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症状】脾阳虚证

 华北老狼 2019-10-19

1、泄泻

或由于暴注水泻,短时间内即导致脾阳大虚;更多见于慢性腹泻,病程日久,饮食不化,缠绵不愈,时轻时重,腹痛隐隐,得温则舒。多由于素体脾胃虚弱,阴寒内生所致。治当调理元气,温中健脾,元气充足,脾阳来复,其泻即止。方用养胃煎、温胃饮(《景岳全书》)加减。若由于过食生冷,阴寒内盛,凉遏冰伏,重伐脾阳,致使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泄泻清稀,腹满而痛,脉来沉紧,或兼呕吐不止。治宜温中祛寒,健脾补气。方用理中汤(《伤寒论》)加减。

2、痢疾

久痢不愈,因寒积久滞肠中,腹冷隐痛,下痢稀薄而带有粘冻,且遇寒即发,治宜温中散寒,消积导滞,先以温脾汤下讫,后以健脾丸补之。

3、脘腹疼痛

因中阳式微,阴寒内盛,脘腹急暴疼痛,得温痛减,遇冷更甚,或兼呕吐不能食。治宜温中散寒。方用附子粳米汤,甚者用大建中汤(《金匮要略》)。

4、痰饮

由于脾阳不足,气化无权,不能行水,则水饮内停心下,胃中振水有声,脘腹喜温喜按,胸胁支满,背部寒冷,心悸气短。应予温脾化饮,方用苓桂术甘汤。

5、水肿

则水肿以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小便不利,由于牌阳不足,气不化水,以致下焦水邪泛滥。其治应温运脾阳,以利水湿,方用实脾饮(《济生方》)。

6、臌胀

其症状见单腹胀大,青筋外露,小便不利,或下肢水肿,小便不利,脾胃为后天之本,升降之总枢,脾阳一虚,脾运不健,则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浊气在上,则生胀,臌胀之病由此而成,宜温补脾阳,化气行水,方用调中健脾丸(《沈氏尊生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