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物质的定义与属性

 高原猎鹰 2019-10-01

  物质是人类正确认识自然和自身的决定性因素。人类从开始有目的性地认识自然开始就对物质产生了感知性的认识,物质的基本属性也随之在人类面前展示着,随着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的深入,人类对物质的认识似乎也深入了许多,因此,人类对物质的结构形式也能够进行很多有效的改造而产生了很多人类所需要的新物质材料和人类活动器件,物质这个概念的范围也随着扩大而模糊了,到底什么是物质,人类包括神学迷信在内的各种认识各有各的说法,科学理论、哲学理论对物质的认识看似符合自然或人类的活动规律,但是细究起来我们必然会发现相关的认识都是没有逻辑性的,因果关系根本就不存在。

  神学迷信对物质的认识就不用说了,除了用假设和猜想来解释无知的现象外还会人为编造、制造各种假象愚弄大众。假设和猜想是他们建立认识的基础,发现矛盾时还会人为制造假象配合起来让信徒信以为真。他们的物质是他们假想的神仙、上帝制造出来的,神仙、上帝决定了物质的属性,因此神仙、上帝创造了各种神学迷信所认识的一切。现代世界上包括中国的不少影视剧本质就是在宣扬神学迷信愚弄大众,更严重的是网络游戏虚构了非物质世界正在愚弄和误导人,是贴上了“文化”这个标签在愚弄和误导人。

  现时的科学理论和哲学理论对物质的认识,只不过是用物质产生的现象来充当物质属性的认识,同样参杂了大量的假设和猜想,而且大量的假设和猜想直接左右了科学理论和哲学理论的发展,准确地说现代的科学理论和哲学理论都是贴着“科学”或“哲学”标签的本质上的神学迷信认识。这些话肯定有绝大多数的人不服,认为我是将前人的认识全盘否定了。

  莫急!让我们先看看有那一种科学理论或哲学理论对物质是有正确认识的?从物质的定义上我们可以发现,目前没有任何一种科学理论或哲学理论是将“非接触性相互作用”确认为物质基本属性的。有的却是实实在在的否认、拒不承认物质相互作用的“非接触性”或“隔空性”,这实际上是用人类从认识事物开始产生的“接触性”习惯性常识在否认否定物质的客观属性。人类的科学理论直到现代科学技术较高程度发展的今天也依然在否认物质的客观属性,哲学往往受科学理论的左右而跟随其后推行同样的认识,因此,物质产生的很多现象就被科学理论和哲学理论当成了物质的属性,如运动现象、惯性现象、电磁现象、万有引力现象等等宏观与微观现象都被科学理论或哲学理论当成了物质的基本属性,因而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就形成了物质在宏观与微观上的运动和发展规律不同的认识,更有甚者将数字游戏也搬进了物理并左右着物理思维产生了大量虚幻的事物。任何现象背后都必有物质的基本属性或客观属性决定着,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任何物质、物体都具有“非接触性相互作用”,只不过是我们人类的认知条件和认知能力太有限,所能感知的物质组合的内容太有限,因此用现象来对照认识自然和自身是此前的科学理论和哲学理论都未能逃避的。习惯性认识就是深深扎根于人类科学研究和哲学研究中的顽固认识,是很难从根本上消除的。

  习惯性认识决定了现代科学理论和现代哲学理论无法从根本上获得物质的正确认识,最终决定了现代科学、现代哲学都只能与神学迷信殊途同归,最多不过是贴上了“科学”、“哲学”这两个堂皇的标签而已。科学理论与哲学理论要彻底摆脱神学迷信就必须正确理解和重新认识物质的基本属性或客观属性,必须将物质的客观属性与物质产生的现象有效地分离开来,否则就只能继续神学迷信的老路走下去与神学迷信殊途同归最终被人类或大自然无情地抛弃。

  正确认识物质的关键是确定什么是物质的客观属性或基本属性。这样一来我们还必须事先明确一下客观属性(或基本属性)这个概念的定义。事物的客观属性是指非再生性特征或功能,更是其他任何事物也改变不了的基本特征或功能。也就是说无论科学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都是改变不了物质的客观属性或基本属性的。物质的非接触性相互作用就是这样一种牲或功能,也是人类从认识物质以来物质唯一从未改变的特征或功能,只不过以前的人们对微观上的物质的“非接触性”相互作用无法有效认识,更谈不上理解才作出了“接触”性的认识,并且长期的科学技术不发达形成了习惯性的“接触”性认识。真正的零距离才能叫做接触,目前的“零距离”恐怕只有静态的正电子与静态负电子之间才可能产生了,动态的正电子与负电子都不可能产生“零距离”,显然“零距离”只是人类意识上才能产生的认识。物质的微观世界根本就没有什么“零距离”,因而有的只是普遍存在的“有距离”的非接触。这是物质世界的客观事实,没有任何人任何理论可以有效地拒不承认。

  物质的客观属性是非接触性相互作用肯定会有大量的人无法理解,特别是现时的科学共同体的人。我们可以反过来思考这个问题,假设物质没有“非接触性相互作用”这个基本特征或功能,各种层次的物质结合体如何产生?各种自然现象又将如何产生?我们人类又可以凭借什么工具观测或感知哪一种自然现象?这三个问题都是紧紧围绕着物质的客观属性的,有谁能够抛开物质的“非接触性相互作用”来进行多少有点符合逻辑的解释?毫无疑问:物质的基本属性或客观属性就是“非接触性相互作用”。这样一来物质就有了非常明确的定义:具有非接触性相互作用的事物都是物质,物质有基本物质、物质结合体(或称物体、一般物质),变可以分为宏观物质与微观物质,不管什么物质都是以基本物质为基础的结合体,只不过是基本物质含量多少和结合形式是有所区别而已。

  基本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并不能本质上抵减或抵消,所谓的抵减和抵消只是人类认知能力有限所作出的错误判断而已,没有绝对中性的任何物质,绝对中性意味着人类永远无法发现,能发现就证明相关的事物的中性只是宏观上的,微观上是绝对有极性的。这也决定了一切中性事物至少有两个以上偶数基本物质结合而成,一切极性事物中至少有一种极性的基本物质数量会多出1个以上。基本物质可以以个为计量或计算单位。基本物质只有两个大类,确定其中一类极性后就能够有效判断另一类极性,因此基本物质是有极性的最小物质微粒,其客观属性都表现为:非接触性的吸引或排斥,即同性相排斥,异性相吸引。特别要注意:排斥与吸引都是非接触性的或“隔空”的。物质的属性决定了物质的定义,物质的定义也必须以物质明确的属性为基础进行定义。物质的定义决定了人类认识自然乃至认识自身的正确性,物质的定义出现问题,必然影响且严重影响着人类对自然和人类对自身的正确认识,稍不留意就走上了与神学迷信思维无异的道路而产生现代化的神学与迷信。不甘心被抛弃的神学迷信认识也会趁机利用贴着“科学”、“哲学”标签的错误认识试图重新颠覆人类对自然和自身的认识而愚弄大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