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要略30:大黄附子细辛汤、甘草干姜汤、三物小白散、赤丸、大乌头煎、大青龙汤、小青龙汤。

 厚德载物乾 2019-10-17
 概要:大黄附子细辛汤(下焦寒实便秘不痛苔白尿清),甘草干姜汤(中焦寒实),三物小白散(上焦寒实),赤丸(寒气厥逆,四逆全身水肿),大乌头煎(最热的药,乌头蜜、桂枝乌头汤,寒疝,整个身体里寒腹胀绕脐痛吐白津),大青龙汤(里热外寒),小青龙汤(里寒外寒)。

赵学敏

01

条辨十五: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汤方

大黄三两,附子三枚(炮),细辛二两。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若强人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

此方实为大黄附子细辛汤,用于小肠、大肠的寒实(堵而不痛)。

大便不出来,分为热实、寒实两种。
  • (1)热实:承气汤,小便黄、燥热,五天不大便腹痛,脉洪大,舌黄、干,严重时舌苔发黑、翘皮、干,发狂奔走。

  • (2)寒实:大黄附子细辛汤,小便淡,五天不大便也不腹痛,大小肠不蠕动,脉细,舌苔白、湿,严重的舌苔也发黑且湿。


大黄附子细辛汤,炮附子3钱,细辛2钱,大黄3钱,五碗水煮成二碗,分三次服完。

上中下焦的寒实
  • (1)下焦寒实:大黄附子细辛汤。

  • (2)中焦寒实:甘草干姜汤。

  • (3)上焦寒实:三物小白散。


02

条辨十六:寒气厥逆,赤丸主之。


赤丸方
茯苓四两,乌头二两炮,半夏四两洗,细辛一两。
右四味,末之,内真朱为色,炼蜜丸如麻子大,先食酒饮下三丸,日再,夜一服,不知,稍增之,以知为度。

寒气厥逆与四逆的区别
  • (1)四逆为手足冷一直到肘膝,四逆汤,生附子、干姜、炙甘草。

  • (2)寒气厥逆为四逆加全身水肿,赤丸。


赤丸
  • (1)乌头去寒,茯苓利水,半夏止呕;细辛热药,让小肠温度起来,降水止咳排水,壮胆气,止牙痛(寒到牙缝)。

  • (2)一斤药丸,加一指甲盖朱砂,即一颗药丸大小的朱砂,撒上,摇匀。

  • (3)一次服用10-20颗。


寒气厥逆,病人吐出的气都是冷的,全身水肿,手脚冰冷,脉非常细。

03

条辨十七: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相搏,即为寒疝。寒疝绕脐痛,若发则白津出,手足厥冷,其脉沉紧者,大乌头煎主之。


大乌头煎方
乌头大者乌梅,熬去皮,不必㕮咀。
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二升,煎令水气尽,取二升,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差,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

大乌头煎,是经方中最热的药。

腹满,非腹痛。脉弦:有水有寒。寒束到,阳气无法动,则会恶寒。

大小青龙汤
  • (1)大青龙汤:里热外寒。身体里热,外面脉弦紧,表面上寒,微恶寒,里面热,舌头黄,肺里热,有咳(喘)。

  • (2)小青龙汤:里寒外寒。肺里冷,脉又弦紧,有咳(喘),不渴、舌苔白。


寒疝:
  • (1)定义为上中下都寒。

  • (2)身体里面整个寒,才会用大乌头煎,小青龙只用于肺寒。

  • (3)此疝与西医的疝气、肠子下坠无关。

  • (4)会绕脐痛。

  • (5)白津:即肺中津液出来,嘴里吐口水多。肺和肝有阴实(肿瘤),肺阳要入肝阳,有阴实阻在内,无法入阴,则回逆,到口中,口水多。或白色阳津入脏遇有寒而不能入,往外走。

 

  • (6)燥热:为阴阳分隔,病人低烧。每天只2个时辰燥热,代表还有机会救治,若燥热时间变得越来越长,代表阴实加重,只剩2个小时不燥热,为要死。


大乌头煎
  • (1)乌头:煮之前,不能咀嚼,有毒。

  • (2)临床:乌头一两,三碗水煮一碗,加2碗蜜。或者两碗水煮成一碗,加一碗蜜。2煮1速度快,毒性药性未完全出来,则可少放蜜,蜜用于解毒。

  • (3)乌头加热,毒性减弱,蜂蜜解毒,双重作用,毒性已经很轻。

  • (4)乌头蜜,一次一平汤匙,不能一天内多次服,第二天再服,混在桂枝汤中服用。桂枝乌头汤:桂枝汤+一汤匙乌头蜜。(桂枝汤:桂枝三钱,白芍三钱,炙甘草二钱,生姜三片,红枣十枚劈)

  • (5)乌头蜜,用于寒疝白津,脉沉紧,里寒很盛,上中下都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