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泉 · 老厚呾白】怀念牛

 风吟楼 2019-10-27

作家专栏

怀念牛

我也骑过牛,那种感觉并没有想象中舒服,总觉一颠一颠的随时会从牛背上滑下来。

01

那一年我到大同,并不知道那里的博物馆陈列有原牛的头骨,那头骨据说已有7万年的历史了。关于牛的起源,我以为同人类的起源没有什么分别,随着考古学家的不断发现,以及各类学科技术的跟进,结论总在不断变化。从古代的文献里可知,牛最早是用来作运输以及祭祀、食用的,后来才用于农耕。牛是乡村最常见的动物,本来不值得一提,但因我在乡下生活过,对它也就有了别样的感情。

黄昏时分,我爱站在路边,看赤脚的农民牵着皮毛冒着青光的大水牛,叭哒叭哒地大踏步走来。水牛刚饮过水,肚子两侧被撑得像个巨大的括弧。

02

在农耕社会,牛的地位颇高,清顺治《潮州府志》载:“立春,有司迎土牛于东南郊,士女聚观,多以豆谷洒之。”就是以豆、谷去抛掷它,到了立春日,由父母官鞭碎土牛,叫作“鞭春”。人们争拾土牛碎片,把它放在牛棚里,放在猪圈里,放在鸡寮里……“以利其六畜”。

冬至,潮汕人将其视为“小年”,家家户户要吃汤圆,当地叫冬节丸,吃完冬节丸,就算长了一岁。说来有趣,人们不仅自己吃了,还要请耕牛一块享用,这有点类似于给猫喂萝卜。牛应该是不会吃的,至多也就伸出舌头来舔舔上面的红糖汁。还有些地方,人们在耕牛的两角、脊梁和尾巴上各粘上“一”字形的冬节丸3枚,一共12枚,象征着一年的十二个月,祈求耕牛膘肥肉壮,体健力大,能多多造福人类。

古人认为,牛拥有“五行”中土属性和水属性的神力。水能生木,所以牛的耕作能使农作物茁壮生长,土又能克水,古人喜欢在治水之后设置铜牛、铁牛以镇水魔。清代的潮州府,有官员将牛视为“镇桥御水”的神物,铸了两头鉎牛,分置于湘子桥的东墩和西墩之上,想不到百年之后,东墩的鉎牛竟被洪水冲得无影无踪,也不知道谁编了首歌谣,一直流传至今:“潮州八景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楼台廿四样,二只鉎牛一只溜。”这只鉎牛到底去了哪儿,谁也不知道,于是就有了一些神话传说,它们往往诞生于人们的“不知道”。

03

可以说潮汕人对牛,一方面是崇拜它,另一方面又大啖其肉,这种矛盾的情感很是特别。潮汕地区的牛肉丸、牛肉炒粿条、牛肉火锅等,早就出了名的,你到那儿去不吃吃牛肉,仿佛就像到了蜀地不吃辣菜一样令人惋惜。不过牛是有灵性的动物,倘若叫我宰牛,我是断然下不了手的。作家石舒清有篇小说叫《清水里的刀子》,就让你见识了牛的灵性。老人死了老伴,儿子决定宰掉老牛为亡人举念,传说若是举念端正,牛在被杀的前三天就会在清水里看到与它生命有关的那把刀子,自此不吃不喝,以使“自己有一个清洁的内里,然后清清洁洁地归去”。小说对人生终极意义的追问和对死亡充满宗教哲学意味的思考,读后叫人难忘。

04

不过“世上牲畜世上用”,牛大多避免不了这样的命运。小时我曾亲眼见到乡人宰杀耕牛,孱弱的老牛仿佛一早就知道,眼里流着泪,被大汉用大铁锤对准太阳穴猛击,凄然倒地,再经受一刀刀的切割,筋肉热气腾腾又弥漫着血腥味儿。那些围观者自觉地背着手,大概是想要请求牛的谅解,自己不是不帮它,而是束手无策。我想人们之所以觉得心虚,是因为他们皆明白吃进嘴里的米饭也有耕牛的一份功劳——有首叫《病牛》的古诗就颇能概括牛对人类的忠诚和贡献:“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精疲谁复伤。但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同样是东方文明古国,牛在印度却受到非比寻常的待遇。印度人敬牛如敬神,牛可以在城里闲逛,甚至横冲直撞,行人和汽车都得给它让路。在乡村,它们大摇大摆地走到田间饱食谷物,或者吃树上的果实,农人不得驱赶。据说当母牛不能自己寻觅食物时,还会被带到养老院供养起来直至终老,这样的优待远远胜过于当地的普通民众。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爱以牛的精神自策自况,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自不必说,齐白石老人也自称为“耕砚牛”,李可染先生一生酷爱画牛,寥寥数笔便能生动地再现牛的情态体态动态,尤为难得的是,将其质朴踏实的本性和充满泥土气息的特点刻画得入木三分。他曾在作品的跋语上精确地道出了牛的种种优点:“牛也,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逞强。终生劳瘁,事人而安不居功。纯良温驯,时亦强犟,稳步向前,足不踏空,形容无华,气宇轩昂,吾崇其性,爱其形,故屡屡不厌写之。”这也许就是他将画室命名为“师牛堂”的缘故吧?

厚圃,原名陈宇,号厚堂。作家,画家,创作有小说、随笔多种。曾获台湾联合文学奖、广东省小说奖、广东省青年文学奖等。美术作品参加加拿大“东方足迹”三人展等,曾获亚洲美术双年展银奖等。

作家简介

文 | 厚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