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孩子“同情心”却导致“情商低”?想要高情商,该用“同理心”

 小天使_ag 2019-09-29

前段时间,一位孩子的母亲向我发来私信,向我咨询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根据这位母亲的说法,她在孩子5岁记事起就希望能培养自己的女儿拥有同情心,但是经过努力,如今7岁的女儿虽然对很多事情都会产生怜悯之心,可孩子的母亲却认为女儿的情商似乎没有因此得到提高。

'前两天我带着女儿去超市购物,碰巧遇上一个孩子与自己的父母走丢了。孩子蹲坐在过道上,眼里噙着泪光。孩子的可怜遭遇迅速引发了女儿的同情心,她不假思索地告诉我:'妈妈,这位小朋友好可怜,我想把手里的糖果分一颗给他。'

无可否认,女儿是有同情弱者的善心的,但是她在面对这样一个值得怜悯的孩子时,想到的仅仅只是去怜悯孩子,而不是设身处地地为他想想怎么解决问题。最终孩子拒绝了女儿的好意,虽然我们帮助孩子找到了他的父母,但是女儿也因为这件事情困惑难过了许久。'

这位母亲希望自己的女儿能拥有一个慈悲怜悯的心,这本身是没错的,但是在引导孩子培养同情心时却没能教会她如何去帮助别人,这才导致孩子虽然具备同情心,但情商仍然有待提高。

教孩子“同情心”却导致“情商低”?想要高情商,该用“同理心”

情商低有何影响?

1、 影响别人对孩子的印象

孩子如果情商低,那么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不会说话',这对于需要大量对话的社交活动而言是一个致命的缺点。这里所说的'不会说话'并不是指孩子的声带有问题,而是孩子不懂得如何去更好地表述一件事情。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对于同样一件事情,有时候两种不一样的表述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

举个例子,当孩子碰到不会做的题目需要请教老师的时候,两种不同的表述方式会给老师留下两种截然不同的印象。情商低的孩子会对老师说:'老师这题目太难了我不会,你教教我。'这种直截了当的表述一方面会让老师感觉这孩子没有经过太多的思考便来询问做题方法;另一方面老师会觉得这孩子缺乏教养。

而情商较高的孩子,会跟老师说:'老师,这道题目我尝试了很多种办法都没能解答出来,如果老师方便的话,可以给我一些提示吗?'相较于上一种回答,我相信更多的老师希望学生以这样一种表述向自己请教问题。

2、 影响孩子的社交关系

情商低的孩子在社交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说错话'的现象。虽然孩子表述的是事实,但是这种一针见血的说法很容易引起他人的不适,孩子也会很容易因此而失去一些宝贵的朋友。

或许有些父母认为,孩子指明对方的不足,这是出于为了对方好的目的,如果因此而疏远孩子,那么这样的朋友也不值得深交。其实并非如此,即便是最为要好的朋友,甚至是作为孩子父母的我们,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说话过于直白,尤其是在指明缺点时。

因为自尊心人人都有,而这种直白的说辞很容易对自尊心造成强烈的打击。所以,孩子如果真的是为了朋友好,希望对方能更好地完善自己,那么可以通过比较委婉的语气提醒对方。这样对方既能接收到必要的信息,也能保全自尊心不受伤害。

3、 容易出现口无遮拦的情况

有些时候,父母或者朋友会选择将一些秘密告知孩子,希望可以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减轻心理负担,但对于情商低的孩子而言,他们往往不能守住秘密。

因为低情商的孩子并不懂得对接收到的信息加以处理,往往会将一些本该守口如瓶的秘密作为一种爆料向大多数人分享。这种口无遮拦的恶习很容易引起分享者的不满。

同时,孩子这样的行为,也是分享者的一种不尊重。分享者正是因为出于信任才将秘密告知孩子,但孩子却将它公诸于世,这无疑是在肆意践踏两个人之间的信任感。这种做法将使孩子很难再取得他人的信任。

单纯培养'同情心'会导致孩子出现'低情商'的问题,所以父母不妨尝试一下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教孩子“同情心”却导致“情商低”?想要高情商,该用“同理心”

什么是同理心?

这里所说的同理心,是指培养孩子不但在碰上有需要帮助的人时表露出对对方的怜悯,而且要学会设身处地为对方考虑,寻求真正有用的方法去帮助对方。

通过'同理心'的培养,孩子不仅能拥有一颗慈悲怜悯的心,并且能够做到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体谅对方的情感。这样才能保障孩子拥有同情心的同时,情商也能得以提高。

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才能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很多孩子虽然拥有一颗助人为乐的心,但是有些时候方法不对往往会好心办坏事。

举个简单的例子,孩子发现自己的同桌考试成绩不理想,心情十分低落。这时候,如果孩子仅仅是凭借一颗怜悯的心去对待同桌,那么很可能会将安慰内容的重心放在让同桌展望下一次考试上,但这样的安慰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因为同桌希望听到的安慰内容并不是这些。

而拥有'同理心'的孩子,他们往往能站在对方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准确地把握对方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这样才能彻底解决对方的难题。还是以安慰考试为例,有同理心的孩子会先肯定同桌的努力,并以委婉的方式告诉同桌还有哪些方面可以多做努力,最终取得自己想要的成绩。这种对症下药式的解决方法往往更加高效、简便。

那么,父母应该怎么样去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呢?

教孩子“同情心”却导致“情商低”?想要高情商,该用“同理心”

'同理心'培养的三个步骤

1、 破除不近人情的障碍

父母要想孩子能够做到设身处地地替他人着想,最首要的一步是帮助孩子认识到一些行为背后的苦衷。只有孩子形成这样一种认知,他们才能更好地做到换位思考。

举个例子,面对老师的管教,孩子往往无法理解甚至埋怨老师。这时候,父母可以告诉孩子老师是出于为了自己好的目的才会去做这些事情,如果老师不希望你进步,完全可以直接弃你不顾,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苦口婆心地劝导你。

当孩子能够理解老师的用意后,之后老师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孩子也能通过站在老师角度看问题的方法加以理解。

教孩子“同情心”却导致“情商低”?想要高情商,该用“同理心”

2、 引导孩子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的能力并非与生俱来,需要父母加以引导,孩子才能获得这项能力。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可以多加引导孩子学习换位思考。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面对一个辩证问题时,父母可以多让孩子发表自己的观点。比如说看到两个孩子打架,父母可以询问孩子这样到底谁对谁错。如果孩子觉得动手的人做错了,那么父母可以反问孩子,那还手的孩子同样打了对方,为什么就不会错呢?

这样一种引导的重点并不在于让孩子得出谁对谁错的结论,而是让孩子学会从不同角度去看待同一个问题。久而久之,孩子在遇到问题时,就不会仅仅从自身角度出发,也会兼顾到身边朋友的感受。

教孩子“同情心”却导致“情商低”?想要高情商,该用“同理心”

3、 抓住机会启发共情

有些孩子可能缺乏同情心,不懂得什么样的事情是不应该去做的,如果孩子出现错误的行为,父母可以借此机会创设情境启发孩子的共情。

举个例子,如果在路上看到有小孩摔倒,自己的孩子却发出嘲笑,证明孩子是缺乏同理心的。这时候父母可以询问孩子:'如果你是他,你会希望受到其他人的嘲笑吗?'通过这样一种身份调换,让孩子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当,这样孩子就能慢慢懂得什么事情是不应该去做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