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衡》第十二卷│程材篇第三十四(9)

 紫微o太微o天市 2019-10-16

2019年8月19日 星期一

农历己亥年【猪年】七月十九

《论衡》第十二卷│程材篇第三十四(9)

【原文之九】

蓬生麻间,不扶自直;白纱入缁,不染自黑。此言所习善恶,变易质性也。儒生之性,非能皆善也,被服圣教,日夜讽咏,得圣人之操矣。文吏幼则笔墨,手习而行,无篇章之诵,不闻仁义之语。长大成吏,舞文巧法,徇私为己,勉赴权利。考事则受赂,临民则采渔,处右则弄权,幸上则卖将。一旦在位,鲜冠利剑;一岁典职,田宅并兼。性非皆恶,所习为者违圣教也。故习善儒路,归化慕义,志操则励,变从高明。将见之显用儒生:东海相宗叔犀,犀广召幽隐,春秋会飨,设置三科,以第补吏,一府员吏,儒生什九。陈留太守陈子瑀,开广儒路,列曹掾史,皆能教授。簿书之吏,什置一二。两将知道事之理,晓多少之量,故世称褒其名,书记纪累其行也。

《论衡》第十二卷│程材篇第三十四(9)

《论衡》第十二卷│程材篇第三十四(9)

【字词】

1、缁:(zī)黑色

2、飨:(xiǎng)用洒食招待客人,泛指请人受用

3、掾:(yuàn)原意为“佐助”,后泛指辅佐官吏或官署属员

【拙解】

转蓬生长在麻中间,不扶自然可直;白纱放入黑染缸,不染自然会黑。此言是说所学或善或恶,可使人改变本性。儒生的本性,并非皆善,受圣人之道教化,日夜诵读经书,习得圣人德操。文吏自幼练笔墨,只需动手练习便可行,不诵经书篇章,不听仁义之语。长大后成为文吏,舞文弄法,为已徇私,竭尽全力追求权力和利益。审事则受贿,治民便搜刮,身居权位则滥用其权,得皇上宠幸即出卖将官。一旦为官,戴华丽帽冠佩锋利宝剑;任职一年,田地房屋一并而获。他们的本性并非都坏,是其所学所为违背圣人教化。所以按儒学之道学善,受教化而仰慕仁义,志向与节操则高尚,才智变得高明。长官若见则明显会重用儒生:东海的相宗叔庠,广召幽隐之士,春秋会飨,设置三等科第,依等级递补缺吏,一府官吏,儒生占十分之九。陈留太守陈子瑀,广开儒生进阶之路,列入各曹掾史,皆能教授儒学经书。掌管书簿的文吏,占十分之一二。两位长官皆知晓道与事之理,亦知晓把握儒生文吏作用多少的数量,故而世人称赞褒扬其名声,以书记载他们的作为。

【小议】

凡官府之门,有高官亦有小吏。高官未必是儒生,小吏未必不读书。王充生于东汉,而汉室自汉武帝始,极重儒家之道,崇尚儒学的读书人因之得入仕展志的机会。转逢直于麻间,有其自直内因,亦有麻所簇之外因。白纱“入缁”而黑,实在是因白纱极易被他物浸染,于人而言,便是意志极其薄弱。王充因儒生尊圣读经而赞之,却尽贬天下文吏,斥其弄法、徇私、追官逐利、鱼肉百姓,极尽嘲讽指责,实在是有些过了。史传东海相宗叔庠、陈留太守陈子瑀皆为偏隅之官,未见有大作为,若是他们当真崇儒重经,在府中养了一些儒生,不足为奇,只能说是二人的心性如此。


王充(公元27年-97年),字仲任,东汉时期思想家,唯物主义者。

《论衡》共三十卷,八十五篇,其中《招致》篇仅存篇目,实存八十四篇,是东汉思想家王充重要的唯物主义著作,展示了一定的唯物主义思想,但也包含了一些重“命”思想。《论衡》的出现,在中华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由于作者身处的时代使其世界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并不影响其著作的历史重要性。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研究和对待历史经典和思想文化的科学态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诸子百家各有千秋。品读国学经典,从中汲取有益养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