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中代数那些事儿04函数

 司图雅绘 2020-11-24

本文收录于:公众号底部菜单

模型技巧-初中经典模型-经典体系

    今天继续初中代数,说说函数,函数这个东西其实是一个数形结合的东西,既有解析式,也有图像,所以其受到出题老师的青睐,经常出现在试卷压轴题的位置。

    函数之中的计算非常的重要,到了高中也是,故而勉强把函数归在代数这一方。

00函数的准备

    函数一定要学其图像,怎么表示函数的图像,这就需要坐标系

做题常用的坐标公式:

 虽然这两个公式好像是高中知识,好像是超纲,但是初中完全可以理解

    其实这两个公式在数轴的时候就已经可以介绍了,只不过讲坐标系的时候进行知识的迁移和升华(加上勾股定理)。总之就是易得

01函数的由来

    其实在小学阶段,就学习了“函数”,只是没有以这个名字出现而已。

    小学学习的正反比例其实就是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

函数这两个字是怎么来的呢?

02函数学习过程

        初中阶段学习函数一般是按照下面的过程来学的,高中其实也差不多。

例如:

03学了个假函数

    众所周知,初中学习三大函数,还有一个东西,大多数教材上也叫函数,但其实在初中并不是真正的函数,是为了和高中接轨才这么叫的,其实沪教版把此内容叫锐角三角比还是挺贴切的。既不研究图像,甚至变化趋势也不怎么提(有提的有不提的)。

    三角函数的图像其实是这样的:

04函数与方程

函数与方程的结合比较紧密:

如图:

如下图,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了么?

05一次函数的几何性质

一次函数的高宽比:

    高宽比,就是函数上任意两点的铅锤高度和水平宽度的比值,也有叫纵横比(纵和横貌似只是突出了方向属性,高和宽只突出了长度属性,我觉得更科学应该叫纵高横宽比

    我们发现只有一次函数的高宽比是恒与点的位置无关的,也就是只和k 有关,高宽比就等于k的绝对值(所以k也叫斜率(倾斜程度)

(这一点可以结合实际问题去理解,比如vt图像啊什么的)

    下图k变化,高宽比变化。

下图两点位置变化,高宽比不变。


下图自己看变化:

    刚也说了高宽比是k的绝对值。也就是高宽比相等时候k不一定相等,也可能互为相反数。如下两图

    因为b 的变化就是直线平移(而且可以看做横着平移也可以看做竖着平移,也可以看做任何方向的平移),也就是说平移不改变k(和高宽比),也就是平行直线k相等

开锁法与垂直直线斜率

    什么是开锁法?如下题:怎么做?

    当然可以看做B旋转90度,但是这样的做标特点不明显啊?!

        之前也讲过垂直策略,构造三垂直即可计算了。

    怎么样都可以三垂直都行。

    有么有更简单的方法(或者更神奇),回到刚才的旋转90度,如果绕着原点旋转的话,那两个点的做标就特别了。(哪特别?不用我说吧)如下图

    这样可以口算做标,其实不需要辅助线了。

A下3左11到原点,B下3左11到(2,5),此时的C显然是(-5,2),平移回去,上3右11得真正的C的做标(6,5)

    因为过程分为三步(1拿出来对准位置,2旋转,3放回去),和开锁的三步差不多(也是1拿出来对准位置,2旋转,3放回去),故名开锁法。(我也是看万伟华老师的大作学习的)

    如果连出直线会怎么样?发现两垂直直线的高宽比就是互为倒数的 啊啊。

    显然k是一正一付,所以也说垂直直线斜率k互为负倒数

关于直线对称的点和直线

    刚刚是旋转,那么对称呢?(点平移就不说了左减右加,上加下减),如图:已知一条直线和一个点,怎么求它的对称点呢?利用对称的性质即可。

    抓住垂直和中点

    显然直线是由两个点确定的,如果B的对称点确定也就是AB的对称直线确定了。(不喜欢交点A也可以从新找一点求对称点啊)

    而且显然,一条直线关于另一条条直线对称,所得直线的斜率只跟他俩的斜率有关啊?所以可以得到一下斜率关系(记不住就别记了)。也就是知道两个斜率就可以直接求第三个斜率。(不知道公式也可以先求对称点再确定直线啊

暴力建系,解析法:

    有了关于一次函数的这些知识,以后在做几何问题的时候(计算),可以采用建立坐标系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暴力无脑,不需要多想,但是计算比较麻烦。适用于每个点做标都能求出来的几何题(必须直线型问题,圆是够呛的)。

    有的人很鄙视这种方法,觉得它破坏了几何之美,太无脑了。也有人把他当做制胜的法宝。其实自己建立做标系是多数教材都有的内容,只不过大多是建系解决位置实际问题,没有用在几何问题上。其中蕴含的解析几何思维在初中是比较新鲜的,(高中就很常见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个方法好与不好,您自己说了算

06反比例函数的几何性质

(封面图)

面积性质


    这几个面积性质应该是一目了然,注意动点在两支上的性质是一样的,后面的性质更能题现。

都是面积相等

    稍稍的等量代换面积依然相等


平行关系

    如图,双曲线上任意两点(可同支可异支),向坐标轴分别做垂线段,连接垂足(一个属于x轴一个属于y轴)垂足连线平行与两点的连线(后面会用)。这一点可以设两点做标导出成比例即可证明平行(太简单我就不写了)。

如下同支:


如下异支:

    通过设点坐标的方法可以更好的体会,为啥在不在同支都是成立的,因为点坐标是不区分再哪一支的。所以得到的成比例是始终成立的,从解析式的角度理解,虽然双曲线是两部分,但是解析式是一样的,所以两支虽型分离其实是一个整体。

线段关系

031

AD=BC恒成立

    第一次看到这个结论我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确实有点神奇,还是双曲线上两个点(不论同异支),他们和他们的连线与做标轴交点的距离相等。

    证明如下用到了刚才的平行结论了。

由平行显然三个三角形全等,结论成立。(下图为同支)


    由平行显然三个三角形全等,结论成立。(下图为异支)

032

    图中条件:A,M为中心对称点(可看做正比例函数交点),过A做垂线AF,连接FM并延长交双曲线与点N则,结论:AN=NF=FP=PM

    简证:(无需辅助线),显然O为AM中点,P为FM中点(中位线),PF=PM。由上边的031得FN=PM。N和P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N的横坐标为A的一半,AF垂直于Y轴,所以NF=NA。证毕

033

    AF垂直于Y轴,做AF的中垂线分别交于点Q,E则AEFQ为菱形

设A点做标,易得AF,QE互相垂直平分,结论显然成立。

角度关系

041

    如图四边形ABST为平行四边形,则图中所标的同色角相等


    再想他怎么证明的时候我是先想这个平行四边形怎么画出来的。A,B确定这个平四就应该确定了。

    证明:如下图A,B分别做垂线,由平行四边形可得,三角形SBE与三角形ATH全等。若设A,B做标,可得HD=EB=x(B),ES=AH=y(A) .

    由031证明时候用的全等(下图)得EB=HD=TH,AH=CE=ES。所以三角形BCS,三角形ATD皆为等腰,又因为02平行关系,AB平行于ST,结论成立。

042

    ABST为平行四边形则STWV为菱形


    如下图:由刚才041得ATD,BCS皆为等腰三角形。又因为平四AT平行于SB,AB平行于ST。所以:BVD,ACW皆为等腰,进一步SVT,TSW皆为等腰,且SV与TW平行,所以STWV是菱形。

043

    如图A,M为中心对称点,A,B为同支任意两点,连接BM。连直线AB,交点如图,则标同色的角相等

    其实就是两个等腰

    证明如下图,取AB中点M,由041得M也是CD中点,在Rt三角形OCD中(斜边中线)显然,MOD,MOC皆为等腰。MO平行于BM(中位线),所以BED,BCZ为等腰,证毕。

    可以发现这个方法也能用来做041里的平行四边形。再找B 的中心对称点B',连接AB'交x轴的点就是平四的另一个顶点。

    032其实也属于这个情况的特殊情况,延长直线后依然是有等腰的只是没画出来。

    我们发现02平行,031相等线段在后面的性质证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要主记这两个性质。

07二次函数的几何性质

    昨天说了高宽比今天总结一下二次函数与几何相关的性质。

高宽比

    所谓“高宽比”    其实就是函数上两点之间的“铅锤高”“水平宽”之比。在一次函数中,高宽比基本可以看做高中的斜率。初中的时候也可以适当的介绍。    

    借助GGB(GeoGebra从“0”基础到入门精通教程01-09+实操案例整合版)软件,探究下二次函数的高宽比是什么样的?

    取一个顶点和其他任意点,高宽比并不是常数,根据过原点的二次函数解析式易得,高比宽方才为定值(就是二次项系数a)。并且可以推广平移至任何的二次函数图像。

    如下图;注意观察,a变化但是BC/OC方始终等于a.并且可以推广平移

    下图依然:a变化但是BC/OC方始终等于a.并且可以推广平移

    平移:

    B变换位置比值BC/OC方依然不变,平移后依然成立

    如果不取顶点而是任意两个点的高宽比高/宽方,那么这两个比值都会随着点D,E的变化而变化。

    如果让其中一个和顶点重合此时,再移动另一个点,比值就不会再变了,而是始终等于a.

    综上我们得出结论,二次函数存在高比宽方,当其中一个点是顶点的时候,高比宽方为a(二次项系数),当两个点都不是顶点的时候,高比宽(方)的值,与两个点的横坐标有关.(到底有什么关系?其实可以设点做标计算)

平行弦的性质

    首先要知道什么叫二次函数里的,其实就是曲线上两点的连线。它有什么样的性质呢?

    如下图k确定的一组直线系,和二次函数交于两点形成弦,弦的中点横坐标是不变的,注意这就说明了k固定的直线系和二次函数的交点组成的弦的中点横坐标不受b的影响。

    这样一来我们平移这组(条)直线,两个交点必然是越来越近,总有一个时刻,两交点重合也就是相切的时候,此时显然中点也和两个点重合了。 也就是说切点的横坐标就是弦中点的横坐标

    想一想是不是可以解决三角形面积最大值问题。已知AB在AB下方的函数图像找一点C使得三角形ABC面积最大,这个C是切点的时候面积最大(AB看做底高最大)(也可以看做铅锤高最大(下文)),如果A,B做标已知可以快速算出C的做标。

    如下图同样设点做标易得证。

二次函数内接三角型面积公式

    其实就是割补的一种,叫做宽高法,可以选任意两点水平距离为水平宽第三点做竖直线与刚才两点所在直线交点的距离为铅锤高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各种变化都是一样道理:

    如下图,这里因为三个点都在抛物线上,所以水平宽和铅锤高还有一个特别的关系:看到了么?用汉字叙述不太好说,我就不打字了,大家可以自己试着用汉语叙述一

    这样一来,宽高公式可以写成下面这样:

    通过公式我们可以看出,抛物线内接三角型的面积,和a有关,还和三点的水平相对位置有关,(也就是和b,c都没关系)具体来说就是其中一个点和另外两个点的水平距离有关(即公式中的MQ,MN,特别注意下图是用A做垂直找铅锤高,换成B,C也是可以的

    简证:

    为啥和b,c 没关系,因为a决定了抛物线的大小(注意是大小不是形状,为什么不是形状一会在下面会说(抛物线都相似)),b,c只能决定抛物线的位置(不改变大小和形状)。

(插播)a,b,c对抛物线的影响

    如下图a对图像的影响:

    如下图b对图像的影响:

        如下图c对图像的影响:

    什么!?  b 的影响你没看清,我们追踪一下顶点再看看下图:

    b变化时,每一个点的轨迹都与抛物线自身形状相同,且倒映在水面。。。

抛物线都相似?

    我第一听说的时候也是大吃一斤,还百度了一下:

    怎么看也不像相似

    加上辅助线再隐去一部分

看着还不行,换个地方试试看看:


    是不是舒服多了:

    再换一个地方看看:

    从理论角度分析一下:c具有任意性,所以对于任意的对应的点就都成立了啊。

   “知识”这个东西非常的神奇,你把它分享出去,它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所分享知识应当是快乐的,也能够让自己提升,这就是我每天分享知识的信念。

(感谢  分享转发、右下角:点“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