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诡论经典:庄子批孔子,句句皆暴击

 图书馆收藏文库 2019-11-06

庄子:战国中期人,出生约公元前369年,卒于公元前286年,终年84岁(绝对是古代长寿之人)。

庄子与老子被尊称为“老庄”,其学说是唯一能与儒家和后来佛家学说分庭抗礼的古代最伟大的学说。

诡论经典:庄子批孔子,句句皆暴击

庄周

孔子:春秋时期人,出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终年73岁。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其儒学思想基本上是中国主流思想。

诡论经典:庄子批孔子,句句皆暴击

孔子

庄子的出现比孔子晚一百多年,他和孔子一样都周游列国,但是他的思想却与孔子截然相反,并且对孔子提出了针针见血的批评。

在庄子著作《杂篇·盗跖》中,庄子以盗跖之口批判孔子。

篇中先说孔子因何而去见盗跖:孔子有个好友叫柳下季,柳下季有个弟弟叫柳下跖,被称作盗跖。盗跖聚众九千人横行天下,时常侵扰各国诸侯,所过之处穿室破门、掠夺牛马、抢劫妇女钱财、全不顾及父母兄弟,也不祭祀祖先。

诡论经典:庄子批孔子,句句皆暴击

庄周

孔子主动要求去劝说。孔子到了盗跖练兵之地,让人通报盗跖,然而盗跖听到孔子来了,顿时大怒,并让通报之人赶走孔子,同时带话给孔子。其中经典原句有:

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学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侥幸于封侯富贵者也。子之罪大极重!

白话文:你不种地却有粮食吃,不织布却有衣服穿;你整天摇唇鼓舌,惹事生非,用以迷惑天下的诸侯,使天下的学士全都不能返归自然的本性;而且虚妄地标榜尽孝尊长的主张,以此侥幸得到封侯的赏赐而成为富贵之人。你实在是罪大恶极!

孔子不得已报了柳下季的名字,盗跖才让他进帐一见,孔子先是夸耀一番盗跖,然后以城池和诸侯之位企图说服盗跖,然而盗跖却是这样说的。其中经典原句有:

1、夫可规以利而可谏以言者,皆愚陋恒民之为耳。

白话文:凡是可以用利禄来规劝、用言语来谏正的,都只能称作愚昧、浅陋的普通人。

2、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

白话文:喜好当面夸奖别人的人,也好背地里诋毁别人。

3、城之大者, 莫大乎天下矣。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汤、武立为天子, 而后世绝灭。非以其利大故邪?

白话文:城池最大的,莫过于整个天下。尧舜拥有天下,子孙却没有立锥之地;商汤与周武王立做天子,可是后代却遭灭绝,这不是因为他们贪求占有天下的缘故吗?

4、今子修文、武之道,掌天下之辩,以教后世。缝衣浅带,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而欲求富贵焉。盗莫大于子,天下何故不谓子为盗丘,而乃谓我为盗跖?

白话文:如今你研修文王、武王的治国方略,用以掌控天下的舆论,用你的主张传教后世子孙,你穿着儒雅的衣服,矫揉造作,用以迷惑天下的诸侯,而且你一心想用这样的办法追求高官厚禄,要说大盗再没有比你大的了。天下为什么不叫你作盗丘,反而称我是盗跖呢?

5、子以甘辞说子路而使从之。使子路去其危冠,解其长剑,而受教于子。天下皆曰:“孔丘能止暴禁非。其卒之也,子路欲杀卫君而事不成,身菹于卫东门之上,是子教之不 至也。

白话文:你用甜言蜜语说服了子路让他死心塌地地跟随你,使子路去掉了勇武的高冠,解除了长长的佩剑,受教于你的门下,天下人都说你孔子能够制止种种坏事。可是后来,子路想要杀掉篡逆的卫君却不能成功,而且自身还在卫国东门上被剁成了肉酱,这就是你那套说教的失败。

6、子自谓才士圣人邪,则再逐于鲁,削迹于卫,穷于齐,围于陈蔡,不容身于天下。子教子路菹。此患,上无以为身,下无以为人。子之道岂足贵邪?

白话文:你不是自称才智的学士、圣哲的人物吗?却两次被逐出鲁国,在卫国被人铲削掉所有足迹,在齐国被逼得走投无路,在陈国蔡国之间遭受围困,不能容身于天下。而你所教育的子路却又遭受如此的祸患,做师长的没有办法在社会上立足,做学生的也就没有办法在社会上为人,你的那套主张难道还有可贵之处吗?

盗跖又搬出黄帝不能全德、尧不慈、舜不孝、禹偏枯、汤放其主、武王伐纣、文王拘羑里,此六人皆为追求功利迷惑了真性。伯夷、叔齐饿死、鲍焦抱木而死、申屠狄负石投河、介子推抱木烧死、尾生抱梁柱而死,此六人皆为名节而死,不珍惜身体和寿命。

最后盗跖对孔子说:“你孔丘所说的,全都是我想要丢弃的”

孔子无言以对,快速走出帐门登上车子,多次掉落拿在手里的缰绳,眼光失神,脸色犹如死灰,低垂着头靠在车前的横木上,颓丧地不能大口喘气。

诡论经典:庄子批孔子,句句皆暴击

庄子

庄子通过写盗跖,可谓把孔子批的畅快淋漓。盗跖在痛批孔子时引经据典,有理有据,让孔子无言以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