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衡水中学 | 我与“教育”的距离

 祥语文 2019-10-30


这样的一节汇报课,我准备了整整一天一夜,因为课堂内容是周测试卷的讲评,而不是新课的讲授,自己总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呆板想法:习题课讲不出什么花样来。提前询问过师父,师父在诗歌与文言文的课堂活动设计上都提供了许多新奇的想法与安排,然而真正在课堂上实施起来,诗歌尚可以基本做到,到了文言文就只想自己一个词接着一个词地“灌输”,直接导致了前半节课课堂氛围较好,后半节课一味地单纯授课,使得课堂的紧张度下降。同时,我在板书方面依旧不完整,主体是诗歌的分析,夹杂着文言文、成语的零碎板书,规划不合理。整体来看,自己对于课堂的把控能力与环节设计尚有缺陷,在后期会多加注意与训练。

在自我反思的同时,我也虚心采纳了同僚提出的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大到时间把控、课堂节奏、指导方法,小到板书设计、课件字体、教姿教态、知识点正误,事无巨细,受益匪浅。在此向提出宝贵意见的老师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除却在教学形式上的感悟与改进,一节汇报课,稍稍引发了我的一个思考——我的课堂距离“教育”还有多远?

陶行知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人工智能可以代替老师批改作业,互联网可以帮助回答问题,未来如果在人脑中植入芯片,知识根本不用教,但是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对学生思想、价值观的洞察和引导是机器无法取代的。教育,需要培养智商、情商,更要培养爱商。而我们今天的教育程序化的东西太多,复制的思想太多,忽略了教育与爱的关系。教育最大的目的是教育孩子学会爱人,爱己,爱国家,从艺术中体验到创意和想象力,从运动当中学会包容、学会团队、学会责任、学会面对失败、面对挫折,学会在冲突中解决问题,以应对未来的社会冲突。而这些也都是应该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不断渗透教给孩子们的。

教育是一个巨大的机遇,更是一个巨大的社会责任。也许我们的努力对孩子的今天改变不大,但是对孩子们的未来会非常大,对孩子们的改变就是教育。希望自己在未来的教师生涯中,能够求其理,得其道,不断缩小与教育之间的距离,实现真正的高中语文教育。

作者:袁一楠老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