 
4. 锻炼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顽强意志,初稿一次不成,二次、三次直到满意为止,这就是所谓“诗不厌改”。
 下面我举个我写词的例子,作为分析:
 《空锁楼台3.蝶舞成殇》

新词/秋风­
桃花谢,桃花起,乱幽帘。­
醉舞愁眉蹙目,随风起、飘飘何似,玉舞翩跹。­
苍穹渐暮,残红满地,清音又起湖天。­
眺远望春去,凭栏处、落花谁怜?­
痴狂最恨少年!­
湘江水逝,弱柳扶风,谁解、千杯万绪,桃郎庵闲?­
莫问清贫,樽杯笑古贤。­
琵琶惊鸿关塞,更长门、翠辇辞仙。­
叹易安,怜西子,长悲马嵬故事,­
恨银河阻路,天上人间。­
残阳落西边。­
暮色炊烟四起,茫茫瀚宇,野鹭微眠。­
杨柳曲、断鸿声里,江南又是,梦挂魂牵。­
红尘寂寞伤心事,滚滚漪涟。­
且别春愁还故我,莫忆相思红豆,燕舞蝶翩。­
把酒狂挥墨,浑浑噩噩,醉笑张癫。­

 (下片)­
渔歌起,夕阳去,下重楼。­
月锁昏庭乱影,残红点点春江夜,静若帘幽。­
闭门归户,烛影摇红,轩窗皓月蛩啾。­
忆千年往事,数扬州、一夜风流。­
箫声玉舞灯花夜,风淑月懒,绿肥红羞。
醉里寻花问柳,颠鸾倒凤,云雨巫山,爱恨纠缠不休。
扬州一梦千年恨,娄底三巡万古愁。
蓝田玉,遣怀歌,谁知李杜忧忧?
问沉鱼隐去,弄玉寻谁,貂蝉明月舞,文君何故白头?
人间有爱,四海飞舟!
何须叹转世轮回,千年只为一回眸。
死何惧,爱长留。
不历刀山火海,哪能万代千秋。
红颜笑,世间悠。
舟花乘弱水,意重情深,无思无念无求!
情未了,纵铜墙铁壁,万壑千沟!
蝶舞成殇,蝶舞成殇呵,
扬州梦,一夜娄。


我们先来看看秋风的这首长词是如何去谋篇布局的。 
我相信写过长词的好友应该一开始都有这种感觉,有的时候写到一半,无话可写了,最后只能乱凑一气把字数填满。其实,我告诉大家这就是谋篇布局上出现了问题,不是因为你水平不够。因为你在开笔之前就没有精心策划好,没有对全盘做一个通篇的考虑就开始下笔,最后“灵感”用完了,也就无话可写了。 
今晚秋风就来讲讲我是怎么写出这篇415字《空锁楼台3.蝶舞成殇》的。一首词的形成一般开始于因“灵感”而作或者有意而作。
 
秋风的这首词是有意而作的,目的是为一个袁亚芳的女孩而作,她的网名叫蝶冰,而她的另一个私人QQ网名叫蝶舞成殇。因为这个网名有她与我的名字,交往了很久,而且秋风已经爱上了她,虽然关系很好,但是她好像却对我没意思,只做好朋友看待。所以我心里无奈下,对她说,我要为她写一首《空锁楼台3.蝶舞成殇》,让她名垂千史。这就是写作前的背景。 
写作开始自然先立意,因为有缘相逢却无份相爱,郎有情女无意,所以我立意于情有独钟上,通过对一些故事和单相思的痛楚来表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忠贞。 
 然后再思考我需要哪些材料来表现这个主题,选样的韵既可符合长篇又可以更适合主题,写作思路如何安排?写作顺序是时间还是空间,还是时间与空间相结合? 
等通过仔细考虑后,长篇所选之韵,韵部不能太少,又要合意,所以选择中华新韵(七、尤 ou,iu) 与(八、寒 an,ian,uan,üan ),写作顺序主体按时间安排,在主题下插入空间顺序。
 
《时间顺序:苍穹渐暮(斜阳正盛)-—残阳落西边(夕阳将去)——夕阳去,下重楼(夕阳已去)——闭门归户,烛影摇红(深夜时分)——扬州一梦(梦起)一—扬州梦,一夜娄。(天将明)》

 《空间顺序:苍穹渐暮,残红满地(惹起愁绪,点明时间)——痴狂最恨少年(由景伤情后思,时间到空间转变)——残阳落西边(又回到现实,空间到时间)——红尘寂寞伤心事(时间到空间转变)——夕阳去,下重楼(空间到时间)——忆千年往事(时间到空间)——人间有爱,四海飞舟(空间由忆过去转为伤现在)——扬州梦,一夜娄(空间转为时间)》
 
选择材料通过分实景,忆景,心景(作者抒情之句)与典故运用(桃郎庵闲?;­琵琶惊鸿关塞,更长门、翠辇辞仙;­叹易安,怜西子,长悲马嵬故事,­恨银河阻路,天上人间。­;杨柳曲、断鸿声里;云雨巫山;蓝田玉,遣怀歌,谁知李杜忧忧?;问沉鱼隐去,弄玉寻谁,貂蝉明月舞,文君何故白头?)
 
 准备工作差不多了就是开始写了。有通篇的准备,写作之时自然得心应手,但要注意写作时要围绕主题而写。写作时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炼字技巧等,写完之后在做休整,检查。一篇长词自然就出来了。其实只要写熟了的人,用不了这么复杂,水平到了一定程度自然是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的。 


《空锁楼台3.蝶舞成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