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学课本‘阅读与思考’模块学习指导的研究”结题报告

 芳草屋845 2019-10-29

“数学课本‘阅读与思考’模块学习指导的研究”结题报告

执笔:李戬 审定:张杰

一、研究背景

初中数学教材中的有很多章节后面都有阅读与思考,但是在很多农村学校教师却没有带着学生去学习这一部分内容,因为它与我们的教学考试内容无关。如果我们带领学生去学习这一部分的内容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拓展了学生的数学阅读空间。对学生理解数学,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研究现状

(一)国外的研究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已经通过网络阅读了大量关于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相关书籍,目前看国外研究现状与水平,发现虽已对数学阅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达成了共识,但是概念化的描述和理性化的阐述占了绝大多数,缺乏深入教学一线进行实质性操作和研究的案例。比如:《数学阅读——现代数学教育中不容忽视的课题》中,对阅读重要性阐述得较多,但具体的可操作的实施方法、策略却没有。

(二)国内的研究

在国内,在国内研究方面,有一部分学校比较注重开展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研究,也能看到一些老师写的理论文章,但在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方面,多数老师习惯出示题目后,指名思维快的学生读题或者自己直接泛读一遍,紧接着就开始让学生“开工”,教师没给学生留阅读的时间,学生缺乏自主阅读思考探究的意识,懒于动脑思考感悟,以他人的认识代替自己的见解,过多依赖于老师的讲解,,缺乏自己的思考,教师的付出多,费时费力却效果不佳。在各种各类的数学公开课上,老师总感觉学生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自主学习能力差,不敢放手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得新知,该阅读的时候不是被教师代替就是电脑课件代替,学生读的机会少,甚至一节课,学生没有机会读课本,课堂上往往是学生听的多,而读的少。学生方面,教师出示题目后,学生粗略看一眼,不能认真阅读题目条件和问题,就匆忙下笔做题。教师也不纠正学生的这种学习行为,只要学生题能做对就认可。这种教学现状,不利于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目前初中学生使用的教材,是许多教育专家依据新的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结构来组织编写的,编写过程中,一定考虑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应该是能看懂的。因此,我们将利用现行教材开展阅读教学,在具体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可行性操作方法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希望有所突破。

三、研究内容

我们每个参与研究的教师都带了两个班级,选定其中一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数学课本“阅读与思考”模块学习指导,另一个班级不进行数学课本“阅读与思考”学习指导。对使用的班级,定期考查数学素养、学生学习态度、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课堂参与程度、学生成绩提高幅度、教师课堂体会、教师专业成长等指标,和没有使的班级进行对比,数学课本“阅读与思考”模块学习指导能产生什么影响?

具体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研究:

1.课内教学中的应用。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具有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特点,所以初中学生完全可以以自己的能力进行阅读和理解,所以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就是为学生列出指明阅读方向的提纲,那么学生就可以主动地、积极地去阅读、去发现问题,最终达到针对知识掌握的效果。教师要明确提纲必须要让学生达到导读、启思、点悟、运用的作用。其中导读就是引导学生怎么读、读什么;而启思就是启发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应多去思考、多去想;点悟就是引导学生针对资料中的难点进行理解和掌握,让学生真正做到理解;运用是指学生可以从阅读中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也就是让获得的知识真正的可以去解决问题。

2.课外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有时未必能达到完全的通透,并且学生针对某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未必扎实,所以重读以及整理就是解决课堂中不明白问题、巩固知识的最佳的手段,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课后重读的以及整理归纳的良好习惯。重读和整理可以起到以下几点作用:

  (1)重读可以让学生针对课堂阅读中一些不是很明白的问题进行重新的阅读和理解,通过二次阅读学生可以重新针对内容进行品读,由此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

  (2)重读和整理可以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得到条理化、系统化的整理。学生通过重新阅读可以有效的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自己阅读学到的知识在脑中进行系统的分类和整理,由此让学生思维达到清晰的状态。

  (3)重读和整理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对于学生来说,很多知识不是阅读一次就可以完全扎实的记忆,一次阅读很可能会造成学生的遗忘,所以重读和整理就可以有效地让学生针对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达到真正的主动记忆。

  (4)重读和整理可以有效地让学生针对知识进行总结。学生通过重读和整理就可以让学生回忆课堂中所学的内容,并在脑中针对内容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和对比,并利用现有的知识和实际问题进行结合,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

四、研究目的和意义

新课标指出教师除了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以外,还应培养学生出色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也就是说教师必须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同步进行培养才能达到新课标的标准,同样也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

在初中数学中,课本教材中的很多章节的最后都配备了相应的“阅读和思考”资料,这些知识是针对学生课堂中知识的一种延伸,所以教师必须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来进行阅读和理解。只有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课程中的内容才能更好地了解“阅读和思考”资料中的内容,并且通过一定时间针对“阅读和思考”的练习,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也可以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如何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认识“阅读和思考”中的内容就是教师应该研究的问题。

从社会层面分析。

促进教育公平,共享教育资源。在我县,城乡教育极不平衡是不争的事实。数学课本“阅读与思考”学习指导的研究,为打破这一现状提供了可行的途径,这是因为,通过本次活动,我们既可以集中我校优秀教师探讨“阅读与思考”学习指导的方法,还可以搜集全国优秀教师的“阅读与思考”学习指导的方法,按需传给学生,学生便可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性的阅读学习。

从学生层面分析。

1.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参与者。”因此,在阅读初期,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复习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创设最佳情境,形成阅读预期。问题情境对于学生来说,是引发认知冲突的条件,对于教师来说,是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手段。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如意外的情境,不对应情境,选择的情境,冲突的情境,反驳的情境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的理智和情绪处于启动状态。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

从教师层面分析。

1.农村教师为学生提供了选择学习、重复学习的素材,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2.数学课本“阅读与思考”学习指导,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教师有精力加强教学研究,促进教师的成长,提高教学水平。

3.促进教师自身发展。

初步认为《数学课本“阅读与思考”学习指导的研究》有以上几个方面的意义。

五、理论依据

1.对“阅读”的界定

数学阅读过程是一个完整的心理过程,包括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里活动因素。同时它也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像,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但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学生阅读数学不会像阅读文艺小说那样轻松有趣,相反会感到枯燥乏味,意志力薄弱的学生就会选择放弃,因而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尤为重要。

2.对“思考”的界定

思考是让学生围绕重点﹑难点﹑疑点,充分展开联想,将阅读内容与已懂的知识﹑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将抽象的概念﹑原理与感性的形象的事物联系起来,这样就会大大提高阅读的效果。

研究思路及方法

本课题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行动研究法、教学科研方法等。

1.案例分析法

案例:案例是有价值的教育教学事件与情境, 是有启发性的“教育故事”。个案研究法是指选取一定的个人,团体机构或教育教学事件为对象,以其在“阅读与思考”应用实施中发展变化为内容,运用丰富的材料,分析研究其发展变化的原因或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案例的特点:(1)典型性;(2)真实性;⑶反思性;⑷可读性

案例的基本结构:主题与背景、核心理念、常见问题、困扰事件

2.对比分析法:通过两个班级学习阅读与思考和不学习阅读与思考的对比。对比内容: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的变化、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成绩、)。发现学习阅读与思考有没有优越性?问卷调查,获得第一手数据资料。

3.行动研究法:包括研究思路、研究思想、研究方式,建立一整套实用的研究体系。组长带领,组员积极参与,开展课题调研。

4.教学科研方法:教学反思,校本教研,专家引领。

(1)教学反思

反思操作的形式:通过总结学习阅读与思考在教学中的更大作用。

(2)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的主要类型:①教学型研究(常规型教研):以教学为中心、线索、出发点和归宿,研究附属、依附于教学(缺乏独立性和独立价值),服从、服务于教学。②科研型研究(专题型教研):以“课题”为载体,研究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独立价值。③学习型研究(成长型研究):研究的着眼点:教师的专业成长。

(3)专家引领

七、研究步骤

第一步准备阶段(2018.3—2018.7)调查研究、制定初步方案。

完成案例收集、制定方案、收集资料。

成果:立项申请书,初步方案。

第二步初步实施(2018.7—2018.8)利用方案进行研究,完善方案。

完善方案,进行相应的研究,形成阶段性论文。

成果:开题报告,实施方案、制度。

第三步全面实施(2018.8—2018.12)完善解决方案、完善材料、扩大研究。

进行相应的研究,形成中期报告,扩大研究。

成果:中期报告、实施策略、论文撰写

第四步总结鉴定(2019.1-2019.10)针对研究成果,召开课题实验、研究与总结交流会议。

写课题与工作总结,结题报告,形成总结性论文。

成果:结题报告、论文集、成长案例等。

对课题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报告,发表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论文,同时做好课题结题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

八、人员分工

参加本次课题研究的人员结构合理,都是来自中学工作的一线教师,并且以中青年教师为主。

李戬负责课题整体规划,拟定开题报告、课题研究方案、操作方案,负责合作研讨材料,撰写结题报告,全面负责课题的实施,张杰具体落实课题研究工作,李伟负责案例分析材料,陶利、王蕾、刘云飞、闫建晓、张杰负责问卷调查材料,王锐敏负责查收各种材料,张琴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具体分工如下:

王锐敏:负责九年级上册《黄金分割》、《旋转对称》的教学和论文撰写。

李戬:负责七年级下册《一次方程组的古今表示及解法》、《用求差发比较大小》、八年级上册《型式子的英式分解》的教学和论文撰写。

李伟:负责七年级上册《数字I与字母X的对话》、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的证明》的教学和论文撰写。

张杰:负责七年级上册《几何学的起源》、九年级下册《推测滑行距离与滑行时间的关系》的教学和论文撰写。

张琴:负责七年级上册《“方程”话史》、八年级下册《海伦

——秦九韶公式》的教学和论文撰写。

王蕾:负责七年级上册《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八年级上册《为什么药证明》、八年级下册《数据波动程度的几何度量》的教学和论文撰写。

陶利:负责七年级上册《长度的测量》、七年级下册《用经纬度表示地理位置》的教学和论文撰写。

王雅:负责七年级下册《为什么说不是有理数》、八年级上册《容器中的水能倒完吗》的教学和论文撰写。

陈金铭:负责九年级下册《生活中的反比例函数》、《容山坡的高度》的教学和论文撰写。

范新璐:负责九年级下册《一张古老的“三角函数表”》、《视图的产生与应用》的教学和论文撰写。

张盼盼:负责八年级上册《杨辉三角》、八年级下册《费马大定理》的教学和论文撰写。

刘云飞:负责九年级上册《圆周率π》、《概率与中奖》的教学和论文撰写。

闫建晓:负责八年级下册《科学家如何测算岩石的年龄》的教学和论文撰写。

九、研究成果

(一)初中生对“阅读与思考”教学情况的调查

课题组采用自编的《关于初中数学“阅读与思考”教学的调查问卷》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发放问卷206份,回收有效问卷206分,对调查结果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论证,再结合个别访谈,总结出初中生对于数学“阅读与思考”教学的情况。

1.初中生认可“阅读与思考”教学模式

相比于教材内容,95%的学生对“阅读与思考”模块内容更感兴趣,非常喜欢把自己知道的数学趣味故事分享给自己的好伙伴的,反映出学生愿意尝试通过数学阅读来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进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学生更希望在课余时间或数学趣味社团活动时实施教学

选项“做成视频,看着屏幕上老师的讲解示范”占78%,可见学生喜欢老师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地去分析复杂的数学问题,这也反映了学习数学的“直观感知——理论升华——实践应用”的一个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相当一部分学生更希望依托数学趣味社团开展教学更有利于开拓视野。

3.“阅读与思考”模块的教学建议

通过问卷调查,不少学生提出许多建议,他们认为:多一些视频动画和图片,这样吸引人;多补充资料有利于拓展视野;也有的同学希望老师能在线问答,与学生有更多的互动,全方位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当然也有学生对数学“阅读与思考”的教学提出建议,比如“看老师详细的板书,思路梳理”、“教学语言可以趣味化”、“可以延伸到课外兴趣小组上讲解”等等,体现了学生多元化的需求。

(二)初中数学“阅读与思考”教学情况的实验研究

对于课题组成员,我们采用了整体实验的方法,通过实验,发现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生在堂上的参与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阅读与思考”学习指导的研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通过研究发现学生更喜欢数学课了,更喜欢研究和阅读数学书刊了。学生不再畏惧数学,课堂参与度大大提高。所有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学习数学,不再需要老师提醒或督促。

2.“阅读与思考”学习指导的研究最大限度地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课本“阅读与思考”时,都要求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同时,丰富了知识,获得了方法,扩大了知识面。

3.“阅读与思考”学习指导的研究促使学生个性化发展

“阅读与思考”学习指导的研究使学生不断获得个性化知识与技能,极大地激发学生个性化学习,有效提升学生解决复杂数学问题的自我效能感,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三)初中数学“阅读与思考”学习指导的研究有效促进数学课程资源开发和教师专业成长

通过“阅读与思考”学习指导的研究每位课题组成员老师专业素养提升很快,特别是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全体数学老师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极大地提高了搞好教科研的兴趣和信心。多位教师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获得县优市优的好成绩,县市级获奖论文、发表论文多篇。另外,课题组录制、搜集整理初中数学课本中“阅读与思考”优秀视频课百余节,建立了太和县三塔镇中心学校初中数学课本中“阅读与思考”成果资源库。整理出了《数学课本“阅读与思考”学习指导的研究》的论文集,研究案例集,优秀课堂教学实录等。

附1:课题组教师相关内容获奖论文

1、谈谈初中数学课本中“阅读与思考”学习的指导 李戬

2、浅谈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张杰

3、 初中数学“阅读与思考”核心素养体现及培养 王锐敏

4、小议初中数学课本“阅读与思考”学习指导 张琴

5、给“阅读与思考一个展示的舞台” 王蕾

6、小议初中数学课本“阅读与思考”学习指导 李伟

7、浅谈数学阅读与思考能力的培养 陈金铭

8、浅谈如何引领学生培养数学阅读习惯 王雅

9、解读初中数学课本“阅读与思考” 张盼盼

10、初中数学教材“阅读与思考”的教学价值和教学对策 范新璐

11、谈谈初中数学课本中“阅读”学习的指导 闫建晓

12、浅谈初中数学“阅读与思考”的思考 刘云飞

13、简谈初中数学“阅读与思考”的教学对策 陶利

14、浅谈初中数学阅读材料的作用 陶利

十、研究反思

数学课本中“阅读与思考”板块学习指导的研究,一般也只是讲授一个知识点,在系统性和完整性方面还显得较为薄弱。因此课题的研究不能仅仅流于表面,仍需注意知识间的系统性。

这个课题的研究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还可以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研究。如何不断充实和更新太和县三塔镇中心学校初中数学课本中“阅读与思考”成果资源库,如何在全县乃至全市推广,如何更好的服务于学生,也是我们进一步要思考问题。

课题研究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离不开我校老师的大力配合。在此,课题组一并表示真诚的谢意!

《数学课本“阅读与思考”

学习指导的研究》课题组

2019年9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