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朝的藩镇势力足够引起全国动乱,为何响应的人并不多

 思明居士 2019-10-11

唐朝的政治统治在后期发生了“地动山摇”的原因,很大一部分离不开藩镇割据的作用,也正是因为它,让唐朝最后走向了灭亡。然而在这场藩镇割据中,有一个让人想不通的点,那就是在繁盛时期的唐朝就有了藩镇割据,他们一直存在到唐朝灭亡,在这几百年的功夫里,为什么整个天下还保持着一种相对和谐的状态呢?而最终藩镇割据的那些势力也不是让唐朝灭亡的主要原因,这又是为啥呢?我猜这里边的道道儿不少,我们先来简单地分析几个:

唐朝的藩镇势力足够引起全国动乱,为何响应的人并不多

第一,在之前的安史叛军发动的那场动乱里,藩镇势力充分地见识了那帮子人的无赖行为,他们的名声臭到不能再臭,那些割据势力相对来说比较好面儿,他们可不想被世人也以为自己是那样的“臭虫”。这场叛乱在当时唐朝带来了很大的伤害,不过受苦最深还是百姓啊。这场叛乱最后被镇了下来,当时无论是朝廷还是民间的百姓,基本上每个人都是非常痛恨这场叛乱的。

唐朝的藩镇势力足够引起全国动乱,为何响应的人并不多

而那些自己有着重兵的藩镇,他们肯定不想身上背着这么不好的名声。要是他们也成了那样的话,估计天下的百姓都要骂死自己了,怎么可能还会有人来支持呢?没有得到百姓的支持,干什么都是白搭的啊。所以他们要是真要造反的话,只能是在自己的一块小地方立主,想要去把别的地盘给抢过来基本上是不行的。但是这样的话,就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了。

唐朝的藩镇势力足够引起全国动乱,为何响应的人并不多

第二,唐朝对于藩镇的控制还是很足的。因为中央和地方的政权互相之间的对抗,所以唐朝的中后期才会有了后来各地的藩镇割据。唐朝也是吸取了教训,不能让哪个藩镇的实力太过强大,不然就很有可能再次发生动乱。所以只要有哪个地方的势力太大了,那朝廷就会采取各种措施来减弱他们的势力。不过藩镇肯定是不希望自己的军队和地盘有缺少,所以就会选择造反。

唐朝的藩镇势力足够引起全国动乱,为何响应的人并不多

当着些地方造反的时候,朝廷肯定会派军队去镇压的,或者是让别的藩镇去。大年的唐宪宗对付藩镇就是这样的。就是因为在这样的一个局势下,不会因为一个藩镇有些动作,然后别的藩镇就会跟着有动作,他们都不是傻子,没自己什么事的话,没必要自己还主动去找事来,毕竟后果肯定是不太好的。

唐朝的藩镇势力足够引起全国动乱,为何响应的人并不多

第三,那时的藩镇势力被正统思想拘束着,不容易造反。在中国古代的时候,不管你是文官还是武将,都会被正统思想给约束着,他们每一个人心中的座右铭就是:我热爱我的祖国,如果我是一名文官,那么我大不了为了自己给国家提出忠言逆耳的建议被君王杀死,如果我是在战场上打仗的武将,战死就是我最光荣的归宿。哪怕心里也坐龙椅,也是万万不能说的,只要让别人知道了,就会被唾骂成刺猬。

唐朝的藩镇势力足够引起全国动乱,为何响应的人并不多

在秦朝的末期,项羽曾经说过“你这钟君王,我分分钟就把你顶替了。”这样的话,那是当时的局势实在太动荡了,秦朝本身就是用侵略别国的方式,才实现统一建立秦朝的,项羽那么说,跟当时秦朝的思想实则是有些一致的,那时的人也都能够理解为啥项羽说得出那种话,因为人家要报仇啊。可是在唐朝就不一样了,因此要是要是藩镇势力真的把想称王的念头给表现在外,是跟当时的思想相违背的,不会被接受。

唐朝的藩镇势力足够引起全国动乱,为何响应的人并不多

安禄山只是一个胡人,他代表的是他的民族,这还算说得过去,然而他挑起的暴动就让大家骂了他成百上千年,要是都是汉族人的藩镇势力也学安禄山,诸位试想,谁能够容忍呢?所以当时的藩镇势力几乎都是带着自己的兵规规矩矩的,要说他们都合起伙来一块儿造反,那是不会被允许的。就算领头人有想法,士兵也不会听从,因为大家脑中正统思想的根源都很深刻。

唐朝的藩镇势力足够引起全国动乱,为何响应的人并不多

第四,目前还不能找到任何一个藩镇因为很有权势,所以就发动叛乱,把全国的藩镇都带动起来一起造反的例子。这种事情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发生的概率近乎等于零。只有在东汉时期,诸侯们曾经借用“打压农民起义”的理由来制造事端,不过他们的确也在跟农民起义对抗,直到把这些农民打败以后,他们才暴露真正目的,开始对领土的争夺。这也说明要是没有动乱在先,藩镇势力不会借势露脸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