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吃药了血糖还高?

 一兵个人图书馆 2019-11-10

生病吃药不会有人认为有问题,包括有了糖尿病也要吃药。但是吃药糖尿病就会好吗?血糖就会好吗?

多糖友会问,为什么我吃药了血糖还会高呢?也有很多糖友说,为什么我吃药了,餐后2小时比餐后1小时血糖还高呢?对于这样的问题,往往我们会觉得没有办法用一句话两句话来解释清楚。今天就专门以文章的形式回答很多糖友关心的这个问题。
药没有用对
药物当然属于医生处方权利范围内,但是医生的处方通常也要根据您当前的胰岛、肝肾以及其他适应症来个体化用药。不仅考虑到身体生理方面的适应情况,可能还会考虑到经济性问题。比如根据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来选择最具性价比的药物。
当然了,还有一种药可能要根据您的饮食与血糖情况来制定。尤其是餐时胰岛素和胰岛素促泌类的药物。医生给到的方案通常是结合你饮食的情况来开具的。也就是说,假如你的饮食发生大的变化,餐后血糖也有可能发生大的变化。
还有药物的作用时间不同,本来是针对餐后1.5-2小时的血糖来进行控制的药物,假如用药时间不对,也有可能会与血糖高峰错过,导致药效没有和血糖变化匹配,导致控制失败。
吃饭没有吃对

血糖是血液中的葡萄糖,血糖中的葡萄糖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渠道,一个是食物当中的糖类,一类是来源于肝糖原,一类是非糖物质的转化。

图片来源于网络

食物中最多的来源是淀粉类食物,对于中国人来说就是主食类的食物,什么米饭、面条、包子、馒头、大饼、油条等等都属于淀粉类(碳水化合物的主要表现形式)食物。当然,这也有粗细之分,我们现代人吃的大部分都是精细加工后的淀粉类食物。越是精细,口感越好,殊不知越是精细越是容易被吸收。这样就极易造成餐后血糖的攀升,实验证明,粗粮和细粮同等重量的情况下,细粮的升糖指数更高。

图片来源~http://www.16pic.com/huace/pic_294626.html

除了精细加工的问题,再就是较高的碳水化合物比例(单一碳水类饮食的现象也有),这个也是中国人的饮食特点。一餐中碳水化合物的比例过高,很多地区一餐只吃面食的情况很普遍。而且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吃主食也是一种习惯。没有吃主食就等于没有吃饭。殊不知,已经有相当部分的研究发现:这种高碳饮食(多吃主食)其实也是造成中国人糖尿病、肥胖高发的原因之一。
所以说,主食量的控制可能直接影响着餐后血糖的反应,但是这里除了量之外,还有一条重要的是跟其他营养素的搭配,否则血糖虽然一时好一点,但是由于蛋白质脂肪等其他营养素的摄入不够,导致营养不良,体质下降,最终得不偿失。
所以,让当我们控制合理的主食量的同时,要注意其他营养素的摄入。主食量按照中国膳食营养指南的要求是55%-65%(糖友可以再降低一点比例)。其他的靠肉类尤其是优质的蛋白、脂肪和蔬菜补充。肉类比较推荐鱼虾、禽肉、瘦肉等。脂肪比较推荐富含n-3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例如深海鱼油、橄榄油、茶油、坚果等。其次再多吃绿叶蔬菜,这个能吃多少是多少,前提是其他营养素搭配合理的情况。
图片来源http://wenwen.sogou.com/
高油饮食尤其容易导致餐后血糖持续高升不降、例如油炸类的食物、油条、油饼、糯米团等等,吃上去一般血糖会有很长很高的血糖高峰持续。
肠胃不佳
很多人伴有肠胃道消化不良,甚至病程较长的糖友会出现胃轻瘫的问题,消化不良,胃排空异常的减缓。也会导致血糖尤其是餐后控制不佳的问题,许多糖友餐后3小时血糖高于餐二,排除用药和饮食问题可以考虑肠胃问题导致的餐后持续升高。
吃完饭就睡觉
很多糖友有午睡的习惯,但是会发现午餐后2小时的血糖特别高,就是因为饭后休息,热量得不到有效的消耗,更多的进入到血液。所以,建议午睡在饭后活动一段时间再睡,否则血糖极容易升高。
结语
糖尿病是一种及其复杂的疾病,甚至超脱了完全生理疾病的问题。情绪心理、睡眠、人际关系紧张等等都有可能影响血糖变化。所以,治疗它也不能仅仅依靠药物的作用
中国传统医学是把病和症分开。治病是指治根,治症是指缓解表面症状,病是因,症是果。药物有时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救命的。但如果仅仅靠药物维持血糖的良好表现。是很容易掩盖我们病因方面的问题。我们想一下:糖尿病的原因是什么?血糖的来源是什么?如果“因”不解除,例如饮食、生活方式还是保持原来的习惯(那可能是你之所以罹患糖尿病的原因),而仅仅是靠药物把血糖控制的“看起来不错”,也不就是“治标不治本”吗?
那么。如果这个本还在,再怎么先进的治疗方式,帮助你治好,难道那些就有的习惯不会让糖尿病卷土重来么?反正,现在即使没有血糖问题的人,也不敢说未来不得糖尿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