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轻女性心悸十年,其心电图的诊断....

 伟大周 2019-10-22

心悸是指静息状态下或日常活动中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慌感,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感。当心率加快时感到心脏跳动不适,心率缓慢则感到心脏搏动有力,心律可规则或不规则。长期反复心悸会诱发哪些疾病呢?患者的心电图应该如何诊断?小编分享一个经典病例,供大家参考。


病例资料
主诉:患者,女,20岁,以'阵发心悸病史10余年,加重2 h'入院。

病史资料:患者10年前无诱因出现心悸症状,活动后明显,渐不能进行中等以上体力活动。曾测量静息心率可达150 次/min,未诊治。2h前因饮啤酒500 ml并情绪激动后心悸症状加重伴呼吸困难、 胸闷,伴有恶心、呕吐,既往体健。

查体:BP106/79 mmHg,P159 次/min,R23 次/min,T36.9℃。

辅助检查:血常规、肝功、肾功、心肌酶谱、离子均正常。NT-proBNP为482.52 pg/ml。

心脏超声:左房34 mm,左室61 mm,EF 46%。

 心电图:入院心电图(图1)显示为宽QRS波心动过速,电轴左偏, QRSⅡ、Ⅲ、aVF负相,QRSV1直立,提示为起源于右室心尖部室速。

图1△

给予艾司洛尔静脉点滴后,用药后心电图(图2)可见P'Ⅱ、Ⅲ、aVF负正双相,PV1直立,提示为起源于心房间隔下部的房性心动过速。

图2△
初步诊断为心律失常,给予口服抗心律失常治疗:比索洛尔2.5 mg~7.5 mg,qd;胺碘酮0.2,tid。

用药两周后心电图又有异常(图3),宽QRS波图形,心室率与心房率基本相等(110 次 /min),P'Ⅱ、Ⅲ、aVF呈负正双相,P'aVR呈正负双相,与初诊时心房激动起源于一致。QRS波群时限0.12 s, QRSⅡ、Ⅲ、aVF直立,同时记录的V1导联呈类左束支阻滞图形,其与初诊时QRS起源部位不同,提示心室激动起源于右室流出道。RP’间期无规律,呈房室分离。

图3△

图4,窄QRS波图形,心房起源部位与图3一致,且P’R 间期基本一致,说明窄QRS波是心房冲动经房室结呈 2:1、3:2下传。

图4△

再次证实,本例患者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存在房室阻滞,图3出现的与心房频率一致的宽QRS波不是经房室结1:1传导。因此,该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诊断双重性心动过速(房速、室速)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
 
患者初诊治疗前可见宽QRS 波心动过速,因心室率达150 次/min,心房节律无法辨认,经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后宽QRS波心动过速终止,出现频率近似的窄QRS波心动过速。特别是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2周后记录的动态心电图,心室率只有110 次/min,因此可明确辨认心房节律,心电图显示宽QRS波心动过速与初诊时异位房性心律失常并存,且二者没有传导与被传导的关系,充分提示为双重性心动过速。

此外,动态心电图宽QRS波心动过速时,QRS波群肢体导联的形态与初诊时不同,因高度怀疑本例患者右室存在多个异位节律点,后经心内电生理证实患者的确存在多源室性心动过速、右室室性心动过速。

回顾患者病史不难发现,其阵发心悸病史已有10余年,静息心率可达150次/min,且10年间症状渐重,逐渐不能进行中等以上体力活动。说明该患者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的直接原因是心动过速,高度提示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本例患者即有房性心律失常又有室性心律失常,比单纯一种心律失常更为严重,也更易引发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的治疗主要为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射频消融治疗。
 

总之,对于有心脏扩大、心衰的患者,如长期性存在频繁发作的(10%~15%/d)无休止性室上速、 房扑、房颤、无休止性室速等,应考虑其存在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的可能,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如符合射频消融术指征,可进行心律失常的根治,阻断心肌病的进一步发展。

来源:心电图杂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