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忘的土炕

 连山老叟 2019-09-19

      小时候,从库区迁移到渭北黄土高原起,我就和土炕结下了不解之缘。土炕是我儿时摸打滚爬的战场,是我少年时倾听故事,接受启蒙的学堂,更是我现在难以离开的休息之地。劳累了一天,浑身酸痛,手脚僵硬,往热乎乎的炕上一躺,顷刻之间乏解了,气匀了,血液流畅了,那个舒坦劲就别提了。

      祖祖辈辈以来,土炕不仅是人们休养生息的栖息地,也是黄土高原上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妇女坐月子叫“到炕上了”,老人病重卧床不起叫“上炕了”。晚上睡觉要“铺炕”,早上起床要“扫炕'”。炕就是根,曾经世世代代承载着家乡一方人坎坷而知足的一生。
    土炕是用抹基【泥坯】盘的。抹抹基是个力气活,要蹋泥,脱坯,套坯,还要立抹基,码抹基。没有一样是轻松活,况且抹基也相对不耐用,一入冬经常可以看到有换抹基的。 现在人们盘炕已经基本不用抹基了,改用楼板了,楼板盘炕不仅结实耐用而且可以省去很多炕腿子,使火炕底下的空间更大,方便烧炕,出烟流畅。在村里,盘炕可是个技术活:要将炕地整平,铺上细碎的干土,再用砖砌上一道炕墙。中间垒上腿子【支柱】,搁上抹基,再抹上掺有麦草的黄泥,炕的基本功能就具备了,但这还不算完,还要装饰一番。过去人们在装饰炕时,一般就是加个炕墙,上可以放架箱子板中可以放油灯,下可以做防护墙。因为,过去居住条件差,一家几代挤在一个炕上安全必不可缺。这样炕就盘成了。盘炕是有讲究的。比如,炕的位置,只能比房子门往后,不能超前,否则,就成了倒炕。其次炕面砖墙的层数,也不能错了,必须是5、6或者9、10层,也就是说层数要落在“兴旺”二字上。还有不少讲究,都是要注意的,不然就会不吉利的。现在人已经不那么讲究了,经济实惠就行。比如炕墙现在就不再是9层或者10层了,而是为了砌50的地砖做装饰,一般都是8层。既美观又坐着舒服。炕盘成以后,要用火慢慢烧干,烘干以后还要在上面铺上一层麦草,让炕发汗【出水】,其实就是吸干炕的潮气,不然,人睡到上面会感到很潮的,不仅不舒服还会得病。
      待炕彻底干透了,铺上席子,就可以睡觉了。家乡的村友邻居好串门,一进门就会遇到主人的热情招呼,让你上炕,如果你坐在炕沿上,主人就会主动劝你脱鞋上炕,你要是再客气,那反倒会让主人感到生分。上炕后,男人陪你在炕上盘腿而坐,倒上一壶茶,递上一袋烟。然后抽烟喝茶,聊天谝闲,家长里短,掌故风俗,民间故事,小道消息,无所不谈。也有那些相好的闺蜜,一到冬天,昼短夜长,闲着无事,就搬一架纺线车子,到女友家里,坐到热炕上,边聊天边纺线。冬夜里昏黄的煤油灯一闪一烁,灯影里的女人一仰一俯的摇着纺车,依依呀呀的声音在寂静的深夜传得很远很远。夜深了,女人的眼皮越来越沉,就一头倒在热炕上拉床铺盖,香甜的睡去。
       父亲那时是生产队的饲养员,所以我小时候是在饲养室的炕上睡大的。夏夜,我和小伙伴一起拿着手电筒捉麻雀,逮蝎子,玩迷藏。累了,就光着身子往炕席上一滚,享受着由门口吹来的阵阵夜风,舒服的呼呼大睡。一觉醒来,月光变成日光,从窗户钻进来,暖洋洋的照在我的身上,使身上炕席印上的花纹清晰可见。一进入冬天,因为饲养室有牲口吃剩下的草把,所以,不缺柴火的饲养室的大炕一天到晚总是热烘烘的。那里可是个热闹的小社会,北风打着忽哨干冷的刮着,吹的整个冬季出奇的冷。我放学后背着书包就往饲养室跑,一进门就脱掉棉鞋爬上炕,用棉被盖住冰冷的脚,接过父亲从火红的炕洞里扒出来的熟红薯,香甜的吃着,不一会儿全身都感到暖哄哄的。晚上一些光棍汉和小伙子没事干就陆续来到饲养室,脱鞋上炕,在滚烫烙人的热炕上,打扑克,讲故事,谝闲传,说女人,用来消磨那些漫长的冬夜。刘备借荆、孙猴子盗扇、武松打虎、天仙配等许许多多的故事传说,我就是在饲养室的炕头听来的。偶尔有的时候,天气特别冷:窗户纸在北风中呼啦呼啦的乱响,连煤油灯也被冻的一抖一颤的。生产队的队委会就会搬到饲养室里开,干部们围坐在热炕上,吃着烤红薯,喝着热茶,讨论着队上的大事,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劣质烟味。
      后来,我长大了,参加了工作,仍然断断续续没离开睡热炕。直到结了婚,搬到新家,做了新床,一度没有睡热炕。近来一段时间,来到渭南后,和儿子住在一起,睡在大席梦思床上,浑身总觉得不自在,不踏实。早上起来腰酸背痛,好像没睡够。这时我就情不自禁的想起曾经睡过的热炕:大雪纷飞的寒冷天,回到家里,爬上热炕,冻得冰冷的双脚一塞进被窝,那灼烫的温暖一下子传遍全身,顿时感到既舒服又亲切,久久难忘。昨天,电话里韦庄亲家说,最近家乡,为了治霾防雾,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正在宣传煤改气工作,估计用不了多久,农村不仅厨房没有了灶台,就连黄土高坡上祖祖辈辈赖以栖息的火炕也将销声匿迹。冬季里那暖烘烘,盛满亲情,饱含乡情的火炕随着煤改气的进程将会成为家乡人脑海深处的记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