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补气之长,黄芪当家

 紫微o太微o天市 2019-10-09

柴胡疏肝枣仁宁心,白术健脾麦芽和胃,麻黄宣肺地黄补肾。传统中医认为,大自然通过中药将天地能量信息传递给身体。神农本草堂中医大讲堂透过中医药历史长河及背后的故事,让大家来体会中药材特有的性味归经升降浮沉。

补气之长,黄芪当家

为什么古人讲“补气之长,黄芪当家”

临床常用的补气的中药有很多,人参,西洋参,太子参,黄芪,党参,白术,山药,甘草,绞股蓝,大枣等。黄芪,味甘,气微温,归脾肺二经。有五大功效:补气健脾,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消肿,托毒生肌。

人参特别是野山参作为补气第一药,作用效果迅速而猛烈,黄芪作为补气的要药,作用效果广泛而持久,所以历代本草又有“补气之长,黄芪当家”之说。

药材别名:王孙,百药棉,箭芪。

为什么叫黄芪?中药中有许多带“黄”字的药材,这里的黄指的是药材的颜色。黄芪属于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颜色呈淡黄色。古代医书将黄芪写作“黄耆”,芪和耆属于通假字。汉代许慎《说文解字》耆,老也,寿也。因此药为黄色能够起到柔缓补气的作用,相比人参补气作用长久,所以称为“黄芪”。

含有黄芪的经典名方

黄芪作为补气药的代表,性甘,微温。归脾、肺二经。许多经典方剂中都有黄芪的身影。

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传统中医用于治疗脾虚中气下陷的首选方。

玉屏风散出自《丹溪心法》,传统中医用于治疗卫气不固、表虚自汗的首选方。现代临床提高自身免疫功能的基础方,又被称为中成药中的免疫球蛋白。

归脾汤出自《济生方》,传统中医用于治疗心脾二虚的代表方。

十全大补汤出自《和剂局方》,传统中医治疗疮疡不敛的首选方。

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传统中医用于气虚血瘀、中风痹症的代表方。

古籍摘要

1、《本草汇言》 补肺健牌,实卫敛汗,驱风运毒之药也。

2、《医学衷中参西录》 能补气,兼能升气,善治胸中大气(即宗气)下陷。

黄芪的临床用法

黄芪和人参都是补气的,但是两者也有一定的区别。人参是大补元气的,黄芪是补卫气、中气的,入药劲比较缓,要经常用才能见效,属于滋补类的药材。黄芪在使用的时候,要对症下药,只能给气虚的人用。比如面色苍白,动辄出汗,或者是四肢无力,肚子大但是很软,说话没劲等,都是黄芪适用的体征。想要用黄芪来治病或养生,一定要先咨询医生,自己不能乱用,尤其是阴虚的人不要轻易使用黄芪。阴虚的人大多数有内热,主要症状表现为口舌生疮、舌燥、眼睛干、手脚心热等。

黄芪与慢性肾病

黄芪治疗肾病的效果也是不错的。慢性肾炎有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就是尿中总有蛋白,这是因为肾脏总是在漏蛋白。这跟脾气不足有关,脾气不足就固摄不住人体的精微物质。据谷仁堂医案记载,谷仁堂第三代传人奚玉祥发现,儿童得肾病后往往不爱吃药。他就总结以往的方子,用黄芪熬成粥给孩子喝。具体配药为:生黄芪30克,赤小豆15克,生薏苡仁30克,稍微用点鸡内金。奚玉祥的经验说明,这个方子治疗尿蛋白的作用非常好。

注意事项:阴虚阳亢者,以及感冒与经期期间慎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