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贺山: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象牙文 2019-10-01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同意并开始全文预览

《马贺山:揭开汉字起源之谜.doc》

马贺山: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兼评郭沫若关于文字起源的一些论断 汉字的起源,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截止目前,不外乎有以下几种提法 文字产生在3300年说[徐中舒] 文字产生在3700年说[裘锡圭] 文字产生在6000年说[郭沫若] 文字产生在7000年说[黄德宽] 文字产生在8000年说[李学勤] 文字产生在10000年说[唐兰] 汉字的起源,实际上,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被人为的复杂化了,复杂到不知汉字是谁造的,什么时候造的,汉字是什么,等等。造成目前这种混乱的局面,主要是郭沫若先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提出了一个新的论断,文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半坡遗址出土的刻画符号是原始文字。在当时来说,这无疑是个先进的口号,符合大革命的政治形势,符合潮流,是活学活用的结果。四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来审视这一口号,觉得这一口号的提出,将学术与政治结合的太紧密了,简直天衣无缝。多年来,无人敢怀疑这个口号的正确性。我,一个古文字界的一个业外人士,要不是为了弄清汉字起源的真相,我也不想谈与政治有关的问题,因为我不是政治家。况且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所处的大小环境,显然今非昔比,宽松多了,我们提倡科学发展观,提倡实事求是,所以才有机会,畅所欲言,公正客观的谈论汉字起源的真相。 首先我对劳动人民造字,没有任何成见,劳动人民用双手创造了人类社会,创造了人类财富,推动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前进,劳动人民永远是人们的衣食父母,我非常敬佩劳动人民,但具体到汉字的发明创造,我却不能同意郭沫若先生的论断,因为在历史文献上,没有这方面的记载。换句话说,汉字不是劳动人民造的,是黄帝时代仓颉造的,有人会说仓颉造字是神话传说,我说劳动人民造字,连神话传说都够不上,半坡遗址的陶片上的刻画符号,不是文字,跟文字不搭界。笔者曾对陶片上的各种刻画符号,包括甲类符号、乙类符号,进行过全面的研究,皆否定了是文字,为什么?因为汉字不是陶工创造的,当时的陶工没有创造文字的条件和能力。大量的史书记载,仓颉不仅造字,仓颉还造了大篆,仓颉还造了六书,有一套完整的汉字体系,【仓颉书】就是其中的代表作。有人极力反对仓颉造字和【仓颉书】,但又不说明理由,不知目的何在,让人难猜他 郭沫若先生说文字非一人一时所创,他在这里说得相当含蓄,虽不明说仓颉,实指仓颉,而一时则指时间之短,郭沫若先生的‘一时’究竟是指多长时间?他没有说,是指一年半载还是弹指一挥间,如果是后者,那仓颉倾一生之力,完全能创造出一整套汉字体系,用于朝政颁布法律之用。 郭沫若先生为什么要怀疑仓颉造字,否定仓颉造字,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1】 郭沫若先生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中写道:‘我们中国的历史起源于什么时侯?尚书是开始于唐虞,史记是开始于黄帝,但这些都是靠不住的。。。。。。商代才是中国历史的真正的起头!’郭沫若先生为了一个商代才是中国历史的真正的起头的主观论断,竟否定尚书和史记关于中国的历史起源于黄帝时代、唐虞时代,说他们靠不住,而真正有问题的是郭沫若先生,他为了坚持商代才是中国历史的真正的起头这一论断,则否定仓颉造字,郭沫若与仓颉相比是小巫见大巫,他研究仓颉造的古文字,还怀疑仓颉造字,否定仓颉造字,人在春风得意时,可能都有点利令智昏,忘乎所以。 【2】郭沫若先生在[奴隶制时代]一书中又强调了一次:‘我们根据周初的记载“唯殷先人有册有典”[周书。多士],可以知道夏代先人无册无典。典册就是记录,,夏代既无记录,则夏民族是否已经发明文字,还是一个问题。’我认为,这种逻辑推理不成立,殷先人有册有典,不能证明夏代先人无册无典。郭沫若先生的思维是不是有点不清晰,甚至混乱。 【3】郭沫若先生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结尾处谈到:‘顾颉刚的“曾累地造成的古史”,的确是个卓识。。。。。。他所提出的夏禹的问题,在前曾哄传一时,我当时耳食之余,还曾加以讥笑。到现在自己研究了一番过来,觉得他的识见是有先见之明。’顾颉刚先生的“曾累地造成的古史”意在否定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郭沫若先生赞赏这一观点,说明他们在思想上有一致的地方。 【4】郭沫若先生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中说:‘夏禹只是神话上的人物,夏代论理只能在新石器时代,当时连文字的有无都还是疑问。’郭沫若先生否定仓颉造字,怀疑夏朝文字,其目的非常明确,就是想重新确立中国历史的起源,商代才是中国历史的真正的起头,而甲骨文则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其他都是靠不住的。 【5】郭沫若先生在【古代文字之辩证发展】一文中说:“半坡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典型,以红质黑纹的彩陶为其特征。其后的龙山文化,则以薄质坚硬的黑陶为其特征。值得注意的是:半坡彩陶上每每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和器物上的花纹判然不同。黑陶上也有这种刻画,但为数不多。刻画的意义至今虽尚未阐明,但无疑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如花押或者族徽之类。我国后来的器物上,无论是陶器、铜器,或者其他成品,有“物勒工名”的传统。特别是殷代的青铜器上有一些表示族徽的刻画文字,和这些符号极相类似。由后以例前,也就如由黄河下游以溯源于星宿海,彩陶上的那些刻画记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 首先应该明确一点,文字不是陶工造的,半坡遗址的陶工正处于结绳记事时代,文字还未产生和发明,至于半坡遗址出土的那些陶片上的刻画符号,都是当时陶工用来记数记事用的记号,有人拿来与甲骨文进行比对,并指出某某符号就是某某甲骨文字,这种比对本身就不科学,不可取,是误人害己的事情。身为中国著明的古文字专家,应谨慎一点,不要匆忙就认定不是文字的东西是文字,以免给下级或学生造成疑惑和麻烦,让后人贻笑大方。应该指出的是,当今的古文字界,在四十年的探索中,对文字的起源的问题上,走上了一条歧路,不该否定的结论,我们给否定了,如仓颉造字、【仓颉书】、【夏禹书】、【禹王碑】等,不该是文字的东西,却当成了文字,尤其是把劳动人民当成了文字的创造者,这让人几乎不敢质疑,在那个年代,一句话就可以带上现行反革命的帽子,引来杀身之祸,劳动人民造字完全是一个政治口号,与客观实际不相符,与真相的距离相差很远。 真相在哪里?客观实际又如何?我们还是看一看历史文献的记载吧,我们祖先的历史记载比我们想象的推测的要真实准确的多,更符合历史的真相: 【1】《易·系辞》载:“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 【2】《周易·系辞下》曰:“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3】《荀子·解蔽》云:“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 【4】李斯《仓颉篇》“仓颉作书,以教后嗣” 【5】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较系统地论述了文字的发展:“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从垂现象。及神农氏结绳而治,而统其 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官仓颉,名候刚见鸟兽蹄行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时,初造书契。” 【6】《说文解字·叙》:“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7】“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相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等等。 【8】《世本》就有:“沮诵、仓颉作书”之说。 【9】卫恒《四体书势》也说:“昔在黄帝创制造物,有沮诵仓颉者,始作书契,以代结绳。”并赞曰:“黄帝之史,沮诵仓颉,眺彼鸟迹,始作书契,纪纲万世,垂法立制……。” 【10】《帝王世纪》载有:“黄帝史官仓颉,取象鸟迹,始制文字。” 【11】“自书契之作,先民可得而闻者,经传所称,唐虞以上,帝王有号谥,辅佐不可得而称矣。”(《汉书·古今人表》)最早的文字只记录帝王名号,连辅佐大臣的职名也不记录。 【12】卫恒《四体书势》记载:"昔在黄帝 ? ?? ? 创制万物有沮诵、仓颉者,始作书契 ? ?? ? 以代结绳,盖看鸟迹以兴思也,因而遂滋,则谓之字 【13】南朝刘勰(xié) 所著《文心雕龙: 自鸟迹代绳,文字始炳,炎皞遗事,纪在《三坟》,而年世渺邈,声采靡追。唐虞文章,则焕乎始盛。 以上所载,主要说了两件事,一件是说文字是仓颉造的,文字产生在黄帝时代,距今已有5000年的时间。一件是说文字是起源于鸟迹。这是汉字的真正起源,其他一切说法,皆不客观,皆不准确,其中包括文字来源于刻画符号或图画文字,都是捕风捉影,主观猜测而已。四十年的发现探索,以无果而终,现在应该回到传统的大道上来,仓颉造字没错,汉字起源于鸟迹没错,仓颉为轩辕黄帝时期的史官,从察看鸟兽足迹受到启发 ,开始创造文字,这记载的再清楚不过了。为什么有人要舍本逐末,舍近求远,偏要走一条崎岖小路 ,一走就是四十年。我应该感谢这些先行者,是他们的探索和失败精神,让我少走了不少冤枉路,我的成功是建在他们的失败基础之上的,因为我接受了前辈和当代人的一切经验教训,才走上了传统的大道,发现了传世的夏朝文字和黄帝时代的文字,发现了出土的夏朝甲骨文,夏朝象牙文和黄帝时代的石刻文,所以我才能真正的揭开汉字起源的面纱,让大家看到汉字起源的真相,让大家看到汉字的真正的发明创造者是仓颉,让大家看到汉字产生的时间,距今已有5000年的历史,而将所谓的主流观点汉字起源于刻画符号和图画文字,视为哗众取宠,无稽之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