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恨无水墨作品展

 泊木沐 2019-11-05

《怀人图》水墨直幅 55×28cm

止斋书写断想

张恨无

我是个懒散的人,近来越来越不爱说话,书写时常爱跟着自己的感觉,并不想理性地明确地说出个子丑寅卯来,从而体现出“学术性”。兴之所至,胡乱涂抹。最怕受外力的逼迫搅扰,当代的展览竞赛,耗神耗力,多非出于天性,于我大不适应。东坡有句“不将俗物碍天真”,吾辈红尘俗子,昔贤的风流潇洒,唯有仰慕而已。

《树下老僧》水墨直幅 41×21cm

艺术展示的风格形态,以别人看不出具体来自哪一家哪一派,其中又跳动着强劲的传统脉搏,方为高手。若仍斤斤计较于出自哪一碑哪一帖,否则即为野狐禅,斯为下矣,几不可与言。百花酿蜜、采铜于山似的形态塑造过程,其难度大大高于仅仅肖似一二家,后者还处在比较粗浅的“无我”学习状态,艺术贵在“有我”。

《竹》水墨直幅 105×40cm

我仍坚持大写意的创作理念。奇肆、雄浑、质朴、拙重又不乏灵动自然,是我向往的审美境界。要实现此目标,存在极高的难度。目前,我把它分散在不同字体的训练中。

人生有限,我会尝试各种风格的形成模式与尽可能多样的笔毫表现。但绝不固化于一端,永远在完善扬弃的过程中。这是段充满艰辛也令人神往的旅途。

《金鱼图》水墨直幅 93×31cm

现代人应有现代人的情感、品味、志趣,我仍会继续坚持现代派书法或者说抽象水墨的创作。因其最能表达生存在当代社会下的个体“我”的体验与状态,鲜活、微妙、复杂、深邃,这是传统书法欠缺的。故从此点上说,传统派无法与现代派作品相比拟。

《戏曲人物》水墨直幅 40×31cm

水墨画,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抒写胸中意气,兼为书法的调剂与补充,仍在古典范畴之内。我从此中收获了莫大的快乐,如果说我把书法作为人生的苦行修炼,水墨画则为我人生的玩耍游戏。

《宗布》水墨斗方 33×34cm

近年来的书写,篆书欲结合甲骨与金文,行笔沉稳而造型夸张;隶书欲结合东汉铭石书与简牍;小楷与大楷采用了完全不同的笔法。小楷仍追求用笔的精致与格调的高雅,大楷则在《姚伯多造像》《嵩高灵庙碑》《霍扬碑》《汝南王砖塔铭》等碑版中寻求脱化的灵感。行书欲摆脱赵之谦、于右任、何绍基等人的藩篱,追求线条洗练、结字宽博、气息高华爽朗的风貌。草书一如既往地倾注深情。

《灼灼其华》水墨横幅 35×69cm

在我看来,碑、帖没有明显的界限。碑中有帖意,帖中有碑质。没有必要站在各自的立场贬低、攻击另一方。写帖需要技法,写碑亦然。后者技法形成的难度更大且不易觉察。碑派中的“孩儿体”,往往需要更高更复杂的技法支撑。我愿我的书写最终呈现的理想形态是——很多人指着我的作品说:“这个人不会写字!”

己亥七月上浣于吴门小槐花馆旅次

《伴》抽象水墨横幅 69×135cm

《萌》抽象水墨横幅 81×50cm

《迹》行书横幅 135×67cm

《众生》行书横幅 135×67cm

《雷》篆书直幅 135×67cm

《人间世》行书横幅 70×138cm

《窗临墨沼扬雄宅;郭映云林谢朓居》行书七言联 137×34cm×2

可止《精舍遇雨》行书直幅 137×70cm

《大道四十九;上寿万八千》篆书五言联 137×34cm×2

《唐人格律三百首;老子道德五千言》甲骨文七言联 137×34cm×2

杜牧《长安秋望》草书直幅 117×33cm

金农《画竹题记》小楷横幅 34×53cm

临《异鼎》铭文 金文横幅 15×67c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