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谈“松中求紧”

 tjboyue 2019-10-14

“松中求紧”,一直有各种形式流传、存在于各地、各支流的大成拳门人中,不为外界所知。

于永年先生,是王芗斋宗师的得意弟子,他倡导的扽筋争力运动,是一种松中求紧。

常志郎先生弟子,李荣玉先生主张“两手大抓把”,意即以两手抓球(球很大)的形式带动全身筋腱的拉长,也是一种松中求紧。

我练、教的这种,是一种保持外在桩形不动,单纯的完成某一局部肌肉的紧张收缩,具体形式分缓紧缓松、急紧缓松、弹性松紧、慢紧急松等多种方式,次序性很严谨。

刚接触这种练法,一度我曾经怀疑过它的功效,认为再怎么紧,也不如人家在健身房,靠器械增力练的肌肉发达、坚硬、有效。

站桩的练紧求力,相对于负重求力(俯卧撑也是一种负重,负自己的体重),既能得到很大的力量,对身体也最安全、最养生,因为它不影响呼吸和心跳,靠自我的运动神经调节,身上没有负担。

这里面包含一个问题:明明负重求力的效果很明显,你说我呼吸、心跳受影响,我负重轻点不得了?

要知道,凡负重求力的运动,身体任何一个部位受到哪怕一点负担,其它部位都会受到影响,也就是一紧俱紧,因为你负重了。

这点紧可能就会影响到出拳踢腿的速度,我们不能未发力时身体全松,临接触对手时再全力一紧,临敌发力,时机不会把握的那么好,早点、晚点手腕都会受伤。

比如拳、掌发力,大成拳讲究蓄力时手就要保持七、八成的紧,不管蓄力、发力,手总要紧着。

站桩的第一步就练手紧身松。

人们不习惯某一部位紧同时又其它部位松,很别扭,因为生活中总是这儿使劲,别的部位也跟着,这是生活、工作的用力习惯造成的,得改,从站桩上改。

有一句话叫臂如钢索、拳如铁锤或爪如钢钩,这种动作效果,必须得从站桩中来,从静中求,单从动作中形成,时间会很长。

松中求紧,是此处放松而我去求其它部位的紧,不是同一部位又要松又要紧。

这就需要心静,心静是为了关注,关注浑身松的地方怎么样,紧的地方紧了没有,紧的地方有没有变形,松的地方能不能力量传导。

拿手紧身松来说,如果你的小腿、大腿、躯干、大臂、小臂,都松透了;那么脚一蹬力,此一蹬,力瞬间就能传送到手上,这个松就很牛了。

再说手的紧,先让你的朋友胸前垫一床被子,如果你的拳头打上去,对方感觉力量能透过被子,觉得后背疼,这个手紧就见效了。

记住,一定是手紧、臂松身松、脚底生根。

站桩,必须得先求这个状态。

站桩第二个状态,是小臂紧其它部分松,特别是两手,在第一个状态里,手的紧已经形成深层意识了,到了第二状态,手要松,只有小臂是紧的,肩、躯干、腿都松,脚略微抓地。

小臂也不总紧,几秒后松下来休息,休息够再紧,其它身体部分没有松紧转换。

依次类推的松中求紧的状态还有很多,都仔细描述,篇幅太长。

松如绵,紧如铁,站桩要有这样的暗示。

任何部位都要既能紧,随时又能松,能松不能紧的,谓之懈,能紧不能松的,谓之僵。

久松,肌肉不能增力;久紧,气血难以畅通。

不练站桩,随便摆个姿势,只练松紧行不行?

不行,大成拳的松紧,必须是建立在合理的桩架结构上。

构架不合理,何以谈房屋建造。

不管从催动气血运行的角度看,还是从肌肉承接外力的效果说,松中求紧的锻炼效果都是远远大于整体全松之练法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