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熙皇帝请他做官,这个关中大儒竟断然拒绝。原来关学这么厉害

 思明居士 2019-09-19

康熙十七年(1678),千里之外的皇帝,从紫禁城中发出的一道谕旨,沿着一个个驿站,快马加鞭传递到西安城,原来是康熙帝征召时年51岁的陕西周至人李二曲进京做官。

康熙皇帝请他做官,这个关中大儒竟断然拒绝。原来关学这么厉害

陕西地方官员一看圣旨,吓了一跳,皇上竟然点名要一个人。

自然是不敢怠慢,咸阳、长安的县令几次来到二曲先生家中,费尽口舌,软磨硬泡,力劝他迅速尽京。然而,二曲不为所动,断然拒绝。这下急坏了这些地方官,他们面色汹汹,颜如秋霜,甚至威逼李颙的挚友王弘撰前来劝说,谁知二曲竟以绝食相抗,以明心志。

康熙皇帝请他做官,这个关中大儒竟断然拒绝。原来关学这么厉害

陕西督抚见不能相强,急得团团转,最后终于想出一个办法,以"身患重疾"为由,向康熙帝搪塞,这件事情才告一段落。

究竟这个身着平民衣帽的李二曲有何能耐,能让雄才大略的康熙帝如此看重,这还得从他的身世与清代关学的新进展谈起。李二曲,本名李颙,字中孚,根据里籍之意自号二曲(因周至乃盩厔的简体,"山曲曰盩,水曲曰厔",故曰二曲)。

康熙皇帝请他做官,这个关中大儒竟断然拒绝。原来关学这么厉害

李颙少时丧父,家境艰难,与母亲相依为命,常以粗米糠麸和野菜充饥,因此常面有菜色,乡党便送给他个绰号——李菜。家境如此贫寒,二曲自然无钱上学。塾师嫌他交不起学费,衣着破烂,也不愿教他。尽管穷窘无计,在母亲的激励下,他仍奋发自学,每天早起晚睡,潜心苦读。

康熙皇帝请他做官,这个关中大儒竟断然拒绝。原来关学这么厉害

二曲先生画像

为激励自己,他专门搜集明代那些出身贫寒,通过刻苦自学,终能有所成就的文人事迹,编成一本《观感录》,时常放在案头浏览。17岁时,他借读到明代关学大家冯从吾的《冯少墟先生集》,"恍然悟圣学源流,乃一意穷心经史,求其要领。"从此开始广泛涉猎《性理大全》《伊洛渊源录》《近思录》《程氏遗书》《朱子大全》《春秋三传》《小学》等经典。到30岁的时候,他的声名已经远近所知,人们称之为"李夫子"。

康熙皇帝请他做官,这个关中大儒竟断然拒绝。原来关学这么厉害

《二曲集》

此后,二曲先生开始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理学各派,并以复兴关学为己任。他的学术思想最大的特点就是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性理。他认为学问的最高标准就在于是否有益世道人心,如果只知道摇头晃脑去背书,没有济世安民的真学问,不但无益,而且有害。同时,针对明末空疏的学风,他提出"明体适用""学贵实效"等主张,并以此作为清初关学的特点而加以发扬。这套独特的看法,实际上是以理学和实学相互结合,特别是在"躬亲实践"上明显继承明代关学先贤吕泾野、冯从吾,显现出明显的地域特点。

康熙皇帝请他做官,这个关中大儒竟断然拒绝。原来关学这么厉害

二曲学术还有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亲近下层民众,他特别反对学问为少数人所独占,主张在下层民众中普及文化知识,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很有积极意义的。因此,二曲虽长期讲学于富平、华阴与关中书院,不但弟子门生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就是当时的学者名流也对他的学术造诣所折服。他的学说不仅风靡关中大地,还远播至江南水乡,与当时黄宗羲、孙逢奇并称为"海内三大儒"。

康熙皇帝请他做官,这个关中大儒竟断然拒绝。原来关学这么厉害

宋以后由于政治经济中心东移南迁,江南地区成为人文之渊薮。但自张载创立关学以来,历代学统不绝如缕,多赖一二高标特立的大学者所维系。

他们在关中先贤身上寻找思想资源,并以此为基础推陈出新,关学逐渐以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派。没有二曲的艰苦力学,关学很难再度发扬光大。他的民族气节和学问道德,更被关中乃至全国的士大夫阶层奉为精神楷模。顾炎武就赞其"吾道所倚为长城,同人所望为山斗"。

康熙皇帝请他做官,这个关中大儒竟断然拒绝。原来关学这么厉害

康熙四十二年(1703),康熙帝西巡西安,特意为其题写"操志高洁"四字匾额。二年后,二曲先生辞世,终年78岁。

康熙皇帝请他做官,这个关中大儒竟断然拒绝。原来关学这么厉害

《二曲先生遗墨》

在李二曲的带动下,明清之季的关中兴起了一股势头甚健的实学风气,其中就有眉县李柏和富平李因笃,被后世成为"关中三李"。他们三人各有所专,相互发明,长短互见,共同发扬关学重实的学术风格,代表了清初关学的最高成就,推动了清初学术的进一步发展。

李柏是陕西眉县人,字雪木,号太白山人,生于崇祯三年(1630)。与二曲先生相似,他也是年少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他一生淡泊名利,明朝灭亡的时候,李柏步观九原,看到墟墓垒垒,慨然而叹:"百年后,化为荒烟蔓草,学者当为身后计……当别有所学"。于是回到家里,把所藏的字帖拓片都全烧了,从此一心一意诵读古书。

康熙皇帝请他做官,这个关中大儒竟断然拒绝。原来关学这么厉害

李柏文书真迹

他的治学之路颇为传奇,甚至有点苦行僧的色彩。文献记载他不肯屈就于塾师学习八股文章,就藏匿于古寺老井之中,通宵达旦,潜心学习。有时还独坐疾行于旷野之间,连宵不回家。母亲逝世后,因守墓之事,他在离太白山麓15里的地方开辟一块田地,从此入山屏迹读书数十年。

康熙皇帝请他做官,这个关中大儒竟断然拒绝。原来关学这么厉害

当时生计艰难,有的时候过着一天两粥,半月无盐的日子,全家人忍饥挨饿,但李柏安之如故。读书偶有所得,便拾山中的槲叶书写于其上。他逝世后,门人编其著作,就定名为《槲叶集》。

康熙皇帝请他做官,这个关中大儒竟断然拒绝。原来关学这么厉害

《槲叶集》

值得注意的是,李柏知名于关中学界,部分原因归于李因笃的推荐,当时关中李二曲为伯,李柏为仲,李因笃为叔,三李并名一时。从思想体系来看,李柏的关学思想具有浓厚的"心学"色彩。他认为仁就是至道的原则,儒学就是关于人心的学问。人之仁,体现在于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要达到仁的境界,就要修持此心,淡薄名利。对于宇宙观,他把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融入其中,注意观察事物的对立统一与变化发展。

此外,李柏认为明之所以亡,就在于学者以举业为重,人云亦云,追逐名利富贵,不知自察。要改变这种局面,学者应重点关注人民生计、世道人心与日用常行。他一生身体力行,极力提倡忠孝节烈之道。由此,他也提出了自己理想中的人物,只有如伊尹、姜太公、诸葛亮等人格高尚、经纶天下、大益社会之人,才称得上是大仁大贤。尽管他一生坎坷,生活贫困,其思想直接见于纸面的文字不多,但他发扬关学的成绩,依旧是后世宝贵的思想资源。

康熙皇帝请他做官,这个关中大儒竟断然拒绝。原来关学这么厉害

清初关学的代表人物还有李因笃。李因笃是富平人,字天生,生于明崇祯四年。相比于李二曲与李柏的贫寒,他的家境较为殷实,其父孝贞还是冯从吾的门生。大凡天将将大任于斯人者,必先苦其心志。和二曲与李柏少时相似,他的父亲也是英年早逝,李因笃只得与母亲相依为命。

康熙皇帝请他做官,这个关中大儒竟断然拒绝。原来关学这么厉害

他"生而奇异,聪悟绝伦",常过目成诵。28岁以后,他离开关中,前往山西雁门。在此期间,他得到顾炎武的求救书(时顾炎武为人所诬陷而困于山东济南狱中),因笃前往济南代白其冤,顾炎武才得以获救,"于是义声振天下"。他博学强记,在理学上取宗朱子,其经学造诣极深,堪称"西京文章领袖"。

康熙皇帝请他做官,这个关中大儒竟断然拒绝。原来关学这么厉害

李因笃著《汉诗音注》

李因笃内有廉洁孝悌之明,外有经纶天下之志,既是旷世绝才,又是一代豪杰。他认为明朝灭亡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经学研究中的主观学风,忽视了经世致用的实学风气,因此他十分重视对国计民生的研究,提倡直接研究现实问题,少去空谈天道性命之理,进一步发扬了关学注重实学的学术精神。

康熙皇帝请他做官,这个关中大儒竟断然拒绝。原来关学这么厉害

刘光贲像

正是在清初关学注重实学的学风影响下,晚清关学在向近代化的转型中,并不表现在以经学为过渡的桥梁,而是在实学精神的支持下,直接走向近代学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刘光贲。

刘光贲,字古愚,字焕唐,道光二十三年(1843)出生于陕西咸阳马庄镇天阁村,在他16岁的时候,父母已经双双离开人世,赖兄长资助才得以成家。咸丰十一年(1861),他赴县城应试,看到墙壁上张贴着新签订的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其中英国国王、法国总统竟然与大清皇帝赫然并列,令他十分震动。由此他开始摆脱传统"夷夏"观念,立下研究西方学术弘扬关学的志愿。

康熙皇帝请他做官,这个关中大儒竟断然拒绝。原来关学这么厉害

甲午战争以后,受康、梁维新变法的影响,刘光贲在陕西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并派弟子北上南下,将上海、北京的报纸、先进的农业、工业机器带回陕西,将关中的发展与全国的新思潮联系起来,为关学注入新的活力。在当时全国一片反理学的浪潮中,刘光贲在关学经世致用、注重实践的学风影响下,逐渐向西方先进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学习,将传统关学逐步融入近代学术潮流之中,最终完成了关学的近代化转型。

康熙皇帝请他做官,这个关中大儒竟断然拒绝。原来关学这么厉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