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肉”和“白肉”的营养之争,我们该如何选择?

 九州君子好人 2019-10-22

畜肉类包括猪、牛、羊等的肌肉、内脏及其制品。畜肉的肌肉颜色较深,呈暗红色,故有“红肉”之称;而禽肉及水产品动物的肉色较浅,呈白色,故又称“白肉”。

“红肉”和“白肉”的营养之争,我们该如何选择?

那么红肉和白肉到底应该怎么选择呢?

一.“红肉”

畜肉类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B族以及铁锌等矿物质。其氨基酸的组成与人体需要比较接近,所以营养价值较高。在畜肉类里,猪肉的脂肪含量最高,平均为18%左右,羊肉次之,牛肉最低。

其实同样是瘦肉但是脂肪含量差别也较大,如牛里脊肉中的脂肪含量为0.9%,而猪里脊中脂肪含量可达7.9%。

“红肉”和“白肉”的营养之争,我们该如何选择?

目前我国居民肉类摄入仍然以猪肉为主,平均每日摄入量为50.8g,占畜、禽肉总量的64.6%。由于猪肉的脂肪含量较高,饱和脂肪酸较多,不利于心脑血管病、超重、肥胖等疾病的预防,因此应降低其摄入的比例。瘦肉中脂肪含量相对较低,因此提倡吃瘦肉。

“红肉”和“白肉”的营养之争,我们该如何选择?

二.“白肉”

鱼、禽类即西方所称的“白肉”,与畜肉相比较,脂肪含量相对较少,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特别是鱼类,含有较多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预防血脂异常和心脑血管疾病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宜最为首选食物。

什么样的烹调方式可以很好地保留肉类的营养呢?

1. 鱼类和其他水产类常采用的方法有煮、蒸、烧、炒、熘等。煮对蛋白质起水解作用,对脂肪含量影响不大,但会使水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溶于水中,因此汤汁不宜丢弃。蒸时食物与水接触少,所以水溶性营养素多的损失也比较少。

“红肉”和“白肉”的营养之争,我们该如何选择?

2. 畜、禽肉的烹调方式较多。炒的方法在我国被广泛使用,其中滑炒和爆炒在炒前一般要挂糊上浆,对营养素有保护作用。炖是可以是食物酥烂脱骨。焖是采用小火长时间加热使原料成熟。炖和焖可以使蛋白质轻微变性,纤维软化,胶原蛋白变为可溶性白明胶,是人体更易消化吸收,但是加热时间过长会使对热不稳定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破坏增多。

“红肉”和“白肉”的营养之争,我们该如何选择?

有一些烹饪的保护措施可以减少营养素的流失。比如加醋,有些维生素有耐酸不耐碱的特性,因此在菜肴中放些醋可以起到保护这些维生素的作用。醋还能使原料中的钙溶出,增加钙的吸收。

不管选择什么肉,适量才是最重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