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初三大儒之——李颙

 细雨青衫 2023-01-04 发布于重庆

明清之际,关中人文颇盛。当时雅重,尤以“三李” 为尊。盩厔李颙、郿县李柏、富平李因笃,并称“关中三李”。其学虽皆以昌关学为己任,但又各有异趣。“三李”开清初关中学术新风,是关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图片

李颙[yóng](1627—1705),字中孚,号二曲,盩厔(今陕西周至)人。自幼家贫,9岁始入学,但只上了10余天便因贫病而辍读。16岁时,其父李可从战死襄城。此后,李颙与母亲的生活更陷入极度艰难之中,“饥寒清苦,无所凭藉”。由于无力交纳学费,连舅父开设的私塾也拒绝接纳。李颙遂发奋自学,遍观经史子集以至佛老二氏之书。他不事科举时艺,一味博览群书,“自拔流俗,以昌关学为己任”。上自天文河图九流百技,下至稗官野史与奇遁甲之书,他都有所涉猎。这为他一生的学术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称“李夫子”。顾炎武即十分钦佩李颙自学自得的精神,道:“坚苦力学,无师而成,吾不如李中孚。”顺治十六年(1659),盩厔县令骆钟麟对他以师礼待之。康熙二年(1663),顾炎武慕名来访。此后,李颙的弟子不断增多。康熙六年(1667)至八年(1669),李颙应关中东部各儒之邀,三次到同、蒲一带讲学;康熙九年(1670),又受已任常州知府的骆钟麟之请,赴无锡、江阴、靖江、宜兴等江南诸地讲学;康熙十二年(1673),应陕西总督鄂善之聘,讲学关中书院。康熙十四年(1675),李颙全家避兵至富平,整整四年。在此期间,他与李因笃过从甚密。清政府为了笼络文士,多次开设特科。对于朝廷的屡次征召,李颙都坚辞不赴,甚至以绝食相拒。

康熙四十二年(1703),康熙帝西巡,召见李颙。李颙仍以老病婉辞,遣其子李慎言诣行在,奏进《四书反身录》《二曲集》二书。康熙帝特赐御书“操志高洁”褒奖之。康熙四十四年(1705),李颙病逝,享年79岁。

图片

李颙被称为清初三大儒之一,所谓“容城孙奇逢之学盛於北,余姚黄宗羲之学盛於南,与颙鼎足,称三大儒”。① 他“布衣安贫,以理学倡导关中,关中士子多宗之”,《清史稿》卷480有传。其著述被编为《二曲集》,有多种刻本传世。

李颙的思想,经历了从经世致用之学到复归于理学的转变过程。他早期著作的内容是忧季之衰世,明清之际的时变,并试图为匡时救世规划方略。这与明清之际经世致用的社会思潮一脉相通,说李颙早期也是一个关心时局、决心经世致用的学者。然而随着清王朝政权的稳定,复无望,李颙尽焚早期著作,从经世致用之学转入纯粹的学术研究和道德修养。其思想主旨,前人多有评价。康熙年间,郑重为《二曲集》作序,称:“李先生以理学倡关中,以躬行实践为先务,自人伦日用,语默动静,无一不轨于圣贤中正之说,而尤以'悔过自新’一语,为学者入德之门,建瓴挈纲,发矇起聩。”骆钟麟在任盩厔县令期间,曾具文遍报各衙门,表彰李颙“其学以'慎独’为宗,以'养静’为要,以'体适用’为经世实义,以'悔过自新’为作圣入门”。这些评价,是切合实际的。

图片

体用,是宋理学的重要范畴。何谓“体适用”?李颙有一个概括说:“穷理致知, 反之于内,则识心悟性,实修实证;达之于外,则开物成务,康济群生。夫是之谓'体适用’。”康熙八年(1669),李颙开列了一份书目,并指出:“儒者之学,体适用之学也。欲为体适用之学,须读体适用之书。”其中,“体中之体”类书,有《象山集》《阳集》《龙黔集》《近溪集》《慈湖集》《白沙集》等;“体之功夫”类书,有《二程全书》《朱子语类大全》《朱子文集大全》《吴康斋集》《薛敬轩读书录》《胡敬斋集》《罗整庵困知记》《吕泾野语录》《冯少墟集》等。可见,体的内容,是以陆王心学为主,兼涉程朱理学。关于体类书的研习次序,李颙主张先读“体之体”,即陆王心学之书,“熟读之则可以洞斯道之大源”;然后,“日阅程朱诸《录》, 及康斋、敬轩等《集》,以尽下学之功。收摄保任,由工夫以合本体, 由现在以全源头,下学上达,内外本末,一以贯之,始成实际”。“适用”类书,有《大学衍义》《衍义补》《文献通考》《吕氏实政录》《衡门芹》《经世石画》《经世挈要》《武备志》《律令》《农政全书》等,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礼仪、科学技艺等方面。李颙认为程朱陆王之学各有利弊,应各用其长而避其短;“体而不适于用,便是腐儒;适用而不本于体,便是霸儒;既不体,又不适用,徒汩没于辞章记诵之末,便是俗儒”,遂在折中朱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体适用”“体用兼该”的哲学体系。

图片

“悔过自新”,是李颙心性修养的基本原则。该思想本源于儒家传统的性善论。在《悔过自新说》中,他将宋以来理学各派的思想要旨作一比观:古今名儒倡道救世者非一:或以“主敬穷理”标宗,或以“先立乎大”标宗,或以“心之精神为圣”标宗,或以“自然”标宗,或以“复性”标宗,或以“致良知”标宗,或以“随处体认”标宗,或以“正修”标宗,或以“知止”标宗,或以“德”标宗。虽各家宗旨不同,要之总不出“悔过自新”四字。

图片

李颙以“悔过自新”为主要思想,其主要学术贡献不但将宋以来理学派别脉络搞清楚,而且难能可贵的是他将各家学说都进行了概括。他主张通过“悔过自新”是“千圣进修要诀”,人“苟真实有志做人,需从此学则不差”并指出:古圣人,如尧、舜、禹、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等皆“并未尝自以为无过”,圣人皆有犯错之时,何况普通人。故上至圣人,下至愚夫妇,都要悔过自新。至于如何“悔过自新”,李颙主张通过静坐,所谓“静坐一著,乃古人下工夫之始基”。他希望通过“悔过自新”的推广,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诚如李颙自言:“天子能悔过自新,则君极建而天下以之平;诸侯能悔过自新,则侯度贞而国以之治;大夫能悔过自新,则臣道立而家以之齐;士庶人能悔过自新,则德业日隆而身以之修。”这种将学术、道德、政治融为一体, 企图以个人修养的完备达至国家社会大治的思想,是李颙所认为的治世良方。

李颙墓位于周至县二曲中学大门前50米,310国道以西30米处,占地面积81平方米。1956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划定了保护范围,建立了保护组织后又树立了保护标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