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培生专题2 | 关振军:王培生宗师大气磅礴铸就时代武魂

 青青CCB 2019-10-20

本文为原北京市吴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海内外吴式太极拳联谊会会长关振军先生在2019年10月13日纪念王培生先生诞辰100周年大会上的发言,标题为编者所加。

各位领导,各位同门:

尊敬的余功保先生、王洪恩先生、钱锋先生、刘伟先生、穆雅玲先生、刘树春先生、李秀人先生、各位武林名家、尊敬的吴式太极拳同门、来自上海、江苏苏州、吉林长春、黑龙江、北京的朱方泰、李红东、邱万瑞、姜保周、张志红先生(女),各位拳友!
尊敬的《中华武术》《世界太极》《全球功夫》《武魂·太极》各大媒体的先生们!
参加纪念大会的王培生脉系的各位同门,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大家聚集在北京黄河会议中心,举办当代著名武术家、武学大家、太极技击实战家、吴式太极拳第四代宗师王培生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缅怀王培生先生对中国武术所做的贡献。
王培生先生是一位专为武术而生的传奇人物,正如原国家体委主任、中国武协主席徐才先生题词所言:“孜孜一生传武术,赫赫大名扬天下。”
王培生先生1919年生于河北省武清县小韩庄村的一个贫苦农民之家,幼年随父母到北京,父亲是一位水暖工。王培生从少儿时期就酷爱武术,从九岁起学习翻腾功、教门弹腿、尹氏八卦掌,12岁正式拜杨禹廷为师,学吴式太极拳,又有幸得师爷王茂斋的精心传授,全部继承了吴式太极的精髓。上世纪30年代,他在少年时期成为北京太极推手神童;40年代,青年时期成为太庙五虎上将之首;50年代成年时期为北京南城拳坛领袖。青年时期又有幸向韩慕侠等武术名家学习了形意拳、程式八卦掌、刘式直趟八卦掌、八极拳、李式太极、通臂拳等,他精通各种拳艺,达到出神入化之境。
1947年,他与高瑞周、马逸林、张立堂结为金兰,成立汇通武术社,任副社长,广传中华武术。1954年同葛馨吾合作成立群众武术社,任社长。以后在国家机关、大专院校教拳,多次在国家组织的武术比赛活动中担任评判员、裁判员、仲裁员。1981年在中日武术交流中战胜日本一流武术家,轰动全国。而后他在全国各地传拳,并到美国、日本讲学。他潜心研究武学20余年间,先后出版了《吴式太极拳》(中文、英文版)、《太极拳的健身和技击作用》、《吴式太极拳诠真》、《三才门乾坤戊己功》等十多种著作,成为名副其实的一代武学大师。

技击实战的胜负是一个武术家武艺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他所代表的那个拳种能否立足于武林并得以广泛传播的重要条件。王培生先生用自己的实战事例使吴式太极拳立于武林,名扬天下,他是正宗的吴式太极第四代宗师。王培生先生亲传弟子260多人,再传1400多,三传弟子2500多人......现在已经有五传弟子(吴式太极拳第九代、印诚功法第六代)。
我用一副对联概括王培生宗师的武学成就:
一代宗师、推手技击、桃李满园、功传六代;
武学大家、继承创新、著作等身、名冠中华。
王培生先生对中华武学的重要贡献,在于他在中国武术发展中勇立潮头,敢为人先,提出很多新建树。

王培生先生在中国当代武术史上可以算作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大家称他是武术的大宝库,是一位罕见的、本质意义上的、真正的武术家,名副其实的武学大师。他一生对武学的建树之多,有如千手观音,持无数器、做无数法、尽无数意,狂花纷纷,时时显现灿烂的光辉,让后人永久记忆。
王培生先生一生光明磊落,正直诚信,他对武术事业,特别是对太极拳的发展坚定不移、艰苦卓绝、奋斗不息。作为一个没有铁饭碗的纯民间拳师,他身居陋室几十年,而造就成一代武学宗师,大气磅礴地铸定了一个时代的武魂。他淡泊名利,对几十年的坎坎坷坷总能泰然处之,他对于人生百味看得透、想得开、放得下、得大自在。真正实践了古人所云:“大德不言,坦荡而已。”
王培生先生铸就的武魂永远留在了人间!王培生先生的尚武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里!王培生先生对众人健康的恩泽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我们将踏着王培生先生的足迹把中华武学发扬光大,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感谢各位名家光临大会!
感谢全国各地、世界各地的门人对大会的支持!
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